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11月17日起,21世紀經濟報導開始推出系列專題「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計劃連續推出十期。該系列報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粵港澳大灣區中心與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策劃執行。
該系列報導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成長企業,我們試圖通過深入的一線採訪和實地調研,呈現活躍在大灣區戰略新興產業的「瞪羚」企業的群體故事,挖掘大灣區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的探索、發現和努力,也試圖呈現他們的奮鬥、選擇和思考。
第9期報導,讓我們聚焦財稅科技行業,聚焦高燈科技。這是一家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因為看到現實中「開發票」難的痛點,從「科技讓開票更簡單」的初心出發,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區塊鏈技術,在財稅數據的數位化和全自動化之路上不斷深入探索、快速迭代,走上了財稅科技公司之路。區塊鏈技術曾受累於幣圈,但有句老話說得好:科技以人為本。無論什麼技術,關鍵在運用技術的人,能讓人的工作、生活更加高效、便捷的技術,就是好技術。
高燈科技總裁張民遐
一切都始於一張發票。
生活中的這個場景多年來大家已習以為常。當你到餐館吃完飯,買單支付5秒鐘,開票卻要等待10分鐘。當你在酒店辦理退房,結帳一分鐘,等待服務人員開票卻要半小時。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了開票場景的低效。高燈的創始團隊卻在開始思考:為什麼簡簡單單的一個開票,只是把發票的數據信息傳到另外一個系統裡面去,竟然這麼困難?
而2017年,時值全國正在大力推廣電子發票之際,同時微信小程序也橫空出世。高燈科技總裁張民遐坦言,高燈創立之初就是想通過製作一個基於微信小程序的電子票夾,來解決長期以來的開發票難題,以及解決個人電子發票歸集難的問題。基於這一想法,2017年5月,一家圍繞發票數位化的公司——高燈科技,在深圳成立了。
一轉眼,時間來到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政務等線上生活場景迎來井噴式發展,高燈科技的財稅數位化服務規模也由此迎來指數型拐點。截至目前,高燈科技已服務超10萬家企業用戶,涉及自然人用戶4000餘萬人,累計歸集電子發票張數超10億張,交易鑑證規模近800億元。
在張民遐看來,2020年是中國財稅科技的元年。類似於金融科技,財稅科技通過數字科技手段賦能財稅協同,解決了以往產業發票流轉效率及合規化經營行業內每個節點的割裂問題。
「實際上,高燈科技不是傳統意義上以軟體或以項目制來進行交付的企業服務公司,我們更多是想做一個生態、一個開放平臺、一個交易平臺通過可信存證、風控引擎、財稅組件及企服生態來解決企業合規需求,以提升產業效率。」張民遐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科技賦能傳統財稅管理
《南方財經》:財稅管理是企業繞不開的話題,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常見財稅管理痛點有哪些?數位化手段又能解決哪些問題?
張民遐:當前,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大量的交易形態都存在一些典型特徵,比如小規模、零散、跨區域、高頻和低額。如何合規化運營、通過技術平臺降低整個產業的綜合成本是我們關注的問題。然而,在傳統的徵管模式下,在數字經濟下的交易難以通過發票鑑證其真實性。一個典型例子是社交電商,大量的社交電商帳戶要想保證每筆交易的合規性,就需要完善的財稅系統,支撐人力、合約、資金、支付、結算和發票的管理閉環。這也是高燈科技在解決的問題。
《南方財經》:成立僅三年,高燈科技快速成長的關鍵是什麼?
張民遐:當傳統行業已經有大量的航空母艦出現,大量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要保證收入連續增長,容易失去對於創新機會的把握。這也是為什麼高燈科技這樣一家純網際網路金融團隊,能夠在三年時間內快速在行業內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我們時刻在創新,用技術驅動整個行業的改變,推動行業內部連接數據協同。
《南方財經》:要想成長為獨角獸企業,高燈科技還面臨哪些挑戰?
