有孩子的家庭父母最擔心孩子語言表達遲緩,一般像這種情況在嬰兒時期又發現不了,可把媽媽給急壞了,還有很多家庭孩子到3-4歲才會說話,為什麼不同的孩子出生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原因在於「有些媽媽當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在培養孩子的聽覺能力了」也可以將這些訓練過程稱之為「胎教」,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覺得胎教沒有用,其實啊孩子在肚子裡,媽媽的一些言語與教育方式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的,人的大腦分:左腦與右腦,一般左腦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而右腦則主要培養孩子的情商,而語言表達能力恰恰是屬於左腦的開發,左腦開發得越好孩子智商越高,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會越強。大家都知道孩子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成長特點,等到其它娃娃都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父母再發現自家孩子語言表達方面的問題,已為時已晚。
平時在生活中父母怎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一般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這都成了家長們熱點關心的話題,因為如果有些孩子說話早,孩子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發現自家的孩子說話還講不清楚,父母是特別擔著急,那為什麼有些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這麼強,而有些家庭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這麼弱?
因為媽媽在中間做了這些工作。例如:平時在生活中我都會很注意孩子表達能力的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隨著養育者來學習的,如果父母是悶悶不樂的人,平時言語較少,也不懂得如何激發孩子的左腦思維,平時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那麼孩子很可能說話比別人家一樣大的孩子要遲緩。為什麼?因為語言表達能力一定要進行積累訓練的,如果孩子永遠不開口,說話就會越遲,孩子剛開始學會說話並不會說得特別連貫,而是首先從單音節詞開始說,然後隨著練習程度的加強就會說雙音節詞,然後慢慢的就會說多音節詞語,後面慢慢就能做到說一整句話,慢慢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提升了。
那爸媽平時應該如何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平時在生活上如果孩子要吃什麼東西,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優先叫爸爸或者媽媽,才能得到這個東西,孩子為了能夠獲得好吃的東西,一般都是特別著急的一不小心就會按照父母的引導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慢慢的培養時間長了,孩子也懂得要得到一些東西,必須要學會付出,與此同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培養起來了,一舉兩得。
每天在睡覺前爸爸媽媽都可以幫助孩子準備一些課外閱讀的書籍,一天只需要花半個小時幫助孩子培養愛學習的好習慣,孩子每天到睡覺前都會問著要自主看書,在孩子2歲的時候可以買些圖畫貼書,一般圖畫貼書小孩子特別喜歡,因為書中有不同的圖案五顏六色的水果、小動物這些圖畫還能讓孩子撕下來貼在手臂與腳上,孩子會更加喜歡愛上讀書,隨著年齡的漸長,爸媽也要買些故事與唐詩書籍給小朋友聽,慢慢的孩子聽覺能力提升了,專注力也培養起來了,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將孩子在書上學到的內容,平時在生活中多幫助孩子去鞏固,讓孩子加強書籍的記憶力,如果你問到哪些知識他不懂的時候,孩子會不由自主地去找來書讓媽媽教,這也是一種訓練孩子表達能力的好機會,平時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父母用心去發現一定能夠找到很多訓練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案例,父母只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要培養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是非常簡單的。
做父母的平時也要多關心孩子的大腦發育,可以針對的進行引導,發現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需要進行教導,在引導的過程中孩子就會認真聽爸媽的教誨,下次孩子也會根據爸媽習慣來做事,其實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種很好鍛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只是有些父母沒有察覺到,也不懂得合理利用,於是錯過了孩子最好的語言訓練期。
初為人父有很多地方需要跟著孩子的成長一起學習,一般很多問題都是藏在細節中,這就需要爸媽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多發現孩子的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會非常懂禮貌有教養,我家孩子平時見到認識的人我都會叫他一定要喊這樣可以體現他懂禮貌,才會有更多的人愛他,得到的愛也會更多,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這也是一種訓練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機會,希望各位寶媽媽媽把握,不要錯過孩子的語言訓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