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昌裕:加快建立分布式電源發展新機制

2020-12-01 OFweek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生態文明建設新階段,電力行業發展相應進入了以安全、經濟、綠色、和諧為價值特徵,以綠色化和智能化為技術特徵的2.0時代。未來電力發展表現出用電增速換擋、電力結構升級和發展創新驅動三大特點,電力發展形態調整加快,傳統能源發電延續大型化、基地化、跨區輸送的路徑發展,呈現出「大的是好的」屬性的同時,也相繼出現了分散式、分布式電源新形態,除小水電、接入配電網的新能源發電、綜合資源利用發電和小型煤層氣發電外,將大量出現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智能微網、智能家庭能源系統、電動汽車以及小微型儲能裝置等新形態,表現出「小的是美的」屬性。分布式電源通過電力工業發展形態創新,既改變電源形態,又改變電力系統結構,從而帶來電力管理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革命,從某種意義上講,將是工業革命下的電力革命。適應這場新革命,客觀上要加快創新,建立發展新機制。

  分布式電源及其特徵

  傳統電力系統都採用「大機組、大電廠、大電網」集中供電方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規模效益。因為發電機組容量越大,效率就越高,單位千瓦投資就越低,發電成本也就越低。但是,傳統電力系統也相應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大系統的安全穩定控制難度增加,為滿足短時高峰用電負荷而新建的發電廠和輸配電設施的利用率極低,大型機組遠離負荷,無法進行能源的綜合梯級利用等。科技進步使分布式電源技術不斷提高,分布式電源具有的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高、汙染少、能耗低等優點逐步顯現,既能夠彌補單一大電網集中供電的一些不足,又能夠改善安全性、解決環境汙染,分布式電源正逐步成為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的重要選擇。

  分布式電源最早是美國在1978年《公用事業管制政策法》中提出並開始推廣的,之後相繼被其他國家和地區接受並應用。美國最初稱分布式電源為DG(DecentralizedGeneration),是指以小規模、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戶附近,規模大致在千瓦級至兆瓦級,可獨立於電網運行,也可以聯網運行的發電系統。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形成對分布式電源的統一定義,不僅不同國家和組織,甚至是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對分布式電源的理解和定義都不盡相同。例如,丹麥能源環境部把分布式電源定義為裝機規模小於1萬千瓦的能源系統,它靠近用戶,不連接到高壓輸電網。國際能源署把分布式電源定義為,服務於當地用戶或當地電網的發電站,主要採用內燃機、小型或微型燃氣輪機、燃料電池和光伏發電技術,能夠進行能量控制及需求側管理的能源綜合利用系統。

  目前全球對分布式電源的理解和定義,存在有DER (DecentralizedEnergy Resource)、DE(Decentralized Energy)、DP(Decentralized Power)等多種不同的叫法。國際能源署(IEA)曾經對DG、DP和DER的概念進行過區分,DG是服務於當地用戶或當地電網的發電站,可與當地公共電網連接,主要採用的技術是小型或微型燃氣輪機、燃料電池和光伏電池系統等;DP則是將DG加上能量儲存技術構成的能源供應系統;DER是DP加上能量控制及需求側管理構成的能源綜合利用系統。

  為推進我國分布式電源發展,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13年7月印發的《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發改能源[2013]1381號),把分布式電源定義為,在用戶所在場地或附近建設安裝、運行方式以用戶端自發自用為主、多餘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網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徵的發電設施或有電力輸出的能量綜合梯級利用多聯供設施。分布式電源應遵循因地制宜、清潔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可再生能源和綜合利用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分布式電源主要包括,一是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的小水電站;二是以各個電壓等級接入配電網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發電;三是除煤炭直接燃燒以外的各種廢棄物發電,多種能源互補發電,餘熱餘壓餘氣發電,煤礦瓦斯發電等資源綜合利用發電;四是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的煤層氣發電;五是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高於70%且電力就地消納的天然氣熱電冷聯供等。發展分布式電源的領域包括,一是各類企業、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二是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建築物或設施;三是文化、體育、醫療、教育、交通樞紐等公共建築物或設施;四是商場、賓館、寫字樓等商業建築物或設施;五是城市居民小區、住宅樓及獨立的住宅建築物;六是農村地區村莊和鄉鎮;七是偏遠農牧區和海島;八是適合分布式發電的其他領域。

