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說卻說不好,家長堅持做5件事,快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2021-01-09 騰訊網

溝通能力包含著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和設計能力(形象設計、動作設計、環境設計)。溝通能力看起來是外在的東西,而實際上是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它關係著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品德。

現在社會競爭激勵,能夠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是一個加分項。兒科專家認為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比較強,求知的欲望就很強,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並且專家還發現如果孩子的語言表達欲望比較強,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地開朗。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去表達,激發孩子的表達欲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可以培養出來的,雖然孩子會說話,但是不一定能夠完整或是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完整表達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家長努力培養出來的。

一、激發孩子表達能力的5種方法

第一種主動和孩子溝通

說話這件事對於大人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就比較困難。首先孩子的語言不豐富說話不清晰,每次說話對孩子都是一個挑戰,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很正常,家長不能因為孩子不說話就不溝通,應該主動的和孩子說話溝通。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孩子不說話可能是因為孩子性格內向,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孩子可能更難開開口或是更不喜歡開口說話。這個時候父母要在做好保護孩子隱私的情況下,引導孩子開口說話,讓孩子慢慢擺脫內向的性格,能夠在公共場合和其他人溝通。

第二種傾聽孩子說話

孩子是最天真無邪的人,想像力也很豐富,在家長眼裡孩子可能會有點胡說八道。這個時候孩子說的話可能一點定向和意義都沒有,但是家長千萬不能沒有耐心,要認真地傾聽孩子說話,就算是天馬行空的話,家長也要和孩子溝通共和交流,這樣才能鼓勵孩子喜歡溝通。

第三種帶著孩子讀書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認字了,其實在更早的時候就可以了,這個還是看家長的意願。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讀繪本,一起講故事書的方法讓孩子多說話。講故事書不但能夠讓孩子認字,還能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彙,讓孩子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多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對於孩子以後的發展也更有利。讀書可以更快地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語言體系和思想體系,孩子想像力也會更加豐富。孩子接觸的書越多,就越能開闊自己的視野,對於孩子的眼界也能提高。

第四種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父母在家裡多溝通,也能夠帶動孩子想要溝通的欲望。孩子的各種能力都來自於模仿,吃飯時模仿,穿衣服是模仿,說話也是模仿。孩子的很多生活習慣和語言習慣都是來自家庭環境,父母之間喜歡溝通,父母和孩子喜歡溝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強。

父母還應該多帶著孩子出去接觸新鮮事物,尤其是2周歲以後孩子更喜歡接觸外面的事物,還喜歡和同齡孩子接觸。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帶著孩子多到遊樂園玩耍,能夠讓孩子多和同齡人溝通,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開朗。

第五種適當鼓勵孩子

父母可以給孩子布置說話的任務,當孩子完成得比較好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獎勵。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和長輩述說今天發生的事情,當孩子能夠比較完整地把情況經過都表達出來的時候,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口頭獎勵或是物質獎勵。這樣能夠勾起孩子表現欲望,或是表達欲望。

孩子才剛剛會說話的時候,那面有很多疏漏或是表達不清楚的時候,父母可以加以糾正,但是要注意言辭,不能太過激烈,不能批評孩子,讓孩子失去說話的積極性。糾正孩子的錯誤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而不是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二、喜歡溝通的孩子有哪些優勢

優勢一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當孩子能夠熟練地掌握表達能力的時候,也就掌握了認識這個世界的鑰匙,他可以通過表達來探索這個世界,可以更好的和這個世界的任何一項事物產生某種聯繫,孩子的想像力也可以更加豐富,觀察力和思維能力也會更好,孩子的智力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孩子的智力發展需要很多的因素,能夠觀察這個世界,能夠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和這個世界聯繫在一起,建立自己的語言和思想,就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就是一個很偉大的過程。

優勢二社交能力更強

表達能力強的孩子肯定能夠吸引更多的小夥伴,更容易和同齡的孩子打成一片。隨著孩子的社交能力更強,孩子的社交圈子也會越來越多,孩子的朋友也會越來越多,性格也會更加地開朗活潑。

