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凌雪太后」獲救助 手術在京順利完成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2月7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派仕佳德動物醫院了解到,去年10月在青海省玉樹發現的一隻重傷雪豹「凌雪太后」在北京進行了第二次手術,截至下午3時許,手術已順利完成。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告訴北青報記者,此後一段時間「凌雪太后」將在北京接受術後護理。

  青海雪豹「老太」獲人類救助

  2017年10月24日晚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發現一隻重傷雪豹,據接收這隻重傷雪豹的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回憶,當時他們判斷這隻雪豹是一隻10歲左右的雌性雪豹,相當於一個「老太太」,因此大家將它命名為「凌雪太后」。「當時它的後腿幾乎癱瘓了,傷口還有化膿,情況不容樂觀。」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凌雪太后」在去年12月11日進行了左後肢股骨復位手術。但2018年1月23日,飼養員發現「凌雪」步態異常,經檢查發現,初次手術鋼板扭曲、鋼釘斷裂3根,股骨移位,大家判斷「凌雪太后」需要第二次手術。

  此後,多方力量參與到了對「凌雪太后」的救助之中。齊新章介紹,早在剛開始救助「凌雪太后」期間,就有一位北京網友非常關心「凌雪太后」的情況,甚至親自到西寧看望受傷的雪豹。「凌雪太后」需要二次手術的消息發布後,她到北京派仕佳德動物醫院聯繫了院長姚海峰博士,經過綜合考慮,姚博士成為「凌雪太后」的主刀醫生。

  北京醫生主刀雪豹手術

  參與這次手術設計的FDAC貓專科醫院院長李灝哲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們設計手術方案那天對『凌雪』的數據做了大量分析,從上午9點一直弄到第二天凌晨1點半。」

  2月6日晚,「凌雪太后」乘機抵達北京。2月7日上午,「凌雪太后」的第二次手術開始。主刀醫生姚海峰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準備這次手術,他提前用狗的骨頭做了模型,將設計的打孔位置標號,並做了好幾個方案,「畢竟是能一跳三米多高的動物,雪豹的後腿肌肉非常結實,將其切開做手術並不容易。」

  近期將在北京接受護理

  2月7日下午3時許,「凌雪太后」手術順利結束。據齊新章介紹,未來一段時間,「凌雪太后」將在北京接受護理,「這次救助能否成功,三分靠手術、七分靠護理,希望『凌雪』能夠挺過術後的恢復期。」

  齊新章說,北京雖然被認為「寒冷乾燥」,但相比青海地區的氣候還是要「溫暖溼潤」得多,這意味著「凌雪太后」在北京有可能遭遇更加嚴重乃至致命的感染。儘管如此,綜合硬體條件、術後身體狀況等各方面的考慮,在北京接受全面護理是對它健康更有保障的選擇。(文/記者 屈暢 供圖/齊新章)

