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學家走進課堂 讓孩子們愛上浩瀚星空

2021-01-07 華西都市報

天文科學家「火星叔叔」鄭永春:

青年科學家走進課堂 讓孩子們愛上浩瀚星空

鄭永春利用出差,「順便」去貧困地區學校講課。

鄭永春

  

科普在不同地區有巨大落差

  「親愛的火星叔叔,我是您的一個小粉絲,還是一個狂熱的小小天文愛好者呢!」福建漳浦縣延安鎮一名12歲的小學生寫給鄭永春的信,字跡略顯稚氣卻透著認真。
  春節前夕,在國家天文臺辦公室,鄭永春向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展示這封信時,略帶「傲嬌」地說:「多好!這個跟科研取得的成就感不一樣。」
  近年來,不惑之年的鄭永春出現在公眾場合,常手拿話筒面帶微笑,給孩子們一遍遍講月球上有什麼、怎樣在火星生存等天馬行空的問題。而在網絡世界,「火星叔叔鄭永春」的微博粉絲達到了18萬。
  從2005年加入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至今,他已參加多個重大科學項目,獲得過中科院院長獎、繞月探測工程先進個人、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等榮譽。
  為何在繁重的科研任務之外,選擇做「火星叔叔」?「因為我看到一些三四線城市,尤其是貧困地區孩子和一線城市孩子的科學教育普及和科學資源有巨大落差。」鄭永春去年底去了趟安徽金寨縣國子園實驗學校,在這所位於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學校裡,他給四到六年級的學生上了堂科學課。
  和之前在貧困地區上課一樣,他發現很多孩子對一些最基本的科學概念都沒聽過,更不說熟悉最新的科學進展了。「我曾給北京海澱區的一所小學上課,那兒的孩子知識面之豐富,可是把科學家都問懵了。」

科普重點應放在課堂上

  2018年9月,中國科協發布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進入快速提升階段,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從2015年6.20%提升至8.7%。
  鄭永春說,我國科普工作近年有了長足進展,大眾科學素養有了明顯提高,但作為一個父親,加上多次在貧困地區中小學講課的經歷,讓他認識到科普重點應放在課堂上。
  鄭永春說,在安徽金寨縣為小學生們上完科學課後,「有學生告訴我,這是他上過的最有意思的一堂課。」去年年底,他還通過在線直播課程平臺,用4節科普課為小學生們講授月球、火星、太陽系以及宇宙、黑洞相關的天文知識,吸引了全國上萬名學生關注,連學校科學課老師也在線「取經」。這些反饋都讓他覺得振奮,「我從不懷疑科學的魅力,只要我們做的好,孩子們是有足夠興趣的。」
  2017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育課程標準》。鄭永春組織青年科學家,參與了人教版小學教材《科學》的編寫。「我們的科學教材中,第一次出現了很多當代科學家的聲音,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告訴小學生,如何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怎樣通過實驗、分析等科學方法,了解自然界運行規律。」

發起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

  2018年2月,在中國科協第340次青年科學家論壇暨首屆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論壇基礎上,數百名從事科學研究、普及、教育、成果產業化的單位及個人共同發起成立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鄭永春當選理事長。
  鄭永春說,聯盟源起是2016年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在成都召開的一次年會。那次年會的專題研討幾乎都是學術類的,唯一跨學科的專題就是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沒想到這個討論最為熱烈,「從早上8點多一直開到下午3點多,大家中午都不去吃飯,每個人都在講。」
  那次會議讓鄭永春認識到,青年科學家對承擔社會責任有極大熱情,而很多地區和領域也需要青年科學家投入,「應該給這些需求搭建對接平臺。」
  2018年12月,第二屆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論壇期間,在科普、科教、科創主題外,新增科技扶貧主題。邀請貧困地區的中小學和群眾代表交流,讓貧困地區的科學老師跟科學家建立聯絡群。鄭永春說:「第一次讓中小學老師跟科學家一起交流,看看他們需要什麼,我們能做什麼。這些交流都是我們在實驗室裡、研究裡很少接觸的。」

倡議科學家做到「三個一」

  2016年,鄭永春獲得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頒發的卡爾·薩根獎,表彰他在行星科學研究和科學傳播方面的貢獻,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榮譽。
  他謙虛地說,自己從事的月球和行星地質環境研究「噱頭比較多」,非常適合做科普,「可能我做了些科普講座,寫了些科普文章,人家希望獎勵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可以說我獲獎純屬偶然。」
  如何保證在做本職工作的同時,做好科普和科教?鄭永春稱自己也在嘗試,「只要在三四線城市或貧困地區出差,就『順便』去當地學校講堂課,利用一切可利用時間寫科普文章。」他還向科研人員們倡議「三個一」,即「一年寫一篇科普文章,做一場科普報告,用一生寫一本科普書。」鄭永春說,這三件事幾乎不會給科研工作增加任何負擔,「但如果我們都能做到,那效果就不得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柳青