社交能力在現在的社會上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尤其是現在的社會更喜歡也更能接受社交能力強的人。學歷現在在這個職場是一塊敲門磚,但是門進去了就要靠自己了,社交能力就是能夠讓自己在職稱上如魚得水的主要能力。

優勢三有自己的主見

能夠主動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肯定會更有個性也會更有主見,遇到事情能夠儘量自己想辦法,不喜歡退縮。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堅定自己的意志,不會被外界的環境幹擾。

相關焦點

  • 家長必讀: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乾康基因的金博士最近後臺收到一位家長的留言:我兒子是一個人見人愛的4歲男生,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在家裡想吃什麼、想做什麼,重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家人就會懂。但是在幼兒園,他與老師、小朋友交流時,總是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比如,他想與小朋友一起遊戲,同齡的小朋友會直接說:"請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
  • 孩子5歲前堅持做這「三件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智商也會更高
    不過這些天讓李女士感到驚喜的是,寶寶對一件事的記憶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因為只要李女士說了什麼樣的話,寶寶就會立刻記住李女士的話,甚至還能重複李女士說過的話,儼然就是一個小複讀機。那麼李女士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按照李女士的說法是:後天的環境大於先天的基因,如果說家長懂得在孩子5歲前堅持做這"三件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智商也會更高。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他們說我是傻子」,當孩子被語言攻擊時,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
    其實不僅是朋友的女兒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很多孩子都被語言攻擊過,不過每個父母的解決和教育的方式不同,那麼結果也是不同的。如果,孩子被語言攻擊了,家長教孩子懟回去的話,這會讓事態擴大,本來就是吵幾句的事,如果對方是個厲害的「熊」孩子,那麼你家孩子如果罵他,可能會被打。
  • 語言表達能力不好的孩子上豌豆思維課程怎麼樣
    我家麥兜今年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總是特別擔心,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很差,每次放學回來問他在幼兒園過的怎麼樣,什麼也說不上來。對於老師布置回來讀熟的兒歌,他也總是讀不順。
  • 孩子零語言父母很著急,別慌這四招帶你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著名育兒專家蒙臺梭利說過「世上最動聽的語言,一定是來自於孩子。」語言是孩子嬰幼兒時期重要的能力發育之一,當孩子出現不說話的現象後,家長就應及時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同時,無論診斷結果如何,都需要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改善語言發育狀況。
  • 睡前帶孩子做2件事,幫助開發右腦,不僅聰明情商也高,但難堅持
    除此之外呢,人的左大腦,負責語言、邏輯、科學、推理等,而右半腦則負責音樂、藝術、創造力、空間感、宏觀思考等。右腦發達的人,更適合做音樂家、藝術家。日本右腦教育第一人,七田真教授說:「人的左腦屬於一種「劣質記憶,而右腦的記憶是左腦的100倍!」
  • 孩子理解能力差,這是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家長別忽視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腦子轉換的慢,總被家長誤以為是孩子腦子笨,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後來出現的各種各樣是因為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不同,而孩子出現的這種現象不是孩子笨,是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家長應該重視起來,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通訊非常發達,為家校聯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現在的學校會要求家長陪伴孩子讀書、做作業,但這也成為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了。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說話不清楚,需注重左腦思維開發
    原因在於「有些媽媽當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在培養孩子的聽覺能力了」也可以將這些訓練過程稱之為「胎教」,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覺得胎教沒有用,其實啊孩子在肚子裡,媽媽的一些言語與教育方式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的,人的大腦分:左腦與右腦,一般左腦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而右腦則主要培養孩子的情商,而語言表達能力恰恰是屬於左腦的開發,左腦開發得越好孩子智商越高,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會越強。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這4件事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聰明、智商高又討人喜歡吧!但是,有多少家長真的在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做努力呢?史丹福大學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讓孩子在學齡前早早識字、學數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真正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是6歲前腦細胞接受的一些環境刺激,而這些刺激多來自於這4件事。如果家長能長時間堅持,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 家長經常對孩子做4件事,孩子記憶力好更聰明,而且情商還高
