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仍在繼續演化!你可能比你的爺爺多了一條動脈

2020-12-09 環球科學

圖片來源:Stadnick, M.D.


查爾斯·達爾文1871年的著作《物種起源》揭示了複雜的自然界中生物繁衍生息的根本章法。達爾文在書中設想,只要在一個物種中存在可遺傳的性狀(heritable traits),這些性狀又與個體的生存和繁衍有關,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就能推動物種演化:帶有有利的遺傳性狀的個體得以存活和繁衍,進而推動整個種群向著更適應環境的方向演化。


100多年過去了,經過更新迭代的演化理論已廣為人知。如今,通過考古遺傳學證據,我們知道包括尼安德特人在內的所有人類,20多萬年前都在東非生存。不同的人類物種(如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間的遺傳學差異,比其他動物不同物種(如拉布拉多犬和牧羊犬)之間的差異要小得多,這些遺傳學證據致使許多學者認為,對於人類來說,演化已經放緩,甚至業已停止。這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隨著人類醫學的進步,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日子或許早已過去,人類已經不用為了繁衍和生存而改變自己的基因⋯⋯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近日,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和阿德萊德大學(Adelaid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解剖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表示一種名為「遺存正中動脈」(persistent median artery)的現象,發生率正穩步上升。其結果是,最近100多年來,很多人多長出了一條血管。


你比你的爺爺,可能多了一條動脈


正中動脈在前臂中的位置(箭頭處)。來源:Maciej Henneberg


正中動脈位於前臂,在胚胎發育早期出現,為發育中的手部供血。因此,在手部發育完善(大約妊娠八周)後,正中動脈會在一系列基因的調控下逐漸消退,為其他組織的發育騰出位置。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遺傳學家就已經注意到,大約10%的人在成年後,仍然擁有這條遺存的正中動脈,這很可能是由於這些調控基因的表達被抑制了。加上把脈時用到的橈動脈(radial artery)和更粗的尺動脈(ulnar artery),這些人的前臂共有三條動脈。


這項發表於《解剖學雜誌》的新研究,檢查了78名近期去世的人(最小51歲,最老106歲)的前臂,並在其中發現了26例遺存正中動脈現象,佔總數的33.3%。也就是說,20世紀末出生的人擁有這條「新」血管的概率,是19世紀中旬出生的人的3倍。


為了進一步鞏固這個結論,研究人員分析了此前發表的47篇報告。這些報告囊括了從1846年到1997年出生的逝者中,前臂遺存正中動脈的發生率。他們發現,即使在考慮了多種可能造成偏差的因素(例如同一個解剖學家發表的多份報告)後,這些報告中呈現的遺存正中動脈率仍呈逐步上升的態勢。


根據過往報告得出的遺存正中動脈率,隨年份呈上升勢。來源:Lucas et al., 2020


相較於一個世紀前,如今的人們有三倍的概率會擁有這條遺存的正中動脈。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泰根·盧卡斯(Teghan Lucas)指出,遺存正中動脈的發生率表現出如此穩定的跨代增長,預示著這條「額外」動脈或許能讓人類更適應當前的環境;遺存的正中動脈或能增強人類的前臂力量,使手部更不容易疲勞,還能在橈動脈與尺動脈出現緊急情況時,提供額外的供血。如果這條動脈能提高我們對環境的適應性,那麼這個增加的趨勢就將持續下去,到22世紀初,幾乎人人都會擁有這一條「新」動脈。


這樣的「微演化」(microevolution)足以讓我們懷疑,直到現在,人類還是在以很快的速度演化。「我們在過去這一個世紀的演化速度,比之前250年任何時候的速度都快。」盧卡斯表示。


人類的演化進行時


正如盧卡斯所說的,近來許多證據都表明,人類演化的速率或許不但沒有放緩,反而可能加快了。在這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之一當數瘧疾(malaria)和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症(sickle-cell disease)在非洲地區人口中的演化。


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症是一種遺傳疾病,患者的紅細胞會在一些情況下變成堅硬的鐮刀形,並因此無法有效運輸氧氣。據《柳葉刀》的一篇報告估計,截至2013年,全球已有將近18萬人死於鐮刀形紅細胞貧血。這種疾病的遺傳機制相對簡單,只有攜帶兩個隱性等位基因(rr)的人,才會罹患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症。由於該疾病的致死性,隱性等位基因 r 應在演化中逐漸淘汰,然而事實(尤其在瘧疾傳播較為猖狂的非洲地區)並非如此。這很大部分要歸因於攜帶該基因雜合子(Rr)的人,對造成瘧疾的瘧原蟲(Plasmodium)有很高的免疫程度。