相關焦點

  • 分布式電源系統的的供電方式應用及發展趨勢
    分布式電源系統的的供電方式應用及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各地分布式電源系統發展迅速。分布式電源的出現,是對傳統UPS供電技術的探索和創新,能夠徹底解決傳統模式建築中電源容量不足、電源利用率低,改造困難等問題,最大程度降低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
  • 「蓄能充電」漸進分布式電源時代
    11月19日,國家電網發展部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暨2013年第四季度工作會議會上,作了題為《關於加快智能電網建設 服務分布式電源發展的報告》,就智能電網建設、服務分布式電源等,提出了具體意見與要求。   近年來,智能電網在我國快速發展,與之而來的是政策上的不斷升級。
  • 加快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摘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務。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建立新的區域類型劃分體系、加強區域經濟宏觀管理、加快區域法制化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 分布式電源併網標準發展趨勢分析
    近兒年來,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由於能源短缺問題突出,環境保護意識較強,分布式電源發展迅速。在歐洲部分國家,隨著DR裝機容量的增長,DR已經逐漸變成電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如果繼續採取傳統的控制思想對DR進行控制,將對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運行帶來挑戰。
  • 到2020年我國分布式電源裝機將超過1.6億千瓦
    導讀我國分布式電源近年來增長迅猛,其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最為突出。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966萬千瓦、分散式風電361萬千瓦、分布式天然氣發電120萬千瓦。
  • 分布式電源系統DPS的特點、優缺點及前景分析
    分布式電源系統DPS的特點DPS分布式電源產品是為機房伺服器等設備提供不間斷供電系統的轉換電源設備,兩路市電輸入,內置大容量電池組,確保為伺服器提供不間斷供電。DPS分布式電源系統不再使用統一的直流電源給系統供電,而是對系統中不同設備、不同電路板、甚至對同一電路板上不同的電路採用不同的電源供電。系統中低頻電路和高頻電路,小電流負載和大負載供電線路完全分離。
  • 分布式光伏,成浙江第二大電源!
    1月12日,據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相關數據發布,該公司2020年全年服務20176個分布式光伏項目併網,容量約144.93萬千瓦。截至2020年年末,浙江併網運行分布式光伏項目已超23萬個,總容量1070.139萬千瓦,相當於我省最高用電負荷的九分之一。這是浙江分布式光伏裝機首次超過千萬千瓦,按裝機容量排序,光伏發電已經取代水電成為浙江第二大電源。
  • 聯方雲天曾旭東:分布式電源系統的深耕者
    曾旭東 聯方雲天創始人及執行長分布式電源系統的優勢聯方雲天2012年在北京註冊,專注於新一代分布式電源系統,目前以軟體定義能源系統為主軸,同時基於微電網技術的能源虛擬化,發展出一系列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其中新一代數據中心分布式電源系統是聯方雲天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性產品。
  • 分布式電源和微網在智能配電網自愈功能中的作用
    目前,分布式發電與大電網相結合的供電方式被世界許多能源、電力專家公認為是能夠節省投資,降低能耗,提高系統安全性、可靠性和靈活性的主要方法,是21世紀電力工業的發展方向。但大量分布式電源併網將有可能造成電力系統對其不可控制和難以管理的局面,並引發相應的電能質量、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等諸多問題。
  • 分布式電源應用若干問題的解決方法
    的方法,以及變流器型分布式電源和電機型分布式電源的短路電流特性和對配電網故障處理的影響。1、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的影響一般認為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後,會對繼電保護、配電自動化故障處理和電壓質量等方面產生影響。1.1、對繼電保護的影響分布式電源可分為電機併網型和逆變器併網型兩類,電機併網型分布式電源所能提供的短路電流一般不超過其額定容量的10倍,逆變器併網型分布式電源所能提供的短路電流一般不超過其額定容量的1.5倍。
  • 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潛力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編者按:分布式電源是推動能源供給革命、推動非化石能源跨越式發展的一種重要能源利用方式。「十三五」期間,我國分布式能源發展快速,各類試點層出不窮。
  • 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制加快建立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記者高偉)《經濟參考報》6月27日刊發題為《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制加快建立》的報導。文章稱,6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準備在兩年內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同時構建統一的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制。為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提供高質量生態產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 國網開放分布式電源併網和電動車充換電設施市場
    引入社會投資參與分布式電源併網工程、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是國家電網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促進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對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浙江分布式光伏發電總裝機破千萬千瓦成第二大電源
    1月12日,據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相關數據發布,該公司2020年全年服務20176個分布式光伏項目併網,容量約144.93萬千瓦。截至2020年年末,浙江併網運行分布式光伏項目已超23萬個,總容量1070.139萬千瓦,相當於我省最高用電負荷的九分之一。
  • 我國未來電網格局研究報告:電網分層分區平衡將引領分布式電源發展
    《報告》的主要觀點是,中長期,我國電網結構形態將繼續維持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南方的六大區域電網格局,區域間相對獨立,跨區長距離輸電應以直流線路為主,區域內進一步優化網架結構,形成清晰合理、分層分區的主網架;遠期將從以集中式大電網為主,逐步向以分布式和綜合能源利用的智能電網方向發展,儲能、微網、智能通信、能源網際網路等技術大範圍推廣應用,電網智能化水平全面升級。
  • 廣東: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方案提出,加快整合省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資源,重點突破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化,建立自主可控、技術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一、著力培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一)加快整合省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資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示範區,重點突破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化,建立自主可控、技術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鼓勵省內氫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等企業加強合作,加快開發具有自主技術的氫燃料電池高性能電堆,實現規模化生產。
  • 分布式電源併網逆變器控制策略與仿真研究
    摘要:逆變技術的發展是隨著電力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和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而發展。關鍵詞:分布式電源;併網逆變器;FIR數字濾波;數字PID控制;控制策略 分布式電源憑藉其就地發電服務用戶、清潔環保等諸多優點,擁有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為逆變技術的實用化創造了平臺,微處理器的誕生滿足了逆變技術的發展要求,使先進的控制技術如矢量控制技術、多電平變換技術、重複控制、模糊邏輯控制等先進的控制算法在逆變領域得到了較好的應用。
  • 48V分布式電源架構重新定義汽車供電
    傳統12V集中式配電架構48V分布式架構而採用模塊化電源組件的分布式供電架構使用更小、更低功耗的48-12V轉換器為12V負載的車輛配電。通過簡單的功率方程式P = V I和PLOSS = I2R就可以知道為什麼48V配電比12V更高效。與12V系統相比,對於給定功率級而言,48V系統電流低四倍、功耗低16倍。
  • 一次性補貼2元/W 浙江嘉善縣公布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持續發展意見
    嘉善縣人民政府2016年10月1日嘉善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府各部門、直屬各單位:為進一步優化我縣能源結構,加快我縣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光伏應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 儲能技術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央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第9號)明確規定「允許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參與電力交易」,「全面開放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市場,積極開展分布式電源項目的各類試點和示範」,可以預見分布式發電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特性對系統的電壓穩定、可靠性和電能質量將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