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家:1歲半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學會三種引導學話又快又好

2020-11-30 騰訊網

從出生時的第一聲哭啼,到嬰兒期的牙牙學語,寶寶的每一次成長對於父母而言,都意義非凡,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期裡也是傾注了很多心血。可孩子的成長過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磕磕絆絆總是少不了的。

當孩子進入牙牙學語階段時,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句話總是斷斷續續,並且不知所言何物。家長在一旁也是聽得撓心抓肺,恨不得替孩子一口氣說完。

最初家長還能以孩子剛開始學說話來安慰自己,可時間久了,其他孩子都能和他人流利溝通時,自己的孩子話卻仍說得磕磕絆絆。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沒毛病;在家裡孩子也很喜歡語言表達,可這話卻總說不好。這時候,部分家長就有些一籌莫展了。

腦科學家:1歲半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出現這些表現說明該「練習」了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研究發現:孩子10個月大時,就能清晰分辨並理解大人的話,在1歲半時將會迎來他語言能力發展的爆發期。

而這也是培養孩子語言運用、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

但是這一階段的孩子,通常會因為所處語言環境過於複雜,或是家長的忽視而出現以下幾種表現行為,這時候家長就應敲響警鐘了。

一、著急說卻說不出來

當孩子說話時出現雖然情緒十分著急,但卻說不出話的現象時,說明孩子現階段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表達欲望了,這時候的孩子需要更高階的語言訓練,來滿足他的表達需求。

二、喜歡邊說邊做動作

有些小孩在講話時喜歡用肢體動作輔佐自己的語言表達,手舞足蹈的樣子在大人眼中不知幾多可愛,殊不知這種行為暴露了,孩子不能充分闡述想法的缺點。正是因為言語表達的匱乏,孩子才會想到用肢體語言使表達更完整。

三、說話時性格急躁

孩子在說話時總是容易發脾氣,家長便會覺得小孩的性格不好,太過焦躁。其實,孩子暴躁的原因更多是對自身的不滿。

他們不滿於自己無法表達的現狀,不滿於自己詞不達意的樣子,他們迫切地想要表達自己,可卻被語言表達所限制,所以他們才會發小脾氣,出現急性子。

當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時,學會三種合理引導,才能讓寶寶說話又快又好

一、重視語言輸入,為孩子提供表達模板

幼兒期的寶寶語言學習的渠道主要為兩種:一是在和父母面對面的交流中鍛鍊自己的聽說能力;二是旁聽周圍環境中的對話或是父母提供的讀本閱讀,積累詞語表達和語言表達的素材。

要想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打好基礎,讀繪本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家長可以利用繪本中圖案豐富的插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同時,在一旁對繪本內容進行講解。

這樣一來,既可以做到和寶寶的面對面交流,又可以提供語言輸入,何樂而不為呢?

二、保持傾聽耐心,提供良好表達環境

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總會出現吞吞吐吐、詞不達意的現象。這時候一些急性子的家長總是忍不住打斷孩子的話,或是猜中孩子的想法,替他說完剩下的話;或是一心二用,對孩子的話敷衍了事;更甚者,直接不耐煩地讓孩子閉嘴

而孩子學習語言,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鼓勵和傾聽。鼓勵是為了激發孩子表達的興趣,傾聽是為了方便家長了解孩子的語言不足處,及時加強有關訓練。

家長應保持平和的心態來對待正在學說話的孩子,寧願多耗費一點時間,也要聽寶寶說完,並鼓勵他們多多表達。

三、用趣味性方式幫助他們表達

外向的孩子總是無時無刻不在表現自己,而內向的孩子就需要外界的推動才能多張口說話。這時候家長就需要藉助一些小遊戲,來幫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與外界溝通。

