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核問題一直是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核在裂變的時候會產生超級強大的威力,並且造成的殺傷力和破壞性都是長期而深遠的,根據有關記載表明,核反應堆最早發生的時間大約是在1942年,距今大概也就是八十年左右的時間,當時由物理學家費米主持大局領導專業人員,完成核反應堆的首次建造,而這一次發明成功使人類走進了原子核能時代。不過有人提出了異議,那就是在非洲加彭共和國一個叫做奧克洛的地區發現了核反應堆,其存在並運行與20億年前,這個發現令全球震驚不已,很多人疑惑是否在那個時候真的出現了核反應堆。
隨著鈾濃度不斷下降,法國方面引起重視展開調查
法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對核工業進行了重點發展,但由於國內原材料不足,他們只能選擇從非洲進口,當然最主要的是鈾礦的進口,加彭是一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而且其境內鈾礦的含量相當高,正好能夠滿足法國對核原料的需求,於是兩國很快籤訂了訂單。加彭首先將鈾礦製成黃餅,然後再運到法國工廠進行提煉,充當核燃料要求鈾235的濃度達到3%。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鈾礦中其濃度大約是0.72%,但這一數據在1972年的時候發生了變化,法國工廠通過檢測發現其進口的鈾235的濃度有所下降,成為了0.7171%,或許這個數據與標準數據存在的差距看上去很小,但是作為核燃料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法國非常重視這個變化,然後進行了從頭到尾非常詳細的調查,這一查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那就是加彭奧洛克的鈾235含量竟然下降到0.69%。
經過調查得出真相,引發人們對奧克洛地區的猜想
針對這個結果,法國在奧克洛再次做了更為嚴格的勘測,經過更細緻的研究他們發現,在某些區域鈾235的濃度甚至只有0.44%,這甚至比天然鈾濃度還要低。這個數據已經足以讓人感到意外,另一個發現更加驚人,在礦區周圍竟然發現了鈾礦裂變的痕跡,很明顯擁有裂變產物的地區鈾礦已被使用,這也是鈾235濃度降低的一個主要原因。
經過深入調查發現在奧克洛地區,有十幾處礦區表現異常,那就是鈾235的濃度低到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僅有0.3%,而且多處都發生過核裂變,專家們分析認為奧克洛地區存在核反應堆,而且時間相當久遠,大概在20億年以前,這樣的結論引發了很多猜想,最主要的就是史前文明是否在那個時期就已經存在,而且核反應堆是由誰發明建造的。
根據研究進行分析,自然裂變可能性最大
如果按照現有猜想繼續分析,那這樣的核反應堆只可能是20億年前的人甚至是外星人建設的,但這樣一來也說不通,因為在礦區周圍並沒有明顯的人文痕跡,而且就創建核反應堆的目的來說也沒有辦法解釋,因為這些核反應堆產生的能量特別低,根本不能滿足各種需求。既然從這方面得不到有說服力的結論,隨後專家很快就將目光放在了鈾礦本身,從核裂變這方面來解釋,究竟為何會出現反應堆。
鈾礦中鈾235達到了一定的數值後,才能夠引發持續性的裂變,然後釋放出能量,並且在這些釋放出的能量中必須擁有足夠的能量來引發接下來的裂變,這樣的一個持續推動過程才能夠使得核反應持續幾十萬年不間斷,但現實中這樣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很多專家認為,早在2億年前,鈾235的濃度就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數值,足夠引發自然裂變,之後進入一個衰退期,濃度逐漸降低。
結語
這樣一個結論較之前的猜測更具說服力,而且有研究表明在很早以前,地球上擁有著非常豐富的礦物質,其中核原料鈾235的濃度相比進入人類文明時期要高出很多,因此在自然條件下很容易引發裂變反應,而這些反應可能對地球的各種活動帶來一定的影響。究竟地球在很久以前是什麼樣子?如今又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對此我們很難得出確切的結論,但人類一直在不斷研究探索著,相信很多曾經無法解釋的事情在人類的探索中能夠發現真相,目前我們無法解釋的一些事情,相信在未來也能有一個很好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