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進入科技時代後,人類科技水平飛速發展,製造細小而又複雜的處理器不在話下,研製電子計算機、智慧型手機等也得心應手。只是,科學家為何在研製米粒方面屢屢受挫?
回看幾百年前的人類社會,我們不難發現,現代社會更加繁榮也更加有序。同時,社會生產力、社會創造力等也較從前有了很大提高。最明顯的,進入工業社會後,人類在生產、分工、運用工具等方面的想法都有了很大改變。進入科技時代後,人類逐漸轉而使用與依賴科技產品,傳統手工器具、傳統工藝品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現代科技產品較多,其中生活中人們常會接觸到的有處理器晶片、電子計算機、手機等。先說處理器,以華為麒麟980這一處理器為例,形同指甲片的電路內覆蓋有近70億個電晶體,數量之大,製作工藝之精良讓人讚嘆,這一技術若放在古代,是古人無法想像的。
除處理器,電子計算機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生活夥伴和工作助手。說電子計算機為生活夥伴是因為它常伴人們左右,它能為人們播放悅耳動聽的音頻、能為人們播放或有趣或有意蘊的節目及影片,還能為人們查詢各種訊息,方便且省心。而說它是工作助手則是因為人們工作中常與它打交道。電子計算機能為使用者計算一系列或複雜或含一定規律的數據,能根據已知資料自動生成各種表格,方便使用者查看,另外也能生成各種模型及智能化窗口,為人們的工作提供諸多便利,免去了很多繁瑣程序。
普通的電子計算機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超級計算機更是讓人驚嘆。例如,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率超1太次/秒,比人體大腦的運算速率快數千倍。此外,超級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與數據整合能力也非同一般。
最後是手機,手機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事物,曾有網友調侃:「不可一日無手機,否則便覺與世界脫節。」單從外觀上來看,許多人或覺得手機是一個簡單而又普通的事物,但事實上,它並不簡單也並不普通,它包含著屏幕、圖形晶片、處理器等結構,其複雜程度遠超上文提到的處理器。因此,也有人將智慧型手機視作現代最偉大的發明,它輕巧便攜且功能多樣。
說到這,大家或覺得科學家無所不能,他們能製造出任何他們想製造的東西。但其實,世間也存在不少科學家無法製造的事物,一粒米便是其中之一。為什麼科學家能研製各種複雜設備卻無法打造一粒一模一樣的米?這是因為不起眼的米粒代表著一個完整的生命系統,用「米粒雖小,五臟俱全」來解釋一點都不為過。
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米粒擁有一套完整的染色體,不同染色體承載著不同基因與遺傳信息。此外,米粒的細胞中還包含細胞核、細胞液、細胞質、線粒體等,這些結構的複雜程度難以言喻,復刻細胞各結構的難度不亞於復刻物質全套遺傳信息。為此,科研人員不禁感嘆,生命是宇宙間最奇妙的事物,不同生命擁有不同結構具有不同特點,每一個生命都是難以完全複製的。
另外,在感嘆生命的偉大與多樣之餘,也有科學家思考過,生命如此精妙而奇特,它們到底從何而來?初代生命甚至代代生命是否為宇宙高級生物的傑作?畢竟單靠自然作用難以產生如此獨特效果。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