瘧原蟲需要在蚊子體內發育,因此,瘧原蟲在非洲地區的肆虐與當地蚊子極高的活動密度有關,而蚊子的猖盛則源於非洲的農業:農業發展需要大量土地,這導致了伐木業的增長。伐木越多,蚊子得以棲息繁殖的區域也就越多,瘧原蟲也就越有傳播的機會。在瘧疾傳播率高的區域,隱性等位基因 r 的存留率更高,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的發病率也更高:相比於西非約4.0%的發病率,幾個世紀前經歷了工業革命、伐木率大幅下降的歐美國家,則只有0.5%左右的發病率由此可預見的是,隨著人類逐漸攻克瘧疾,隱性等位基因 r 的出現頻率會越來越低,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的發病率也會趨向於0。這個基因的演化故事,說明疾病,尤其是致死性的疾病,仍在快速推動人類演化。


左: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症的遺傳機制簡圖,不發病攜帶者(Rr)較不容易感染瘧疾。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右:電子顯微鏡下的鐮刀形紅細胞和正常紅細胞。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與疾病相似的人類演化推動力,還有人類自己的生活習慣。一篇2004年發表於《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的論文指出,青少年代謝乳糖的能力,通常在成年後就會消失;然而,在主要依賴於畜牧業、較常飲用牛奶的人類群體(大多源自北歐)內,這種代謝乳糖的能力有更大概率持續到成年以後。在研究中,哈佛醫學院的馬修·羅茲(Matthew Rhodes)等人發現,乳糖代謝能力的持續,依賴於兩個等位基因;而這兩個等位基因在源自北歐的人類群體中有著極高的出現頻率(約77%)。論文指出,在5000到10000年前,飲用牛奶的習慣讓這兩個等位基因在北歐群體中「佔據上風」,導致在源自北歐的群體中,乳糖不耐受的人口比例顯著低於其他群體。


另一篇發表於《分子生物學與演化》的論文表示,甚至是近期才「風靡全球」的素食主義,也很有可能推動人類快速演化。大多數人能從含肉膳食中直接獲取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這類對大腦功能極其重要的分子;然而,素食者因為缺少直接的LCPUFA來源,必須利用FADS2(脂肪酸去飽和酶-2),將植物中的ω-3和ω-6脂肪酸轉化為LCPUFA。這項研究對比了印度浦那市(Pune)234名居民和美國的311名居民的基因組。與美國的居民不同,浦那市的234名居民幾乎全部是素食者。研究人員發現,68%的浦那市居民在基因組中都含有一個能提高FADS2轉化效率、使機體更高效地生產LCPUFA的變異;而在美國居民中,這個數字為18%。進一步的分析指出,這種差異大概率是由於浦那市居民的素食習慣推動了針對FADS2基因上這個突變的自然選擇。

事實表明,即使在醫學和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仍然需要用遺傳學可塑性,與環境中的變化抗衡。然而,一些演化學家表示,未來人類是否會繼續演化,仍然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在2008年的一篇觀點文章中,劍橋大學利弗休姆人類演化研究中心(Leverhulme Centre for Human Evolutionary Studies)的傑伊·斯託克(Jay Stock)指出,或許在技術足夠發達的未來,人類可以憑藉行為和文化「緩衝」環境變化,進而放緩,甚至停止人類演化的腳步。但至今為止,大量證據說明,基因層面上的可塑性,或許仍在推動著人類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

(撰文 | 羅丁豪)