相關焦點

  • 雪豹「凌雪」手術成功 北京多家醫院專家參與救治
    「凌雪」手術成功  多家醫院專家參與救治 康復後將重返西寧  本報訊 青海受傷雪豹「凌雪」進京治療備受關注。昨天中午,在經歷了麻醉、開刀、固定新的植入物等長達將近4個小時的程序後,手術順利結束並宣告成功。今天上午,「凌雪」已從動物醫院轉運到北京動物園,進行全方位護理。  昨天,本報報導了「凌雪」的故事後,這個面容十分漂亮的母雪豹,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祝福。  「術後醒來的『凌雪』特別乖萌,它沒有因為疼痛煩躁不安。」
  • 青海受傷雪豹「凌雪」再次轉院北京接受第二次手術
    圖為青海受傷雪豹「凌雪」手術中。青海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供圖  「術後雪豹很快恢復活動能力,並開始有跳躍行為發生,43天後,植入鋼釘斷裂,鋼板變形,表明手術失敗。」  據了解,「凌雪」為雌性雪豹,年近11歲(相當於人類50多歲)。此前(2018年1月30日),一則名為「『凌雪』太后又倒下了,我們需要一些建議」的文章由刊出後,一時間諸多救護意見蜂擁而至,如「3D列印特定的骨科材料」「外固定支架」「髓內釘加骨板」等。
  • 青海受傷雪豹在京完成康復治療 搭乘飛機返回西寧
    中新網西寧5月12日電(記者羅雲鵬)11日20時15分許,青海受傷雪豹「凌雪」在京完成康復治療後搭乘飛機抵達西寧,目前身體各項指標恢復狀況良好。2017年11月2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村民達傑等人開車回家時,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雪豹。
  • 一隻雪豹的千裡求醫之旅:並非所有的雪豹都像它這麼幸運
    北京動物園獸醫院院長早已帶隊等候在機場,接到「凌雪」後直接將其送至動物醫院。2017年12月9日,雪豹「凌雪」在第一次手術前,接受治療。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凌雪是生活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一隻雪豹,被車輛撞傷後,先是送往省城西寧救助,手術失敗後,又赴京接受第二次手術。
  • 被救助的雪豹如今生活如何
    但對於被救助的兩隻雪豹凌霜和凌雪來說,這個冬季是它們新生活的開始。當天下午,記者走進西寧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看到,還在恢復中的凌霜已經能夠自己捕食活鴿,而凌雪因為剛做完手術不久,依舊在休養中。隨著兩隻被救助的雪豹身體逐漸恢復,很多關心它們的市民不禁要問,它們未來如何生活?是放歸自然還是留在動物園內呢?記者對此進行了了解。
  • 雪豹的千裡求醫之旅:撞成重傷獲救後第一次手術失敗 進京再做手術
    二次手術     2月5日,凌雪的二次手術方案初步確定,但如何安全順利送到北京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難題。     從西寧到北京只有一架航班具備運輸活物的有氧艙條件,西寧野生動物園委託南方航空公司,按正常規定航空公司只能運送小型貓狗,但為了雪豹的救助,南方航空總部同意全力配合,當天航班拒絕了所有貓狗託運,也做了貨物清理。     2月6日接近午夜時分,載有凌雪的航班抵達北京。
  • 野生老年母雪豹被撞重傷 手術失敗後進京再做手術
    去年11月末,在經歷了車禍、左後腿骨折、被熱心牧民發現,並轉運到西寧野生動物園後,12月11日,「凌雪」接受了第一次手術,暫時保住了性命。術後,「凌雪」很快恢復活動能力,開始有跳躍行為。43天後,植入的鋼釘斷裂,鋼板變形,第一次手術宣告失敗。西寧野生動物園隨即通過網絡求助,經過多名獸醫專家會診,最後決定運送「凌雪」來京接受第二次手術。
  • 青海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將編制出臺《青海雪豹保護規劃...
    記者了解到,我省通過加大執法保護宣傳、提升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開展三江源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斷加大對雪豹等珍稀瀕危物種的野外監測和救護等工作,使高原旗艦物種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2017年,共救護雪豹4次,救活了2隻,尤其是雪豹『凌雪』赴京治療,全社會對雪豹的關注度大大增強。」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負責人齊新章介紹。
  • 用心守護高原精靈:雪豹救護背後的故事
    3月1日是雪豹「凌雪」來京治療的第23天。成功接受手術後,它在北京動物園專業護理團隊的照看下,傷情恢復良好。凌雪是動物界的「網紅」,從它受傷被救,到第一次手術失敗,再到千裡進京,它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其實,凌雪成功獲得救治,離不開那些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團隊。
  • 用行動溫暖我們的星球,來聽動物救助的那些故事
