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國小學生要給世界大科學家頒獎 | 專題

2021-01-10 網易

2020-12-29 00:11:47 來源: 上觀新聞

舉報

  2020 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新冠肺炎在全球已導致超過170萬人死亡,這個沉重的數字讓我們意識到人類的脆弱。 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數款新冠疫苗以創紀錄的速度問世,這又讓我們感受到科學力量的偉大。 儘管遭遇重重阻礙,科學家們仍取得諸多令人驚喜的成果與突破。

  每年,騰訊都會聯合國際權威科學雜誌 Science 推出中國青少年參與票選的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而今年的意義更為特殊。中國孩子們將組成評審團,為自己心儀的科學突破頒獎。是頒獎,也是感謝、敬佩和嚮往。

  票選榜單,給世界大科學家頒獎

  騰訊和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推出的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票選活動,今天正式啟動了!40個入圍科學大突破,來自2020年度熱門科學新聞話題,分為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生命科學、化學四大領域,兼具專業性與趣味性。在青少年票選活動結束後,《科學》期刊的編輯會進一步遴選,最終榜單將在明年5月的第三屆科學小會上正式發布!

  ?回答優秀的科學少年,你們的名字將有機會登上騰訊和 Science 聯手定製的《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封面!

  ?幸運的科學少年們還可能有機會來到小會現場,並與科學家面對面提問交流。

  ?榜單內容將印刷成冊,送到無法來到現場的山區孩子手中,共享這份對科學突破的欣喜與好奇。

  ▲除掃描上圖二維碼,還可登陸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官方網站、騰訊QQ·看點科普頻道、QQ瀏覽器科學頻道、騰訊企鵝輔導等平臺進行投票。

  定製榜單,青少年希冀的科學未來

  今年除了嫦五上月球「挖土」、「九章」實現量子優越性這些刷屏的科學大事件,還有很多有趣的科學發現入圍。舉幾個慄子:

  

  科學家首次發現兩種「食用」金屬的細菌,它們可以利用錳在化學反應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生存所需的生物質。發現過程也很有趣:科學家忘記清洗一個粘上錳的玻璃罐,把它泡在水槽裡好幾個月後,上面出現的一層黑色物質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這才有了後面的發現。有時候,科學發現就源自於身邊的一個小問題,敏銳的觀察力和旺盛的好奇心能帶領你找到它。

  

  考古學家在秘魯發現一具9000年前的女性遺骸和陪葬的狩獵工具箱,她很可能參與了大型動物的狩獵活動。據推測,女獵人在早期美洲可能普遍存在。這打破了「男性狩獵動物、女性採集植物」的傳統刻板印象。科學就是這樣,新的發現不斷挑戰和重塑著我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當科學家們在西澳大利亞深海發現這隻巨長無比的管水母的時候,都驚呼了起來。它像長壽麵般一圈圈盤旋,總長超過120米,是迄今有紀錄的世界最長生物。它提醒我們:關於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的生物,人類依然知之甚少。永不停歇地持續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

  

  研究人員首次確認,得益於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禁止生產和使用臭氧消耗物質,南極臭氧層空洞恢復的初步跡象已經出現。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依靠堅定有力的科學治理和國際合作,人類文明或許還有機會擁有更長久的未來。

  

  這個「科學機器人」,在實驗室一天可以連續工作21.5小時,8天就能完成688個實驗,還自己發現了一種高效催化劑。它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從實驗勞工中解放出來,從事更需要創造力的科研工作。說不定,有一天我們會同時為機器人科學家和人類科學家頒獎……

  更多讓人拍案叫絕的科學大發現,可點擊【閱讀原文】瀏覽,並為你喜歡的科學突破頒獎!