相關焦點

  • 你比你的爺爺,或許多了一條動脈
    你比你的爺爺,可能多了一條動脈這些報告囊括了從1846年到1997年出生的逝者中,前臂遺存正中動脈的發生率。他們發現,即使在考慮了多種可能造成偏差的因素(例如同一個解剖學家發表的多份報告)後,這些報告中呈現的遺存正中動脈率仍呈逐步上升的態勢。
  • 你可能比你爺爺多一條血管,這是人類仍在演化的證據|J. Anat.
    圖片來源:Pexels來源 Science Alert作者 MIKE MCRAE翻譯 阿金審校 戚譯引描繪在遙遠的未來我們人類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往往會引發狂熱的猜想,出現非常出格的特徵,比如身高、腦袋大小和皮膚顏色方面等。然而,我們生理結構的細微變化如今證明了演化多麼深不可測。
  • 39%的可能,你身體裡已多了一條神秘的動脈出來
    ,在我們的基因中仍然會有某些特徵被選擇,並在越來越多人中變得更常見;某些特徵被淘汰,在人群中越來越少見。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就發現,在越來越多人的手臂中,出現了一條此前只有很少人擁有的神秘的正中動脈,科學家們還預測,到80年後,可能大多數人的手臂中就都將擁有這條動脈血管了。
  • 人類正在進化的新證據:手臂上多一條額外的動脈,你有發現了麼?
    人類已成為地球食物鏈中最頂級的存在,這也讓很多人提出了新質疑,我們會不會因此而停止進化?對此,生物進化的專家,紛紛為大家答疑解惑,從進化論的角度剖視,我們人類的進化歷程,並不會停止!而最近,一批解剖學者,用一項最新的學術研究再次表明:我們人類,依然在不斷進化中,並且你我的身體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就不知道你是否也知悉。
  • 科學家發現人類仍在進化,你的手臂上或已經增加了一條動脈
    人類的形成被認為已經有200多萬年歷史,也就是說人類這一生命物種在距今200多萬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那麼這200多萬年來人類不用進化了嗎?或者說200多萬年來人類都沒有進化嗎?,這也是19世紀末以前絕大多數成年人的特徵,但是該團隊發現目前大約有1/3的人手臂中多了一條正中動脈,而且新世紀出生的人中這一比例在35%以上,說明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這條動脈。
  • 手臂上 "多出"一條動脈,揭示人類仍在加速進化?
    近日,一項發表在《解剖學雜誌》上的研究揭示,人類手臂上 "多出"一條動脈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研究人員將這種變化稱為 "微進化",並表示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到本世紀末,大多數人的手臂上都會多出這條動脈。
  • 人類根本沒有停止進化的腳步,多出的一條動脈,新生兒都有
    我們似乎都知道人類的形成經歷了幾千萬年的進化,但是我們似乎都不知道人類到底有沒有停止進化,很多人認為人類是肯定會繼續進化的,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著氣候的變化,地球環境的變化,人類生活方式的變化,人類的後代肯定是會繼續進化的。
  • 人類還在不斷進化!手臂上 "多出"一條動脈
    我們顯然與靈長類動物的祖先有很多不同,但我們的進化徵程仍在發生,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適應性,這種適應性越來越多地發生在新生兒身上,可能是人類的下一個重大變化。"多出"一條動脈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 人類進化的證據?越來越多的人多出一條動脈,沒長智齒和多塊骨頭
    「多出」一條動脈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並預測到2100年,大多數人的手臂將擁有三條動脈。換句話來說,我們的手臂會多出一條血管。  這條動脈叫正中動脈,是在人類的早期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向前臂和手供血的主要血管,但在妊娠的第8周後逐漸消退,扮演著過渡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橈動脈(取人脈搏時可以感覺到)和尺動脈成為手臂的主要血管,因此大多數成年人都沒有正中動脈。
  • 科學家發現了人類正在進化的證據:手臂普遍 "多出"一條動脈
    《解剖學雜誌》上的研究揭示,人類手臂上 "多出"一條動脈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種進化變化,表明我們的物種仍然在緩慢地變化。正如ScienceAlert報導的那樣,研究人員發現,當嬰兒在子宮內發育時,一種動脈通常是活躍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動脈會消失,但現在卻越來越多的新生兒會將這條動脈留存下去。