張民遐:第一個挑戰是外部環境。隨著數字經濟不斷升級,多邊交易形態會越來越複雜。對於高燈科技來講,無論是算力,還是風控模型,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底層建設能力,保持技術領先姿態。第二個是內部運營。短短三年內,公司從35人的規模到近千人,接下來可能就不僅是1000人的管理問題,我們整個團隊管理能力需要做出新的調整。
多邊服務是數位化市場未來
《南方財經》:如何看待高燈科技的業務核心,以及企業發展的護城河?
張民遐:當前,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大量的交易形態都存在一些典型特徵,比如小規模、零散、跨區域、高頻和低額。如何合規化運營、通過技術平臺降低整個產業的綜合成本是我們關注的問題。然而,在傳統的徵管模式下,在數字經濟下的交易難以通過發票鑑證其真實性。一個典型例子是社交電商,大量的社交電商帳戶要想保證每筆交易的合規性,就需要完善的財稅系統,支撐人力、合約、資金、支付、結算和發票的管理閉環。這也是高燈科技在解決的問題。
《南方財經》:成立僅三年,高燈科技快速成長的關鍵是什麼?
張民遐:當傳統行業已經有大量的航空母艦出現,大量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要保證收入連續增長,容易失去對於創新機會的把握。這也是為什麼高燈科技這樣一家純網際網路金融團隊,能夠在三年時間內快速在行業內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我們時刻在創新,用技術驅動整個行業的改變,推動行業內部連接數據協同。
《南方財經》:要想成長為獨角獸企業,高燈科技還面臨哪些挑戰?
張民遐:第一個挑戰是外部環境。隨著數字經濟不斷升級,多邊交易形態會越來越複雜。對於高燈科技來講,無論是算力,還是風控模型,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底層建設能力,保持技術領先姿態。第二個是內部運營。短短三年內,公司從35人的規模到近千人,接下來可能就不僅是1000人的管理問題,我們整個團隊管理能力需要做出新的調整。
多邊服務是數位化市場未來
《南方財經》:如何看待高燈科技的業務核心,以及企業發展的護城河?
張民遐:高燈的業務核心在於多邊服務,一開始就沒有僅僅定位於企業服務,而是解決個人、企業、監管機構之間如何實現高效連接的問題。打通交易流轉數據,這是我們所關心的。而所謂的獨特優勢,就是我們切入的賽道非常細分,定位差異化明顯。一般軟體公司著眼於單邊服務,即定製化和獲客,高燈著眼於協同效應、專注產業效率的提升。因此,高燈關注的是多邊服務市場,解決交易環節的合規核心問題,這是我們和一些傳統玩家最大的不同。
《南方財經》:什麼是財稅科技?該如何理解它的定義?
張民遐:類似於金融科技,所謂財稅科技是用大量的科技手段去賦能傳統財稅的協同、企業財票稅的融合。過去,整個行業裡每一個節點從財務軟體、開票軟體到申報軟體都是割裂的。如今隨著發票數位化和數據協同技術發展,就能把原先的數據全部打通。我們介入交易環節打造鑑證平臺,也要負責交易雙方的身份認定。這一過程中,我們以發票數位化為基礎,沉澱出底層財稅雲的能力,再基於雲的架構往上延伸大量新場景。
《南方財經》:如何看待財稅科技賽道的未來發展趨勢?
張民遐:我相信2020年是中國財稅科技的元年。以提升財稅效率的數位化單邊服務的瓶頸已經出現,傳統企業已經很難再有大量的數位化採購需求,單邊服務市場將繼續萎縮。
與此同時,隨著財稅數位化變革,企業的合規化訴求也逐漸提升。圍繞所有的數據連接、每一個節點的打通、打通後實現整個產業效率的提升,反而是現階段最大的需求。
經歷這場財稅數位化變革,我們判斷市場空間應該會越來越大。
文字記者丨劉美琳 黃婉儀
文字編輯丨李豔霞 王源晨
出鏡記者丨白倩子
攝像記者丨徐小龍
視頻編導丨吳 韜
配 音丨劉錦陽
監 制丨方曉茸
統 籌丨李銳 於曉娜 祝乃娟 張伍生
出 品 人丨蔡萬麟 任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