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克裡姆林宮,存在於12世紀,是由木頭做成的房子
克裡姆林宮早期的宮殿建築很有可能在12世紀上半葉就已經存在了。這些建築位於克裡姆林宮最高的地方—多稜宮對面。這些宮殿建築是一些不高的木頭房子,是大公們夏日的臨時居所,而冬天莫斯科大公們就住在生火取暖的木屋裡。13世紀,大公們經常到莫斯科來,原有的宮殿就顯得擁擠了,大公的宮殿不得不向東移。14世紀,伊凡·達尼洛維奇·卡利塔大公對自己的宮殿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拆除了木製的救世主大教堂,建造了一座石頭神廟。考慮到大公近乎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認為,他的宮殿面積不大,裝飾簡單。
在德米特裡·頓斯科伊和他的兒子瓦西裡·德米特裡耶維奇時代,大公的宮殿已經寬敞的很多,而且已經有些富麗堂皇。河岸閣樓的屋頂鍍了金,外面還擺設了鍾。就像1404年年鑑記載的那樣:「每隔一個小時,錘子就撞擊一下鍾,晝夜不停地測量和計算時間;沒有敲鐘的人,但好像有人看管似的,鐘錶自走自鳴,體現了人的心靈手巧。」宮本身的裝飾就像當時許多大公宮殿和貴族房屋一樣,由許多石頭別墅組成,別墅之間有通道。宮殿的第二層是會客廳,而大公及其家人住在上面的閣樓裡:底下一層住的是大公的宮延官員和奴僕。儘管15世紀的克裡姆林宮很漂亮,相對也較奢華,但它和整個內城一樣都是木頭的。
除了城牆和一些教堂外,所有的建築都是木製的,根本不是宏偉而華麗的建築。到15世紀末伊凡三世大公開始建造符合俄羅斯帝國的偉大和榮譽的都城時,克裡姆林宮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為建造新城,伊凡三世大公從義大利請來了有經驗的建築師,他們開始徹底拆除克裡姆林宮的古代木建築,建造新的富麗堂皇的建築。伊凡三世徹底改變了克裡姆林宮的面貌。建造起兩層的,有些地方甚至是三層的城牆,城牆上有射擊孔、塔樓、升降橋,大門上有可以放下的柵欄;在金頂教堂和華麗宮殿的裝飾下,克裡姆林宮從此成為俄羅斯美麗與驕傲的象徵,是俄羅斯力量和雄偉的體現。
這樣,大公宮殿就成為後來許多建築的樣板,在今天的大克裡姆林宮裡還可以看到它的痕跡。例如,底層的半圓窗戶與阿列維茲·伏裡亞金拱門相呼應,拱門只是在K.託諾姆重建宮殿時才被拆除的;外廊與外部通道相稱,多稜宮和底層一直保存到現在。儘管隨著國家財富和實力的增長,宮殿不斷被裝飾和翻修,伊凡三世所建的宮殿原貌只保持到世紀末。這段時間內進行了多次重修,新建了一些建築。宮殿多次與城市和內城一同被大火化為灰燼,但從瓦礫中重建起來的宮殿總是更加寬敞,更加美。在混亂時期,波蘭人侵入克裡姆林宮,皇宮遭到了巨大的毀環:所有的寶物被掠走,所有木製建築被燒毀。
宮殿沒了屋頂、地板和門窗,新沙皇米哈伊爾·費多洛維奇·羅曼諧夫甚至無處落腳。在他統治期間,重建了宮殿,宮殿管理井井有條,而且對宮殿不斷擴建和裝修,這樣,宮殿到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依洛維奇的手裡時已經是設施齊全,十分舒適。克裡姆林宮最輝煌的時期是17世紀。宮殿的輝煌是難以言表的:整個宮殿都鍍了金,四壁繪有彩繪,裝飾有藝術雕刻、昂貴的地毯和布料,到處都是漂亮的金銀飾品。但到了18世紀,俄國遷都到聖彼得堡,奢華、雄偉、莊嚴而廣闊的克裡姆林宮就荒廢了。由於得不到應有的照料,宮殿變得破舊,逐漸衰敗,後來竟無法在其中居住。
