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飛行時煩人的嗡嗡聲,相信大家都沒少聽過。可是你想過把這聲音錄下來嗎?
事實上,在一個名叫「Abuzz」的科研項目中,科學家很希望世界各地的群眾都能給身邊的蚊子錄個音,然後發給他們。
為什麼要給蚊子錄音?這是為了確定蚊子的分布情況,以便更好地預防疾病。
很多蚊子傳播的疾病都是全球性的醫療問題,比如說瘧疾,或者近年來受到關注的寨卡病毒感染。這些疾病有的還沒有很好的疫苗可用,有的還沒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在這種情況下,從蚊子下手控制疾病就顯得非常重要。
而所謂「蚊子」,其實並不是一個物種,能夠把疾病傳播給人類的就有30種以上。它們有不同的地理分布、遷移和咬人規律。準確的蚊子分布數據能幫助人們了解蚊媒疾病,但是,想要進行大範圍的「蚊口普查」,這數據收集起來可不容易,單靠幾個研究者的力量實在難以做到。
於是,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想出了一個發動群眾的點子:他們希望普通人都能拿起手機,為他們收集蚊子數據。他們希望人們能夠打開手機錄音功能,湊近嗡嗡作響的蚊子錄上幾秒音頻,然後連帶位置信息一同發到他們的資料庫中。
研究者證實,哪怕只是功能基本的手機也可以有效地收集蚊子飛行聲音的數據。不同的蚊子物種,它們飛行時的翅膀拍打頻率不同,而這種差異可以通過音頻分析加以鑑別。人們可以趁蚊子起飛時湊近錄音,困在杯子、瓶子裡的蚊子也可以進行錄音,哪怕只錄下一秒聲音也是可以的。當這樣由「公民科學家」提供的數據積累到足夠多時,我們就得到了一幅詳細的蚊子地理分布圖。
如果你對這個項目感興趣,詳情可以看他們的網站:https://web.stanford.edu/group/prakash-lab/cgi-bin/mosquitofreq/
現在,只剩一個問題需要解決了:錄音的時候怎麼樣不被蚊子咬……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所以,錄音的時候怎麼樣不被蚊子咬?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