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CRISPR登頂諾獎!

2020-12-05 潔翳健康

人類是由細胞構成的,而控制細胞的就是DNA。如何編輯和改造DNA來幫助人們戰勝疾病就顯得尤為重要。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其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可以隨意的剪切和拼接DNA,從而可以讓人類對DNA進行探索式的更改,進而發現DNA的功能,並可以對遺傳性疾病進行治療。同時它也可以幫助人類對細胞的功能加以改造,製造更強大的技術對抗疾病。可以說,很多細胞治療技術對細胞進行操作的時候都會用到這項技術。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 (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表彰她們在革命性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領域的開創性工作。

在今年1月16號揭曉的,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沃爾夫獎」的醫學獎正是授予了這兩位女性科學家。

Jennifer Doudna

「通過RNA指導的基因組編輯揭示細菌免疫的藥物革命機制。」

Emanuelle Charpentier

「解密和重新利用細菌CRISPR / Cas9免疫系統進行基因組編輯。」

兩位獲獎者引領了探索革命性基因編輯工具 CRISPR-Cas9。這項技術的橫空出世,讓科學家可以高效、精準地幹擾細胞的遺傳活動——即改變、修復或移除特定的基因。這項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得到極其廣泛的使用,在臨床治療領域也進入了早期試驗階段,有望為某些不治之症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潔翳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在 CRISPR 上付諸心力,這項新興技術一定會迅猛發展。今年,預計會有不少臨床實驗數據的公布。例如,總部位于波士頓的 Editas Medicine 公司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已經開始使用 CRISPR 技術治療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眼病。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CRISPR登頂諾獎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其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可以隨意的剪切和拼接DNA,從而可以讓人類對DNA進行探索式的更改,進而發現DNA的功能,並可以對遺傳性疾病進行治療。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表彰她們在革命性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領域的開創性工作。
  • 2020年諾獎頒布在即,生命科學領域誰最有望摘取桂冠?
    2020年諾獎頒布在即,生命科學領域誰最有望摘取桂冠?撰文| 郭曉強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大幕即將拉開,今年的生命科學領域又會有哪些幸運的科學家登頂這一崇高榮譽呢?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
    兩名女性科學家因共同發現了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而名聲鶴立,這一技術為人們在人體和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理綜獎」為什麼又雙叕頒給了生物領域?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如何?頻頻被 cue 的張鋒,是否真的錯失諾獎?我們聯繫了幾位科學家,聽一聽他們對諾貝爾化學獎的看法。高寧:張鋒沒拿獎挺可惜,但也說得過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真快啊!
  • 張鋒憾失諾獎,細數CRISPR基因編輯三巨頭之間的愛恨情仇
    2013年2月15日,張鋒在 Science 雜誌發表論文,首次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改進並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至此,自此,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的技術正式宣告誕生。2015年,科學界最壕獎,也是諾獎風向標之一的科學突破獎授予了詹妮弗·杜德娜和埃瑪紐埃爾·卡彭蒂耶,此後每年CRISPR獲得諾獎的呼聲都很高。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的華人科學家張鋒,卻與該獎失之交臂。因為簡單、廉價和高效,CRISPR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編輯基因的「魔剪」。科學家通過它可以高效、精確地改變、編輯或替換植物、動物甚至是人類身上的基因,經過改造的CRISPR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農業和生物醫藥領域。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做了什麼貢獻?
  • 眾望所歸:兩位女科學家因為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她敏銳地意識到,這個過程可以用來在活體細胞中改變基因,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基因編輯。1994年,她將這個發現寫成論文投稿,然而卻接連被四五家頂級雜誌拒稿。《科學》雜誌甚至沒有將手稿送審。賈辛後來回憶道:「因為那個時候沒人對這種類型的DNA修復感興趣」。幸運的是,最終這篇文章被《分子細胞生物學》雜誌接受,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奠基之作。
  • 從基因編輯狗談CRISPR/Cas9
    近日,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對抑制狗骨骼肌生長的基因(MSTN)進行了敲除,培育出兩隻肌肉發達的「大力神」狗,成功構建了世界首個基因敲除狗模型。科研人員所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顧名思義,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 CRISPR基因編輯獲諾貝獎,兩位女科學家獲獎,張鋒痛失諾獎
    獲獎理由:闡述和發展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成功解析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工作原理。自此,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的技術正式宣告誕生,杜德娜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張鋒雖然沒能獲得諾獎,但是張鋒在CRISPR專利站中始終處於上風,且創辦的公司也更加成功。三巨頭在CRISPR基因編輯領域接連取得重要進展,發表了大量重磅論文。
  • 細數CRISPR基因編輯三巨頭之間的愛恨情仇
    2013年2月15日,張鋒在 Science 雜誌發表論文,首次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改進並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至此,自此,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的技術正式宣告誕生。2015年,科學界最壕獎,也是諾獎風向標之一的科學突破獎授予了詹妮弗·杜德娜和埃瑪紐埃爾·卡彭蒂耶,此後每年CRISPR獲得諾獎的呼聲都很高。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張鋒贏得專利、憾失諾獎,細數CRISPR基因編輯三巨頭之間的愛恨情仇
    至此,自此,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的技術正式宣告誕生。2015年,科學界最壕獎,也是諾獎風向標之一的科學突破獎授予了詹妮弗·杜德娜和埃瑪紐埃爾·卡彭蒂耶,此後每年CRISPR獲得諾獎的呼聲都很高。在科學大獎上受挫的張鋒,在CRISPR專利上始終佔據上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自2012年誕生以來短短數年時間,已成為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最受關注的技術,與此同時,CRISPR自誕生之初,就伴隨著曠日持久的專利戰。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相比較於大自然的緩慢地生存演化,這一次人類可以手握基因剪刀,乾脆利索地改變眾多物種的基因性狀,包括我們人類自身。作為對科學樂觀一派的人們,很容易看到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學、醫學,以及農業、健康領域的巨大商業前景。但在理性樂觀的背後,我們也不能不警惕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帶給人類的巨大技術風險和倫理困境。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相比較於大自然的緩慢地生存演化,這一次人類可以手握基因剪刀,乾脆利索地改變眾多物種的基因性狀,包括我們人類自身。作為對科學樂觀一派的人們,很容易看到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學、醫學,以及農業、健康領域的巨大商業前景。但在理性樂觀的背後,我們也不能不警惕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帶給人類的巨大技術風險和倫理困境。
  • 研究基因編輯的科學家這麼多,為何只有她倆摘得了諾獎?
    她們被叫做科學界的「超級剪刀手」,只因她們打造了史上「最鋒利」、造價「最便宜」的基因「剪刀」——能剪裁生命的基因編輯技術。因基因編輯技術而聲名大噪的科學家那麼多,為何偏偏是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青睞?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相比較於大自然緩慢的生存演化,這一次人類可以手握基因剪刀,乾脆利索地改變眾多物種的基因性狀,包括我們人類自身。作為對科學樂觀一派的人們,很容易看到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學、醫學,以及農業、健康領域的巨大商業前景。但在理性樂觀的背後,我們也不能不警惕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帶給人類的巨大技術風險和倫理困境。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諾獎風向標!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兩大女神獲2020沃爾夫醫學獎
    「這項革命性的技術有可能根除以前無法治癒的疾病,並徹底改變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醫學領域。」沃爾夫基金會表示,她們的研究有可能「為發現治療當前不治之症的新方法鋪平道路,從而使醫學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基因編輯是一種永久改變DNA的方法,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基因疾病。它還可以廣泛用於其他用途——從攻擊蚊子身上的瘧疾到培育更耐寒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