因此在1730年,女皇安娜,約翰諾夫娜命令建築師B.B拉斯特列利在距今天兵器陳列館不遠的地方新建一座木製宮殿。但這個宮殿不夠寬敞,裝飾也不如以前豪華,因此後來被命令重建。後來,伊莉莎白·彼得洛芙娜女皇再次命令B.B.拉斯特列利裡在舊殿破舊的會客廳原址上修建新的石頭宮殿。葉卡捷琳娜二世很喜歡這個叫克裡姆林冬宮的建築,她頒布赦令「克裡姆林宮及其所有財產,尤其是古代建築不得做任何改動,永遠保持完好無損」。大克裡姆林宮的後一個階段是和俄羅斯建築師B.H.巴熱諾夫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從18世紀70年代他開始構思一個新的方案,以符合莫斯科這個偉大的城市。
他認真地研究了莫斯科這個「首次成為國都的城市」特有的建築風格,研究了幾個世紀以來形成的克裡姆林宮建築。他把自己的草圖給奧爾洛夫伯爵看,後者為他的宏偉構思所震驚,報告給了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很喜歡這個巨大而宏偉的宮殿。此外,女皇和整個歐洲一都會關注這個在土耳其戰爭中建造起來的宮殿,人們會把她與羅馬皇帝相比。皇室同意了這一宏偉的計劃,免去了他的所有職務,讓他專心工作。當然,B.H巴熱諾夫一人無法完成這一計劃,因而他需要一些支持他計劃的忠實助手。因此組織了一個以M.M依茲麥洛夫中將為首的「大克裡姆林宮建築特別考察隊」。
在克裡姆林宮的伊凡大帝鐘樓旁邊建造了一個「模型展覽廳」,裡面有價值3萬盧布的大克裡姆林宮的雕刻模型。與此同時,宮殿建設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工人開始拆除破舊的克裡姆林宮建築,拆除了阿爾漢格爾斯克教堂前的「聖諭宮」和一些不大的教堂,還有泰伊尼茨和其他兩個塔樓以及它們之間的城牆。這樣徹底地拆除克裡姆林宮的古代建築讓很多人憂慮:一些人譴責B.H巴熱諾夫不尊重歷史建築,一些人支持他的創舉。B.H巴熱諾夫認為,大克裡姆林宮是俄羅斯人民榮譽的神廟,廣場周圍的石柱林就像獻給為祖國榮譽而建立功勳的俄羅斯人的勝利花環。
這個構思在他的方案中得到充分體現,在建築的整體、局部和細節的構思中也得到了體現。B.H巴熱諾夫把主體建築設計成四層。底下兩層是宏偉的底座,底座由一個厚重的三級階座支撐。上面二層是宮殿的正廳。除了柱子,這部分還裝飾有浮雕、會飛的勝利女神」雕像、花瓶、雕刻和花體字。底層是僕人的房間。宮殿豪華的內部裝飾都集中在正廳樓層。大廳裝修得很美麗,有兩排科林斯石柱,通向柱廊和中心的圓廳。前廳是一個由12個粉紅色大理石柱組成的亭子,石柱後又是一圈柱子。整個歐洲或妒忌或興高採烈地談論著大克裡姆林宮模型和前無古人的設計方案。但是,構思在實施的時候卻出現了障礙。
先是莫斯科發生瘟疫,接著泰伊尼茨大門旁邊的阿爾漢格爾斯克教堂出現裂縫,從下面走很危險,因此整個建築工程停了下來。後來,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布正式命令停止所有在克林姆林的建設。她還命令填平所有壕溝,拆除地基,恢復城牆和塔樓原貌,這對B.H巴熱諾夫來說是可怕的打擊。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