例如,躲貓貓、猜一猜和親子閱讀等方式。

早教書不失為一個遊戲的好素材,圖書內容的日常性和趣味性也能充分滿足孩子和家長的需求,讓孩子的玩耍中學會說話。

留言板話題:你家寶寶在牙牙學語時,有什麼趣事兒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才是嬰兒學話最快方式!別再傻傻用大人口吻教了
    」、「姥姥抱」;2.5-3.5歲,簡單句階段,比如「把那個給我」;3.5-6歲 複合句階段,比如「因為我很不高興,所以我不想吃飯」;6歲,一般都能學會流利說話。(溫馨提示,有些孩子的語言發育會比標準年齡提前或延後,大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的。)以大人的口吻教嬰兒說話,為什麼是錯的?很多父母認為,當嬰兒學說話時,父母應該以大人說話的口吻和方式跟孩子說話,認為這樣會讓寶寶學話更快。
  • 普通話英語滬語孩子學話無所適從 漢語不難學
    普通話英語滬語孩子學話無所適從 漢語不難學 2008年10月29日 10:50 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發表評論 許多家長擔心不會講上海話的孩子以後和別人打交道會有「障礙」。   著名教育家於漪認為,孩子學好普通話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並不排斥學習方言。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會講上海話是迎刃而解的問題。上海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人際之間實現順暢交流的最重要工具是普通話。學好普通話,對於每個孩子來說,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大有好處。
  • 孩子5歲語言發育遲緩有些發現的晚,怎麼做檢查
    有個朋友問,孩子已經5歲了,才發現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5歲才想起來諮詢這個問題,說實話,貌似已經有些晚了。過了6歲後,孩子語言的爆發期在6歲左右就過了高峰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少錯過了至少4年時間的語言黃金髮育期。語言發育遲緩不僅會影響兒童與他人日常交流,而且會阻礙兒童認知發展,甚至會對兒童性格特徵、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 如何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如何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從一出生開始,他的小腦袋都在想各種事情,只不過我們成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慢慢到了語言的爆發期,兩歲左右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並不是同步的,思維能力是超前於語言能力的。
  • 14個月萌娃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0-3歲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14個月萌娃會說60多個詞語了,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教0-4歲寶寶學說話一定要分階段掌握技巧。每個孩子發育不同,說話早晚也不同,說話要的孩子不一定更聰明,但說話早代表孩子語言能力發育好,會影響行為動作,也會增強孩子表達的自信心。
  • 孩子這三種行為,看起來「討人嫌」,卻可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
    在講這三種行為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大腦發育的概念。大腦發育不僅更大更重,還包括大腦中突觸的形成。突觸形成越多,大腦發育越好,孩子越聰明。突觸地形成受外界刺激的制約,外界刺激來源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另一方面,孩子的一些「討厭」行為,可能恰恰是為了增加外界刺激,使大腦形成更多的突觸。我們來看看這三種行為,看起來「令人討厭」但卻表現出良好的大腦發育!
  • 狼孩故事警示:如何培養優秀孩子?注重孩子0-6歲的智力激發
    1920年,印度叢林裡發現狼哺育長大的2個女孩,被領進孤兒院時,她們的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2歲的阿瑪拉的發展比8歲女孩卡瑪拉(Kamala)快得多,阿瑪拉進院2個月開始會單字表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現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
  • 孩子4歲了,開始啟蒙英語是早是晚?
    (多選題)A.漢語強勢B.自主心理增強,產生逆反心理C.聽力輸入不夠,俗話就是之前聽得少了D.口腔肌肉發育不完整E.語言沉默期以上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會造成孩子不願意開口的現象!下面我們一個一個來仔細分析!
  • 焦慮|孩子滿3歲,同伴之間的詞彙量可能相差了3000萬
    首先,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它構造了大腦的連接,提升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其次,從孩子的語言發展來講,它是語言發展和長期閱讀成就的基礎,不僅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還能激發孩子學習動機。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英語啟蒙黃金期,並渴望可以抓住這個黃金期,讓自己娃可以在學習道路上站穩關鍵的第一步。但是這第一步怎麼邁卻難倒不少為人父母的我們,有家長提出自己小時候就是背單詞背課文,當年老師們也說抓住單詞就是抓住英語,所以要趁孩子年齡小,記憶力好時候多背單詞、背句型。
