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省臨滄市的一位5歲男孩小陶來到醫院就診。一年來經常咽痛、呼吸不暢、夜間打鼾。醫生檢查時,竟然在小男孩的氣管內,取出了一條長6、7釐米的黑色活物——螞蟥。
螞蟥,又名水蛭,主要生長於淡水水域,比如稻田、溝渠、淺水等處。螞蟥行動敏捷,嗜吸人畜的血液。螞蟥的幼蟲非常小,肉眼幾乎不能發現,如果不小心喝下了含有螞蟥幼蟲的生水,螞蟥會寄生在人的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上,引起局部炎症、囊腫,造成疾病。
想要預防螞蟥寄生體內,最關鍵的就是不要喝未經處理的生水。
除了螞蟥,還有很多寄生蟲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這些寄生蟲隱藏在某些食物中,如果在烹飪時處理不當,沒有充分殺死寄生蟲。寄生蟲則會進入我們的人體,並寄生於我們體內,引發疾病。
1、田螺、福州螺:管圓線蟲
管圓線蟲生在田螺、福州螺裡。
危害:管圓線蟲一旦進入人體,會寄生在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嚴重者會致死。
預防方法:一定要充分加熱,在100℃的溫度下加熱20分鐘以上,保證殺死寄生蟲。
2、蝦、蟹:肺吸蟲
肺吸蟲寄生於蝦和蟹,尤其是小龍蝦中。
危害:肺吸蟲進入人體後,會人體組織與器官內遊走、寄居,造成器官組織的損傷。如果進入大腦,會破壞神經,造成癲癇、失語等症狀。
預防方法:不吃生蝦、蟹,食物一定要煮熟,必須保證在100℃高溫下加熱充分。小龍蝦的頭是寄生蟲大量寄居的地方,千萬不要吃。
3、荸薺、菱角:薑片蟲
薑片蟲寄生在荸薺、菱角這些水生植物中。
危害:薑片蟲進入體內,會導致腸黏膜發炎,嚴重者引發出血、潰瘍。
預防方法:流動的清水洗刷食物表面,去皮食用,最好徹底加熱煮熟後吃。
4、生魚片:肝吸蟲
肝吸蟲的幼蟲寄生在淡水魚體內。
危害:當人吃進含有肝吸蟲幼蟲的魚生片,幼蟲寄居在肝臟膽管內發育成蟲,造成膽管黏膜損傷、引起炎症等。
預防方法:不吃淡水魚的生魚片,並且曾經在淡水、半鹹水裡生活過的海魚也不能生吃。
5、黃鱔、泥鰍:顎口線蟲
顎口線蟲寄生於黃鱔、泥鰍這類淡水魚。
危害:顎口線蟲進入人體後會在全身各處遊走,引起器官、組織、皮膚的機械性刺激。顎口線蟲分泌的乙醯膽鹼、透明質酸酶等也會對機體造成刺激。
預防方法:黃鱔、泥鰍一定要充分加熱,並且宰殺時要帶好手套,避免直接觸碰。
寄生蟲感染雖可怕,但預防方法卻十分簡單,那就是不貪生食、充分加熱、徹底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