相關焦點

  • 科學課堂「化身」成了浩瀚星空,桐廬這個學校的這堂課太有意思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然 通訊員 楊億鑫戴上輕巧的VR設備,大山裡面的課堂化身為浩瀚無垠的宇宙星空,八大行星在眼前栩栩如生的出現。只需要操作VR上的按鍵,能感知到身體在接近、穿過、遠離、飄蕩在星空,行星的各層特質都在視覺領域一一展現。
  • 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仰望星空
    深圳這個城市經常雲厚星疏,光汙染往往使得晴天也看不到幾顆星星,但這些從來不是擋住深圳的孩子們仰望星空的理由,隨著深圳中小學4點半課堂的不斷開展,這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深圳孩子開始仰望星空。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了。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生家長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地。
  • 開福區:俯身耕耘課堂 抬頭仰望星空
    本網訊(通訊員何沛)2020年11月19日,在開福區少年宮組織下,開福區美術學科名師攜區內部分專業教師,一起走進金沙小學開展了「傳統文化進校園書法送福」活動。本次活動主要由北雅中學何野老師執教《從福中來》,何野老師在課堂上從康熙與福字的故事中進入課堂,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將隸書圓融厚重的特點、筆畫中的一波三折逐一引導;語言生動有趣,帶入課堂中的不僅是書法技法,更有書法中厚重的文化內涵。示範環節,讓學生十分清楚地看到教師書寫時的提、按、頓、挫。
  • 走進青藏高原,小小科學家將科學之花播種在更高的地方
    孩子們都對科學有天然的好奇,但是有些地區因為經濟等原因,沒有完備的科學課堂,沒有辦法實現孩子們當科學家的夢想,由此「小小科學家」中小學公益項目應勢而生自物電學院2016年創建「小小科學家」團隊以來,團隊成員與志願者在貧困地區中小學累計開展公益科普活動200餘場,共建立28個中小學公益科普基地,長沙各大社區都留下過志願者們的身影。他們也曾走進湖南新寧的梘杆山村,為貧困山村的孩子們帶去科學知識。這次「小小科學家」團隊繼續出發,走進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將科學之花播種在更高的地方。
  • 探索星空奧秘,帶孩子們走進奇美的天文學殿堂
    宇宙很遙遠,漫無邊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去探究,我們為宇宙的廣袤、黑洞的神秘所震撼,但該如何給孩子講那些深奧的天文學理論呢?劉興詩爺爺,一位九十高齡、著作等身的科普作家,用一套《劉興詩爺爺講星空》為孩子揭秘。讓孩子看懂神秘的星空和宇宙,培養對天文學的基礎概念和興趣,是這套書出版的緣起,也是本套書最大的「野心」。
  • 讓孩子們全方位了解月球
    9月21日下午,銀川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西夏區科學技術協會,在西夏區實驗小學北校區開展了「仰望星空,探索月球奧秘」科技實踐講座活動。授課老師劉普順通過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猴子撈月等耳熟能詳的中國故事,將月球知識由淺入深娓娓道來。 「仰望星空,探索月球奧秘」是銀川市2020年全國科普日系列特色科普活動之一,通過走進中小學校帶領孩子們深入了解月球知識。
  • 《浩瀚的星空風景》金眼彪-協助拍攝
    浩瀚的星空風景圖片一組浩瀚的星空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蘭州攝影愛好者雍先生在著名的馬鞍山地區拍攝浩瀚的星空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廣州攝影愛好者宣先生在著名的嶽陽地區拍攝浩瀚的星空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哈爾濱攝影愛好者薊先生在著名的濟南地區拍攝
  • 新360行|職業星空導師:嫦娥「奔月」,我帶孩子們仰望星空
    在星空導師劉普順的帶領下,學生們在沉浸式教室學習天文科普知識。 李澤陽 攝「嫦娥五號去奔月了,我帶你們去『仰望星空』。」24日下午,星空導師劉普順為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的中學生們開展了一場以「探奇科學知識,探索星空奇妙」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 【小記者專享】學校裡聽不到的天文課堂,領略四季星空的別樣奧秘
    "當孩子開始對世界探索時太陽、星空、月亮的陰晴圓缺便佔據了他們極大的求知目光他們對宇宙和天空帶著天生的好奇就像是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急切地想要了解無垠蒼穹中的天體和浩瀚宇宙中的奧秘>特邀常州市天文學會理事開設5節天文星空探索分享課帶領孩子們遨遊星空探索神秘的星辰世界領略四季星空的別樣奧秘周曉鵬主講人就職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品牌公司星特朗公司。
  • 5G時代 分子、原子微觀世界……社區「周末課堂」帶孩子們領悟科技...
    解「5G時代」,感受「分子、原子微觀世界」,11月28日下午,在桃園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區兒童服務站,「周末課堂」如期開課,中心社區聯合「壹基金」與陝西紅鳳小朱䴉服務站的老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志願者,帶領轄區的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奇妙的「科技之旅」。