  • 孩子遲遲不開竅,全腦開發有什麼好辦法嗎?
    平時很差的科目或者不愛學習的孩子,會突然認真起來,變得主動學習、愛看書,成績一路往上飆。 這時候就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孩子總算開竅了」。開竅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事半加倍,對於父母來說是種欣慰。 可是大腦開不開竅也需要家長、老師的正確教育與引導,才能挖掘孩子的潛能。
  • 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耶魯腦科學家給出了權威答案↓↓↓
    最終的研究結果,對人類的腦科學發展產生了巨大貢獻。在解釋蓋吉「奇蹟生還卻又性情大變」之前,我先介紹下在美國腦科學家保羅 · 麥克林(Paul D.MacLean)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研究發現,他率先提出了「三腦一體理論」。
  • 孩子如何英語啟蒙?做對了,每一個孩子都是學習語言的天才!
    最近和朋友沒事閒聊的時候,無意中涉及到了孩子的英文學習問題。朋友有一點焦慮,2-3歲的孩子是語言的爆發期,孩子學語言非常快,這個階段是否要給孩子報一個英文班呢?其實很多媽媽都有這種或多或少的焦慮,恨不得孩子從娘胎裡就開始學英語。
  • 智商154,會三種語言,英國4歲男孩加入世界高智商俱樂部
    英國一個4歲男孩已經成為世界高智商俱樂部門薩俱樂部的一員,他已經能夠用三種不同的語言說出美國所有50個州的名字和字母表。這名4歲的男孩智商高達154這個聰明的男孩名叫伊扎克·米勒,他的智商高達154,屬於該年齡段前百分之一的高智商人群之一。他3歲時就已經達到了門薩俱樂部的準入要求,現在已經在這個俱樂部贏得一席之地。
  • 6歲前做這些語言遊戲訓練,開發大腦潛能,做「會說話」寶寶
    4歲可以開始嘗試1、語言潛能開發核心任務●對比理解不同的事物對不同類的事物進行對比,進而了解不同事物的本質區別,是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的發展。可引導孩子對兩個熟悉的不同種類的物品進行外部特徵對比理解訓練,比如讓孩子說出木板和玻璃的不同之處。●理解概念的層次所包含的意義理解概念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第一步,可以慢慢引導孩子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 右腦被稱作「學術腦「,證明孩子聰明,「學術腦的孩子有3個特徵
    左腦負責情感的處理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而右腦則負責邏輯和推理能力,因此經常把喜歡用左腦思考的稱為"情緒腦",而右腦則稱為"學術腦"。因此右腦發達的孩子,說明越聰明。今年只有四歲的果果,簡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只要是遇到自己不明白的東西,總是喜歡問王女士"為什麼",王女士聽到這些問題,實在是頭大。
  • ...讓孩子快點開口說話?|大腦皮層|肢體語言|吐字|孩子|反射|-健康界
    孩子都是從單個音節開始說話的,是從a,e等簡單音節開始的,從疊字開始說,再後來就一點一點地變複雜了,雙音節、多音節、輔音,是逐漸學會的。說話的內容是從身邊的人和物開始的,如媽媽、爸爸,燈,等等。孩子說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不會突然就會開口說話,是一點一點地獲得和習得的。
  •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引言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想像力是無窮的,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這個孩子是否有前途。有些孩子知道孩子的想像力很重要所以十分重視,有重視的當然也有不重視的,有些父母就一點也不在乎這些,一些錯的引導反而將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扼殺在了搖籃裡,更別說發展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改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
  • 極客晨星,讓孩子愛上少兒編程,學會獨立思考
    極客晨星,讓孩子愛上少兒編程,學會獨立思考 2021-01-11 10:26:5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現在是智能化時代,一部手機就能帶你遊遍世界,一臺電腦就能完成很多工作和學習
  • 0-3歲寶寶如何開發右腦?這些「刺激」大腦的方法,媽媽別錯過
    根據諾貝爾獎獲得者佩斯利的理論,三歲孩子的腦重已經接近成人的85%,但之後增長非常緩慢,並且孩子們幼兒時期基本是生活在動作、直覺——這完全符合右腦的特徵,換句話來說,成人聰明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跟幼兒右腦功能的激發有很大的關係。所以,3歲前是開發右腦的重要時期。
  • 寶寶3歲半,英語詞彙量超500,沒上培訓班,我怎麼做到的?
    我在我家寶寶今年3歲半了,英語聽說的詞彙量已經超過了500了,當然和網上動不動就超過好幾千的沒法比,但是和生活中的很多孩子相比,其實詞彙量掌握的算是多的了,而且家裡以及周圍環境也並沒有外國人,因為孩子在3歲,所以我也並沒有帶他上任何的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