    比如小孩,如果他們的記憶力不過關就會影響到學習,會嚴重地產生學習不斷下降的後果,那不僅會讓孩子感到絕望,還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家長在對孩子的記憶力方面也需要下一番苦心去進行培養,當孩子的記憶力提升後,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趕上來了,記憶力地強化,對他們的大腦發育也會越來越好。
  • 腦科學家:1歲半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學會三種引導學話又快又好
    當孩子進入牙牙學語階段時,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句話總是斷斷續續,並且不知所言何物。家長在一旁也是聽得撓心抓肺,恨不得替孩子一口氣說完。 最初家長還能以孩子剛開始學說話來安慰自己,可時間久了,其他孩子都能和他人流利溝通時,自己的孩子話卻仍說得磕磕絆絆。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沒毛病;在家裡孩子也很喜歡語言表達,可這話卻總說不好。這時候,部分家長就有些一籌莫展了。
  • 專家:提升孩子詞彙量,後天鍛鍊很重要!別盲目相信「貴人語遲」
    雖然家長們都在說「孩子說話這件事情要順其自然」,但是看到別家孩子陸陸續續的都會說話,而且詞彙量日漸豐富之後,自己內心其實也還是會有些著急的,會擔心孩子智力會不會比別的孩子差。其實孩子說話的早晚,詞彙量的多少,除了先天因素的影響,後天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 6個方法科學開發寶寶右腦,家長堅持做,輕鬆提升孩子智力
    上面已經說過了,右腦偏向於藝術形式,在嬰兒時期多讓孩子接觸音樂,可以讓寶寶更好的開發語言和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提高對節奏、音調、音色等等方面的辨別能力,從而可以提高孩子的敏感度,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聰明。所以,家長平時家長可以多多訓練孩子的左側部位,比如用左手玩玩具,拿東西等等,這樣就可以提升孩子的右腦啦!3、想像力訓練平時對孩子進行想像力訓練,可以更好的刺激右腦的發育,如果孩子不耐煩的話,家長就可以經常跟孩子玩想像力的遊戲,比如,你可以問孩子天上的白雲想什麼啊?也可以讓寶寶接觸一些好看的圖畫。利用卡片或者積木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 2019年兒童社交圖鑑:5個方法提升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但是現在,我會上去比較有禮貌地說:「隊伍在那邊排呢。」 這樣做既不指責對方插隊,也替整個隊伍維護了規則。 解決問題的能力,遠比只會指責來得重要。 最後,總是越俎代庖,結果就是孩子永遠會等著大人替他去解決問題。
  • 如何鍛鍊表達能力?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要知道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期是在7歲之前,而在這個階段時鍛鍊和培養孩子各項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 我們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很多時候一些基本的能力技巧不及時的傳授給孩子,等過了這個打基礎的時間段後,還想培養和糾正就已經晚了,也不是無法再進行提升,而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對孩子的成長學習也會造成阻礙。
  • 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英語應用能力?
    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英語應用能力?   案例   家長劉女士:看到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中,對於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而且特別強調聽力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我們現在該如何幫助孩子增強這一能力呢?
  • 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了解語言預備期的規律,一歲前需重視
    0-1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預備期,在這一時期,孩子通過大量地聽,積累了語言的素材,為以後的說打下基礎。一歲以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什麼規律呢?2個月哭聲分化,孩子的不同哭聲,表達了不同的需求。2、3個月左右,孩子會出現應答性的微笑,發出咿呀聲;4個月能夠比較專注地聽家長講話,喜歡盯著家長說話時的臉和嘴巴看;5-8個月,發出的音節越來越多,開始發出類似mama、baba的聲音;9-12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語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本能。語言表達能力是培養孩子與父母和外界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智力發展水平高,理解能力強,社交能力發展好。通過觀察和研究表明:語言發育良好,吐字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敏捷、準確,是兒童敏銳思維能力的表現。
  • 孩子智力不好怎麼辦?家長別著急,這5個經典遊戲能夠提升智力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對孩子寄予厚望,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聰明寶寶,對於家長的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事實也有兩面性,方面是當在大街上看見哪個寶寶聰明的時候一定和父母后天的培養離不開關係,而另一方面真的有天生智力不好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