  • 人類還在不斷進化:越來越多的人手臂中多一條動脈
    人類的形成被認為已經有200多萬年歷史,科學家一直有個疑問是:人類至今是否還在進化?相當有一部分科學家認同人類已經停止進化了,只是在『文化』的發展。但最新的研究似乎表明,人類的進化沒有絲毫放緩的跡象。在19世紀末以前,生理學家們留意到成年人的前臂中有兩條主動脈,分別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它們負責供應前臂肌肉血液養分,過去有發現手臂上有額外第三條動脈的少數案例,但澳洲團隊研究發現,前臂上多出一條動脈的情況似乎正越來越普遍,並預測到2100年,大多數人的手臂將擁有三條動脈。換句話來說,我們的手臂會多出一條血管。
  • 80年後,我們的子孫將比咱多一條動脈
    這意味著,近100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多「長」出了一條動脈,而這正是人體內部解剖結構發生微進化(microevolution)的體現。而據估計,如果該趨勢持續下去的話,80年以後,22世紀的新生代們都將擁有這樣一條「新」動脈。
  • 人類正在見證自己進化,科學家發現手臂長出新血管,頸部現新器官
    達爾文的進化論時總被很多人詬病,因為沒有人見證過人類自己進化的過程,所以無論提出多嚴謹的證據,相信人類在繼續演化的事實依然只有理性派科學人士。和我們的爺爺輩相比,我們手臂上可能已經多了一條血管人類在胎兒期發育時,手臂上會出現一條正中動脈,為的是給手部發育供血,但在妊娠大約8周後,也就是手部基本發育成熟時,這條血管又會慢慢消退,因為此時周圍的組織開始發育起來,這條血管消失為其他組織發育讓路了!但自1880年代以來,解剖發現仍然有10%的人會保留這條血管。
  • 人類極速進化!正中動脈高達30%存留,會讓我們的相貌返古嗎?
    於是,上帝讓亞當沉睡,取下他的一條肋骨,造成了一個女人,名字叫夏娃。 亞當夏娃為西方人共同的祖先!現代嬰兒出生臉變短了,下巴變小了,我們的嘴也越來越小,容納牙齒的空間也越來越少,絕大多人出生就沒有智齒,腿和腳上多了些骨頭,而且在類似時間尺度上的晚近生理改變還不少,而甲狀腺最下動脈到20世紀末已近乎完全消失。
  • 人類進化出了新血管,你可能沒趕上?
    ,因為你只不過是進化歷程中微乎其微的一個小點兒……不過,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項相對來說堪稱神速的人體進化項目——正中動脈血管。嬰兒在出生之前,前臂內有一條正中動脈血管,為手部供血。但是出生後不久,大多數人的正中動脈就消失了,而被另外兩條血管所替代。但是,最近研究顯示,從18世紀開始,在一部分人的體內會保留正中動脈,這是我們人類不斷進化的新證。
  • 原來人類仍在進化,為了讓手部更有力更靈活,前臂正在增加動脈
    人類的形成被認為已經有200多萬年歷史,也就是說人類這一生命物種在距今200多萬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那麼這200多萬年來人類不用進化了嗎?或者說200多萬年來人類都沒有進化嗎?,這也是19世紀末以前絕大多數成年人的特徵,但是該團隊發現目前大約有1/3的人手臂中多了一條正中動脈,而且新世紀出生的人中這一比例在35%以上,說明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這條動脈。
  • 人體前臂的這條動脈,證明人類仍在進化,且進化速度越來越快
    近日,在英國《每日郵報》上,來自國外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在過去的100多年時間裡,人類的身體中多了一條動脈。這條動脈位於人體前臂上,在過去的研究中,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雖然這條動脈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一般當新生兒發育到8周左右後,就會消失不見了。這條動脈是過去被忽視的正中動脈,在人類生長到8周後,這條動脈就會消失,被另外2條動脈所取代。
  • 人類仍在進化,科學家在35%的人手臂中發現了進化!你是否符合
    目前對於我們而言,進化論是證明生物演化而來的有力證據。生物經過了數億年間的演化,到現在形成了多樣性的自然環境。無論是水裡生物還是陸地生物和天空生物,似乎有著共同的祖先起源。那麼推動生物演化以及分化的因素是什麼?
  • 人類還在進化的鐵證,手臂上的一條血管,告訴我們人體還在改變
    如果你不相信,那麼最新的一項研究或許可以說服你。一百年後的人類和一百年前的人類相比,將會多出來一部分,那就是手臂上的一條血管。這根血管,叫做正中動脈(median artery)。實際上,正中動脈也說不上是全新的血管,在人類胚胎中就已經存在。
  • 研究表明,人類正加速進化,文明或是推動人類進化的巨大動力
    不過就在前幾天,英國的《每日郵報》刊登了一則報導,有科學家發現,自從19世紀末以來,人類的小臂正在多出一條動脈。這條動脈被稱為正中動脈。本來這條動脈會在人類出生後的8周左右消失。但是通過長期的研究後,科學家們發現,這條動脈自19世紀末以來,被越來越多的新生兒保留了下來,並未在8周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