    :海口的蟒蛇、西寧的雪豹、北京的紅隼.......本期節目,讓我們一起聆聽有關動物救助的故事。搶救篇:犀鳥換嘴與雪豹白內障手術在廣州動物園一隻銀頰噪犀鳥的嘴巴先天性畸形無法自主進食>甚至面臨餓死的風險經過多次檢查與慎重考慮醫生們決定用3D列印技術為它換上新的嘴巴最終這場國內首例3D列印犀鳥換嘴手術順利完成
  • 20名斜視患兒免費完成矯正手術!愛爾眼科青少年眼病救助啟動
    掌上春城訊11月23日至25日,國內知名斜弱視與小兒眼科專家匯集昆明愛爾眼科醫院,為「集善·三星愛之光」青少年眼病第四輪救助項目的首批20名斜視兒童,免費實施了斜視矯正手術,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複查顯示,孩子眼位全部恢復正位。
  • 青海受傷雪豹來京手術成功 術後護理很關鍵
    青海受傷雪豹來京手術成功受傷雪豹。圖片來源:北京晨報近日,一則青海受傷雪豹需救援的消息在網絡傳開,眾網友都急切關心雪豹的情況。據悉,昨天凌晨2點30分許,受傷雪豹從千裡之外的青海省西寧市抵達北京派仕佳德動物醫院,中午12時許開始進行4個小時的手術。
  • 救助野生動物22年 《致我們共同的地球》走近雪豹守護者
    號稱「雪山之王」的雪豹是新疆最大的食肉野生動物,由於其大多活動在海拔兩千七百米至六千米的雪線附近,故稱雪豹。雪豹又被譽為「高山之魂」,是世界上最為珍稀的瀕危動物之一,也是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最重要的物種之一,在中國,雪豹主要分布於新疆的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等高海拔山地。  人類的活動給這種大型貓科動物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雪豹已被列入國際瀕危野生動物紅皮書。
  • 20餘名唇顎裂患兒獲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救助
    20餘名唇顎裂患兒獲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救助 2018-12-17 20:10: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 救助野生動物22年,《致我們共同的地球》走近雪豹守護者蔣可威
    雪豹又被譽為「高山之魂」,是世界上最為珍稀的瀕危動物之一,也是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最重要的物種之一,在中國,雪豹主要分布於新疆的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等高海拔山地。人類的活動給這種大型貓科動物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雪豹已被列入國際瀕危野生動物紅皮書。天山地區人獸衝突頻發,過度放牧、道路工程和旅遊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雪豹的繁衍生息,這些現象對天山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 首批20名斜視患兒免費完成斜視矯正手術
    護士正在為患者進行術後護理 攝影:唐洪 11月23日—25日,在昆明愛爾眼科醫院,斜弱視與小兒眼科專家、昆明愛爾眼科醫院院長許江濤和小兒眼科專家、昆明愛爾眼科醫院斜弱視與小兒眼科主任王軍帶領醫療團隊為「集善·三星愛之光」青少年眼病第四輪救助項目首批
  • 39名患先天性重大疾病的貧困青少年獲救助康復出院
    新華社南寧1月4日電(記者 覃星星)作為中央財政支持的一個社會組織示範項目,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與廣西紅十字基金會共同實施的18歲以下青少年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項目近日結束。來自貧困家庭、符合救助條件的39名青少年患者經手術治療後已康復出院。
  • 王源「源基金」啟動新項目 救助神經母細胞瘤兒童
    2017年12月1日,由王源和陳礪志共同發起的源公益專項基金(以下簡稱「源基金」)宣布第二個救助項目「救助神經母細胞瘤兒童項目」正式確定,公益救助對象為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兩周歲以下兒童。據悉,該項目目前已經實行第一例「三胞胎」的救助。
  • 中國首例「猴子換頭」手術順利完成,花費7000萬,結果不盡人意!
    ,幸運的是憑藉人類的堅持成功,實施了第一例換頭手術,全球首個換頭手術在我國實行,總共花費了7000萬元,這項手術成功了嗎?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在醫學界的了解還不夠多,對疾病的出現束手無策,比如癌症,迄今為止人類都沒有順利攻破癌症,各種艱難的手術完成後,刷新了眾人對醫生的看法,目前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高智能社會,醫療設備的進步,刷新了人類對醫學看法,可以說人類在醫學方面還有更大突破,換頭術像是所有人萬眾矚目的事物一樣,對此人類開始想方設法選擇一個「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