  • 《浩瀚而美麗的星空》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沙汀 《困獸記》十八:仿佛他們的心思,全被燦爛的星空吸引住了。浩瀚而美麗的星空【第1幅圖】此作品由紹興攝影愛好者宰先生在著名的德陽地區拍攝浩瀚而美麗的星空【第4幅圖】此作品由洛陽攝影愛好者豐先生在著名的許昌地區拍攝浩瀚而美麗的星空【第5幅圖】此作品由陝西攝影愛好者閔先生在著名的金華地區拍攝
  • 海安市舉行「發掘數學美」暨「課堂即時診斷」研討活動
    11月10日上午,「發掘數學美」暨「課堂即時診斷」研討活動在海安市實驗小學(東校區)成功舉行。此次活動由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主辦,海安市實驗小學承辦。市教師發展中心小學數學研訓員仲海峰、城東鎮和大公鎮的骨幹教師代表及海安市實驗小學全體數學教師等一百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講座詮釋「數學美」活動伊始,李建梅主任作了題為《發掘身邊數學美,提升學科德育場》的專題講座。
  • 《浩瀚唯美的星空風景》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沙汀 《困獸記》十八:仿佛他們的心思,全被燦爛的星空吸引住了。浩瀚唯美的星空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龍先生在著名的莆田地區拍攝浩瀚唯美的星空風景【第4幅圖】此作品由南陽攝影愛好者楊先生在著名的嶽陽地區拍攝浩瀚唯美的星空風景
  • 讓孩子們了解中華文字的源頭 「甲骨文學堂」走進小學課堂
    8日,沙坪垻區圖書館、重慶甲骨文字社合作開展的「甲骨文學堂」走進小學校園,來到沙區南開小學,為該校五年級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課程《走近甲骨文》,60分鐘的時間裡,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了奇妙的中華文字探索之旅。
  • 女科學家韓喜球走進溫州女性「秀慧課堂」,揭秘深海科考之旅
    8月20日,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聯合溫州市婦聯、溫州市科協共同主辦了溫州女性「秀慧課堂」暨甌海區百場「秀慧課堂」開講活動。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了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韓喜球在溫州市甌海區圖書館作了主題為「洋底探秘——我的大洋科考經歷」的精彩科普講座。活動現場座無虛席,80餘戶親子家庭參加了活動,網絡直播在線人數突破10萬。
  • 進口全新奔馳商務車 奔馳V250浩瀚星空
    進口奔馳V250浩瀚星空系列在材質選擇上,座椅以及吧檯的部分,使用機器工藝壓制的亮光圓點牛皮和染色自然紋牛皮拼接,奔馳V250浩瀚星空系列並且選用金絲線菱形格進行點綴奔馳頂級商務車浩瀚星空系列採用邁巴赫S級座椅,人體工程學設計,帶有十項電動調節,一鍵式展開及記憶功能,並配備分段式加熱、通風、氣動按摩、一鍵式伸縮腿託功能,帶來頭等艙級舒適體驗。
  • 浩瀚星空中的中國星
    【浩瀚星空中的中國星】從北鬥一號立項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幾代北鬥人在高端技術空白地帶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點燃了北鬥之光。他們把深沉的家國情懷融入科技強國的創新實踐中,他們是浩瀚星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面對這支滿懷志氣和勇氣的團隊,你有哪些話想說?@浩瀚太空:以北鬥定位服務為例,大到地理測繪、救災減災、應急搜救,小到地圖導航、共享單車、快遞查詢,背後都有北鬥的身影。如今,北鬥正不斷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徵途:聽說北鬥團隊平均年齡才只有30多歲,真的很佩服他們。
  • 浩瀚星空,無盡的想像
    在人類的歷史上,永遠都沒有停止對於宇宙的探索,神秘莫測的宇宙,讓無數的科學家用盡畢生的精力去探索去研究,但是始終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宇宙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宇宙當中的星辰日月星辰又從何而來,生命究竟是怎樣誕生的,我們又來自哪裡,又將去向何方,始終讓人類無法理解,也無法也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得到答案。
  • 客艙部魯雁班組走進輔仁小學給孩子們講解航空知識
    (原標題:客艙部魯雁班組走進輔仁小學給孩子們講解航空知識)
  • 來康師傅太空美食課堂,解鎖航天技術的奧秘
    未來一周,康師傅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將會走進寶雞、貴陽兩地的10所小學,將為上萬名小學生帶來一場太空遨遊體驗。FD凍幹技術,不添加防腐劑,鎖住食材新鮮感!除了太空食品課堂,還會有航天知識課堂,將會邀請航天員、航天專家、科普專家以講座的形式,科普航天知識,揭秘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東方紅一號、風雲四號、玉兔號月球車、嫦娥三號、中國空間站,這些在中國航天發展史承擔著重要使命的「神器」,填補小朋友們的腦洞,又或者親手組裝一臺真實的衛星,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航天夢想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