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本文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本文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活體螞蟥在5歲男孩體內存留1年多,之後才從氣管中取出...最近看到過這個新聞的同學可能都會心裡一寒。
圖:微博@人民網
男孩居住在雲南臨滄,家人注意到他一年來反覆出現咽痛、呼吸不暢、夜間打鼾等症狀。去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原因是氣管內有異物。
最可怕的是,這個所謂的「異物」,是活著的。
直到取出後才發現,男孩身體裡的是幾釐米長的螞蟥。在身體裡活了一年多,想想都覺得嚇人。醫生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小朋友之前喝過生水。
即使生水中看不到螞蟥本體,它的卵和其他寄生蟲也會隱匿其中,如果沒有經過處理直接飲用,無疑會造成超出想像的後果。
不少網友也表示,這個新聞簡直是童年陰影成真。每個在鄉下長大的孩子肯定都被家長嚇唬過:河裡的螞蟥會順著血管鑽進身體,跑遍全身。只能趁早拿起鞋子在它鑽進去的地方拍打,把它趕出來。
而事實上,螞蟥倒是不會鑽進血管環遊全身,最嚴重的情況是,它們會在你的呼吸道裡長期寄宿。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比如幾年前報導過的一個案例,51歲的老人連續流了10天鼻血,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鼻子裡寄生了螞蟥。
檢查結果已經很讓人震驚,而取出螞蟥的畫面視覺上更加衝擊,會讓人不自覺地去聯想粘膩的蟲子在鼻腔中掙扎的感覺。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無獨有偶,今年也有一例類似的流鼻血事件被報導。大叔同樣是被螞蟥寄生了2個多周,原因可能是在田間耕作的時候喝了野外的水。
截圖來源:梨視頻
不過大叔心態倒是比較淡定,取出螞蟥後還說這隻一看就太小了,自己見過比這大得多的。
在國外也有類似的報導,愛丁堡24歲的Daniela在東南亞玩了一圈之後被螞蟥盯上了,最開始她還以為鼻子裡有塊擤不出來的血塊。
從鼻腔取出長達7.5釐米的螞蟥後,姐們完全沒有任何恐懼,反而開心地和這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合影留念。
此外,還有網友分享過被螞蟥侵入眼部的經歷,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看了這麼多案例,那螞蟥究竟該怎麼防呢?要知道的是,這種在呼吸道內長久寄生的事例還是少數,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能夠自己處理的。
作為遠近聞名的「吸血鬼」,被螞蟥咬到之後通常沒有痛感,同時它也不會傳染疾病。一般來說,我們只需要應對傷口感染的問題。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註: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所以如果被它咬到,不要太過驚慌,尤其是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拔掉。強行拔出可能會導致螞蟥的吸盤留在體內,引發傷口感染。
肥皂水和鹽是很好的「對螞蟥寶具」,這些鹼性物質和含強電解質的物質能迅速殺死螞蟥。或者可以嘗試拍打周圍的皮膚,讓它的吸盤自然脫落。
也有一種應對方法是,等它吃飽喝足自己離開,整個過程最多也就持續20分鐘。不過聽著還是有點瘮人...
去除螞蟥之後,剩下的就是消毒止血了,所以總的來說,只要知道了方法,螞蟥的攻勢還是很好應對的。當然,還要記住最開始的建議:千萬不要直接喝生水。
除了螞蟥,還有一些常見的危險蟲子,典型的比如蜱蟲。
雖然蜱蟲看起來沒有螞蟥那麼強,但危害其實要遠遠超過螞蟥。它不像螞蟥那樣只是單純的吃貨,而是會在吸血的同時分泌有害物質,引發各種疾病。
每年在國內外都能看到各種因蜱蟲叮咬入院的新聞。蜱蟲的叮咬不僅會引發皮膚疾病,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截圖:@我愛青島
預防蜱蟲要注意,長時間接觸草叢、樹林、落葉堆等場所時多檢查身邊的情況,儘量穿長袖長褲、避開草木茂盛之處,出門回家記得好好清潔。
如果發現皮膚上有蜱蟲,一定要儘快清除,同時檢查身體的其他部位、衣物和寵物身上是否有它們的蹤影。
如果蜱蟲已經開始叮咬、嵌入皮膚,可以用鑷子垂直角度把它揪出來,隨後進行消毒。若之後出現頭疼、身體麻痺、呼吸困難等症狀,不要心存僥倖,立刻就醫。
如圖,儘量夾住口部而不是身體
隱翅蟲的威脅和它的外表一樣明顯。隱翅蟲一般不咬人,但它的體內有一種強酸性的毒汁 ,被拍死在皮膚上會迅速釋放出毒液,引起過敏性皮炎,出現條索狀或斑片狀的水腫性紅斑、水皰或膿皰,又癢又灼痛。
所以與隱翅蟲戰鬥後留下的痕跡一般都比較慘烈,如果是拍死在臉上...後果想都不敢想。
應對隱翅蟲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困難,因為它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當發現有隱翅蟲落在身上時,用力吹氣將其吹走即可,千萬不要在身上直接拍死。
如果不幸落在臉上,周圍又沒人幫忙,那只能忍耐一下,等它從臉上爬到其他地方之後再把這位大爺請走了(腦補了一下情景瘋狂恐懼...)
蟎蟲也是我們經常能聽到的威脅之一。與上面兩種不同,蟎蟲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
和我們「同甘共苦」的一般是所謂的「塵蟎」,我們的過敏性鼻炎、皮炎甚至哮喘等,都與這些極其微小的蟲子息息相關。
蟎蟲的食物包括真菌、我們皮膚新陳代謝落下的皮屑等。去除蟎蟲最好的方法則是保持房間的整潔通風,讓被子多出去曬曬太陽。乾燥+太陽直射的環境,是清除這些威脅的最好方法。
雖然人類已經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很多時候對這些不起眼的生物反而沒轍。如果不幸遭遇只能默念惹不起躲得起,期待它們不會主動上身。
萬一事情真的到了不得不火拼的地步...祈禱自己的腦瓜裡還記得上面這些應對方式,該出手時就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