  關於小會

  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是由騰訊公司主辦、清華大學合辦的青少年年度科普活動。騰訊聯合全球頂尖科學期刊《科學》 以及國內外科學家顧問團,通過權威的科學內容和創新的傳播形式激發中國青少年對於科學話題的關注,引導青少年以科學家為新偶像、以科學探索為新時尚,永遠葆有「世界一定有答案」的科學探索精神努力向前。

  自2019年1月首屆小會舉行以來,我們已聯合 Science 連續發布兩份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並邀請物理學家霍金之女Lucy Hawking、拍攝首張黑洞照片的Avery Broderick、「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清華生科院院長王宏偉、《西部世界》科學顧問David Eagleman等全球頂尖科學家、科普學者登臺演講,解讀榜單中前沿科學領域的奧秘。不僅如此,「流動版」科學小會也於2019年9月誕生。我們與中科館合作,在雲南、四川和甘肅舉辦「科學小會科普大篷車」活動,讓偏遠山區的孩子們也獲得優質科普的機會。

  第三屆科學小會將於2021年5月舉行,敬請期待!

  微信編輯:胡雨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第一次,中國小學生要給世界大科學家頒獎​
    第一次,中國小學生要給世界大科學家頒獎​ 2020-12-28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一次,中國小學生要給世界大科學家頒獎
    儘管遭遇重重阻礙,科學家們仍取得諸多令人驚喜的成果與突破。每年,騰訊都會聯合國際權威科學期刊 Science 推出中國青少年參與票選的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而今年的意義更為特殊。中國孩子們將組成評審團,為自己心儀的科學突破頒獎。是頒獎,也是感謝、敬佩和嚮往。
  • 你知道麼,中國小學生要給世界大科學家頒獎了|推薦
    儘管遭遇重重阻礙,科學家們仍取得諸多令人驚喜的成果與突破。每年,騰訊都會聯合國際權威科學雜誌 Science 推出中國青少年參與票選的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而今年的意義更為特殊。中國孩子們將組成評審團,為自己心儀的科學突破頒獎。是頒獎,也是感謝、敬佩和嚮往。
  • ...2020第五屆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桂冠少年」總決選暨頒獎典禮...
    12月26日,2020第五屆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桂冠少年」總決選暨頒獎典禮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現場決出了本屆大會五年級組的古詩文桂冠少年金銀銅獎。 在今年9月開展的初選期間,上海共有超過20萬名三至五年級小學生參加了古詩文大會微信公眾號答題,此外還有南通等地的學生踴躍參與。
  • 小學生滿分作文《第一次與親人離別》,平淡的語言,寫最悲傷的事
    有這麼一個小學生,就寫出了令人拍手叫好的文章,語言平淡無奇,但是串聯起來就充滿真情實意,太讓人透過文章感受到無限大的悲傷 這篇小學生作文題目為《第一次與親人離別》,這個名字給人的感覺就很悲傷,一定是一個關於親情的悲傷故事,但這是出自小學生之手的作文,本以為就是流水帳寫一下親人離世的場景,沒想到寫法非常高級,全文沒有一個「哭」字,卻讓人忍不住想哭。
  • 上海市首屆「我要去聯合國」小學生英語演講比賽舉行
    為了向聯合國成立75周年獻禮,由上海聯合國研究會和浦東新區翻譯協會主辦的上海市首屆「我要去聯合國」小學生英語演講比賽於昨天在上海聯合國研究會舉行決賽、閉幕式與頒獎典禮。北京大學原校長陳佳洱教授非常讚賞這次活動,並在住院期間寫下賀詞,向小學生們表達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的美好祝願。來自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和策馬翻譯(集團)的評委們感嘆參賽小學生的英語演講水平之高、口語表達能力之強出乎意料,稱讚他們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 劉慈欣出席2019中國科幻大會 為科普科幻作文獲獎師生頒獎
    【觀察者網訊】11月2日下午,2019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學普及和科幻創作」專題論壇在北京市園博園舉辦。本次專題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故事會》《北京科技報》協辦。
  • 線上頒獎,科學家精神也很潮!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坐在辦公室內,面對鏡頭,說道:「我宣布,獲得『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一等獎的作品是——《鄧稼先》。」這也正是「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的舉辦主旨。它由中國科協主辦,科技日報社承辦,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形式,拉近公眾和科學家的距離。9月28日,活動頒獎儀式在線上舉行。
  • 2018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2018年度諾貝爾獎頒獎盛典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辦,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典皇室成員與各界政要盛裝出席
  • 青年科學家走進課堂 讓孩子們愛上浩瀚星空
