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原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日前在阿根廷發現一頭巨型恐龍遺骨。此恐龍重量經過推算接近波音737,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恐龍以及陸地動物。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這隻巨獸體重超過65噸,或可達到77噸,不僅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恐龍,也是已知的最大陸上動物,僅有幾種鯨魚的體重超過這一數字。並且,根據發現的化石來看,這隻恐龍原本還能長得更大。
2010年,為了紀念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地區和Mayo家族,科學家將這種巨大的素食恐龍命名為「Patagotitan」。本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B:生物科學》刊載了其詳細信息,揭示了巨型恐龍出現的時期和方式。
這一恐龍身長120英尺(約36.5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不過,有化石表明,未來可能還會發現體型更大的物種。
來自阿根廷的古生物學博物館的研究人員Diego Po表示:「這項紀錄將來還會被打破,不過就我們能確定為恐龍的物種來看,目前還沒有在體型上能與Patagotitan抗衡的。」
Po和他的同事從Mayo家庭農場挖掘出了六種不同的Patagotitan恐龍化石。科學家們吃驚地發現,發掘的150塊化石可以復原出恐龍骨架的30%。而其他的巨型恐龍僅發掘出一些化石碎片。
恐龍小百科:
恐龍(英文名:Dinosaur) ,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統治了地球大約8000萬年(1.44億年前---650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