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鵬程藥用包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程藥包」)企業榮譽牆上,滿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眾多證書和獎盃。其中,多家藥企、食品企業不久前送到該企業的錦旗更加醒目——抗疫初期,「鵬程藥包」春節緊急復工,在董事長王曉明的帶領下,員工們晝夜奮戰、滿負荷生產,力保加急訂單按時交付。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企業經營穩住了,上下遊產業鏈運行順暢了。在鵬程人眼裡,王曉明閒不住,幾乎「長」在生產線上,在車間裡的時間比在辦公室多。王曉明覺得,他離開了生產線就會缺少企業創新的「靈感」。正因如此,鵬程藥包近些年不斷突破技術壁壘,研發註冊多項國家專利,成為東北三省食藥用包材行業的龍頭企業,並躋身國內同行業前列。
王曉明(右二)現場協調解決生產供應問題。
動員全廠春節復工,保加急防疫訂單、產品不斷供
1月下旬,抗炎、平喘藥物需求激增。放棄春節休假,全國各大知名藥廠進入「戰時狀態」緊急復工,但沒有包裝,藥品就無法出廠。王曉明一聲令下,正月初一全員復工,保證防疫藥品包裝不斷供。
作為東北三省建廠最早、規模最大的1類藥包材生產企業,鵬程藥包是哈藥、葵花等300多家食藥品知名企業的包材供應商。緊急復工復產下,人員返崗、庫存、物流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正月初二起,王曉明搬進廠裡,每天現場協調解決生產供應問題。
若有戰,召必回。啟動緊急復工的第二天,鵬程藥包就有一半員工返崗。1月30日,鵬程藥包全部4條生產線恢復生產,2月1日起陸續向各大藥企交付應急藥品包裝產品。藥包原輔料因物流停運斷供,鵬程藥包不計成本僱專車全國採購,生產成本雖然上漲不少,但堅持平價向藥企供應產品。
當時省內不少企業防疫物資「擴產」,找到鵬程藥包訂製包裝。只要能助力疫情防控的,鵬程藥包都全單接收並承接下省內多條N95口罩生產線、醫用防護服生產線的包材生產任務。
疫情防控期間,一部分工人無法返廠。1月下旬至2月下旬,王曉明帶著不足七成的員工完成了平時兩倍的工作量,57家藥企向鵬程藥包發來324個加急防疫訂單,沒有一個因包材問題延誤上市。
正因在產業鏈上的重要性,鵬程藥包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第一批國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因疫情防控期間滿負荷生產,保證了食藥品產業鏈的順暢運行,近日企業還收到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的嘉獎令。
疫情發生後的兩個多月裡,王曉明幾乎沒離開過廠區。家裡親人去世,他簡單處理後事就又回廠指揮生產。
「做別人做不出來的產品」,「技術控」董事長擅長破壁壘
憑藉著王曉明的統籌指揮和全廠員工的晝夜付出,鵬程藥包所在的食藥品包材供應鏈穩住了,企業今年上半年產值同比增長37%。
王曉明帶出了鵬程藥包的鬥志,廠裡的新材料數位化車間是「鬥志」轉化為產品的重要技術支撐。這個車間今年下半年剛被認定為省級數位化(智能)示範車間,鵬程藥包的食藥用包材產品都產自這裡,由近200臺套大中型生產設備組建的車間凝聚了王曉明20多年的心血。
1992年,大學畢業剛上班兩年多的王曉明就辭去黑龍江鋁箔廠的工作,下海成立了鵬程軟包裝廠。創業初期,王曉明既當生產工人,又當業務員,閒暇時他用大把時間翻譯學習國際包裝材料學書籍、考察南方先進企業,回廠後他發現,落後的生產線根本造不出優秀的包材,這也是東北地區包材生產落後於南方的原因。
材料學出身的王曉明不服輸,鑽研起機械自動化。當初只有幾十人的軟包裝廠,他挑選技術員成立設備改造組,反覆改造、調試生產線。2003年,鵬程出品的多層尼龍共擠食品包裝在我省包材市場上,向南方壟斷產品打響了反擊的「第一槍」。
一戰成名的王曉明,把技術立業作為經營企業的「信條」。市場上購置的重要生產設備到他手裡都得改造,現在鵬程藥包新材料數位化車間生產線已經「進化」到第4代。鵬程藥包的通用轉移膠輥無溶劑複合裝置、數位化凹版印刷機、塗布機、洗鋁鈍化機等生產設備,不僅在國內處於頂尖水平,還打破了日本、德國等先進國家的技術壁壘。
如今,鵬程藥包擁有包裝新材料及其生產設備的各項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共60多項,其中生產設備專利數量約佔40%,食藥品包材品質躋身國內同行業前列。讓自己的生產技術成為行業的「高地」,產品才會暢銷,王曉明聚焦在生產線上的目光,開始眺望行業的科技前沿。
「跨界融合」是製造業發展之路,鵬程藥包「定標」雷打不動
鵬程藥包是東北三省首家獲批准的藥包材生產企業,至今已15年。越來越多的企業相繼擠入藥包材生產領域,鵬程藥包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做企業沒有一勞永逸,競爭的格局時刻都在變化。身為「造風者」的王曉明向來不喜歡追趕風口,而是創造下一個風口,就像他2005年從食品包材「跨界」藥品包材領域一樣。
2008年中國乳製品汙染事件、2009年甲流流行等每一次公共突發事件後,食藥品行業都會洗牌,而卷進「漩渦」的鵬程藥包危機後都能實現產值飛躍,技術創新能力正是企業擺脫漩渦的推進器,也是王曉明敢於「跨界」的本錢。
鋁塑複合材料的研發製造是鵬程藥包一直專注的領域。鋁塑複合材料具有阻隔性好、耐腐蝕、導熱性強等特點,日、韓、德三國憑藉著洗鋁鈍化技術壁壘,壟斷了全球的鋰電池鋁塑包裝材料。早在2008年,王曉明就開始關注鋰電池鋁塑複合材料領域,追求技術上有著一股子鑽勁的他,領著技術員們實驗研發鋰電池用鋁塑複合材料的生產設備、工藝、試驗品。
10年裡,經歷無數次失敗,直到2018年,鵬程藥包在鋰電池鋁塑複合新材料的工藝技術、設備和原材料獲得關鍵性突破。鋰電池鋁塑複合新材料項目去年被列為我市重點項目。其試驗產品在國內3家鋰電池廠合作檢測的10項主要指標中,8項指標超過了日韓產品。
缺什麼,自己研究自己造。這是中國製造業這些年蹚出的「路子」,而「跨界」發展是疫情下企業擺脫困境的發展之路。機遇與風險並存,但王曉明並不迷茫。他說,「十四五」規劃建議為鵬程藥包指明了發展道路,新材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深度融合,鵬程藥包的生產線與生產技術迭代升級沒有終點,每年營收的6.6%用於新產品研發、12%用於改進生產設備,雷打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