    「我曾給北京海澱區的一所小學上課,那兒的孩子知識面之豐富,可是把科學家都問懵了。」科普重點應放在課堂上  2018年9月,中國科協發布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進入快速提升階段,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從2015年6.20%提升至8.7%。
  • 諾貝爾化學獎今日頒獎,盤點史上最重要的10次頒獎
    至此,瑪麗·居裡成為歷史上首位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同時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作為傑出的科學家,她的社會影響在百年後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輝。1915年,植物色素       理察·維爾施泰特(Richard Willstätter)       頒獎詞節選:       威爾斯泰特第一次成功提取了植物體內的兩種葉綠素並研究了其的化學結構。
  • 上海小學生踴躍參與英語演講比賽「走近」聯合國
    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記者王婧媛、許曉青)「我希望未來能站在聯合國的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在上海,一群小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表達水平和演講能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國際舞臺表達中國新生代對世界的看法。
  • 中國「兩院」院士首次助陣!包河科技創新「區長獎」掀熱潮~
    10月14日包河區第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頒獎大會暨航天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四十八中蕪湖路校區舉辦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運載火箭與航天工程技術專家龍樂豪現身頒獎大會並帶來一堂《走向航天強國「1970年4月24日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至今仍在運行,是世界前5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唯一一個做到的……」當天,在頒獎大會之後,現場舉行了包河區「仰望星空——院士專家航天科普大講堂」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為現場的師生帶來一堂《走向航天強國》的科普講座。
  • 中國古生物學家張彌曼獲頒聯合國「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頒獎典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位於巴黎的總部舉行。現年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古生物學家張彌曼與其他四位出色的女科學家共同獲此殊榮。
  • 小學生作文《第一次奮進》,看完我笑出了內傷,老師:分明是情書
    現在是網絡信息告訴發展的年代,我們90後一代小時候接觸的最高科技的莫過於遊戲機,大哥大,小靈通...家裡面能夠有一部座機,就很了不起了。但是現在的小學生不一樣,他們用蘋果手機「吃雞」,王者榮耀;晚間時分家裡電視非喜羊羊灰太狼熊大光頭強莫屬;放學回家就上網...有時候知道的網絡信息,甚至比大人還多。這就怪不得心思發育得比我們那個年代要複雜了,看到下面的幾封情書,我不由得嘖嘖稱讚,居然升起欽佩之情?這篇情書首先字數夠多,表明情真意切,感情到了一定程度!再來看標題:第一次奮進。
  • 娜扎丟臉丟大了!去韓國頒獎英文超爛,連中文也講得磕磕巴巴
    比如允兒就出席了時尚cosmos的盛典,而娜扎則作為代表去到了韓國的MAMA頒獎禮。在國內就是絕世大美女的娜扎,這次去到韓國同樣用美貌震懾全場。比起她前一天在國內時尚紅毯造型的中規中矩,這次娜扎在MAMA的亮相可以用「人間富貴花」來形容。
  • 策略冒險遊戲《蓮花遐想第一次連結》遊俠專題上線
    中文名稱:蓮花遐想:第一次連結英文名稱:Lotus Reverie: First Nexus製作公司:Keinart Lobre發行公司:Keinart Lobre遊戲類型:冒險遊戲AVG遊戲平臺:PC遊戲語言:英文發售日期:2021-01-15
  • 今天川川要為「eye」頒獎!
    不在乎再醜一點了沒有戴眼睛的我在人群中路過沒有和你打招呼真的不是高冷只是我真的看不清你是誰也看不清誰在打招呼「近視」看起來毫不起眼但卻給無數人帶來痛苦據教育部數據2019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6歲兒童、小學生
  •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十問湖州」第一次專題研討會
    2018-06-01 09:01 | 湖州日報5月31日上午,湖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十問湖州」第一次專題研討會,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交流「十問湖州」部分課題調研情況。市委書記馬曉暉主持。
  • 科學大咖雲集頒獎禮,為這些短視頻點讚!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坐在辦公室內,面對鏡頭,說道:「我宣布,獲得『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一等獎的作品是——《鄧稼先》。」它由中國科協主辦,科技日報社承辦,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形式,拉近公眾和科學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