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南京,記者 王俊仙)訊,四環生物(000518.SZ)與陸克平的關係一直備受質疑,現在終於有監管層的調查結果來定論。
9月22日晚間,四環生物公告稱,其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會調查結果認為,陸克平不晚於2014年5月23日成為四環生物實際控制人,其指使四環生物從事信息披露違法等行為「持續時間長、手段特別惡劣、涉案數額特別巨大,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因此擬對陸克平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且合計罰款2734萬元。
曾被譽為「毛紡巨子」的陸克平,是「陽光系」實控人,其目前還控股A股上市公司江蘇陽光(600220.SH)和新三板公司陽生生物(836959.OC),今年退市的海潤光伏也曾是其控制的公司,陸克平旗下公司在 「撤離」海潤光伏時還 「狠賺了一筆」。
19個帳戶隱形控制至少4年
2014年-2018年,四環生物一直在年報中表示公司無實控人,股權較為分散。
而隨著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披露,「隱藏」在四環生物背後至少四年的實控人——陸克平「浮出水面」。
據證監會調查,陸克平不晚於2014年5月23日成為四環生物實際控制人,其從2014年2月20日起,通過19個帳戶組實際控制四環生物39.42%(截至2018年4月11日),但從未進行過披露、也未發出收購要約。
而他實際控制的證券帳戶既包括其兒子陸宇的、其配偶鬱琴芬的,也包括一些」陽光系」 前員工,還有一些與其表面上無直接關聯的。
陸克平隱秘「操控」四環生物的「瘋狂」可以從四環生物前十大股東名冊中看出。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截至2019年半年報,王洪明為四環生物第一大股東,曾擔任過江蘇陽光董事、副總經理股東;鬱琴芬、趙龍、徐瑞康、陳建國、許稚分別為四環生物第三、四、五、九、十股東,這6位股東經證監會調查均為陸克平控制表決權,且資金由陸克平提供。
這也意味著,看似無實控人、且股權分散的四環生物,其前十大股東中,只有4位股東與陸克平無關聯。
而除了控制表決權外,證監會表示:「現有證據可以證明,2017年9月19日,陸克平控制的陽光集團辦公場所內有四環生物及其子公司的生產經營事項及財務事項的資料」,「部分涉案人員指認陸克平為四環生物實際控制人,並承認其向陸克平匯報工作,四環生物的重大經營決策由陸克平決定」,「四環生物2014年年度報告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
最終,證監會擬對陸克平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且責令改正、警告併合計罰款2734萬元;擬對四環生物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對相關當事人處以3萬元至20萬元不等的罰款。而四環生物董事長孫國建還將被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9月23日,北京市京銀律師事務所吳松濤律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如證監會做出最終的處罰決定,屆時,在信息披露違法期間,投資者可對相關責任人發起索賠訴訟;對於相關關聯交易給公司造成的損失,股東有權提起派生之訴向責任人主張損失賠償。」
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許峰稱,初步判斷在2015年3月28日到2019年1月 8 日之間買入四環生物股票,並且在2019年1月8日後賣出或繼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可以提起索賠。
但也有證券律師向記者表示目前尚未徵集索賠,「實控人持股比例和關聯交易問題,感覺對股價的影響還需要研究下。」
股東「對壘」、一地雞毛
資料顯示,四環生物原名「蘇三山A」,1993年登陸深交所,是江蘇第二家A股上市的公司,也有著「A股第一隻被暫停上市的股票」、「A股首批資產置換試點公司」、「A股首批PT(特別轉讓)公司」、「A股首例PT摘帽公司」等稱號。
與此同時其主營業務也經歷了多次變更,從化纖紡織至毛紡織,再到毛紡與生物醫藥並重,一度還涉足房地產業,後又進入苗木行業。
2010年-2016年,四環生物呈現出一年盈利一年虧損的局面,2018年全年和2019年上半年,四環生物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2943.96萬元和937.4萬元。
四環生物的經營不振,與其動蕩且分散的股權結構,以及紛亂的投資操作脫不了干係。2011年9月5日,廣州盛景以持股3.98%成為四環生物第一大股東,也被稱為「A股最弱大股東」之一。
事實上,在證監會事先告知書前,四環生物的股東中就一直隱現一股「陽光系」勢力,而這也導致四環生物多次出現股東「對壘」、經營決策無法通過的情形。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2015年-2016年的大部分時間,由於股東「暗戰」以及第一大股東不斷變更,四環生物剝離新疆愛迪、進軍農業行業等相關議案均曾未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在君澤君(南京)律師事務所一位律師看來,四環生物股權極其分散,股東一多,想法也就更多,如果再加上股東之間不是很團結,每一次表決都不能取得過半數,那麼公司的一些決議就很難得到執行,最終會影響公司發展。
追溯來看,股東之爭大概從2014年開始,當年年底,四環生物第五大股東孫一帆和第六大股東德源紡織聯合提議罷免史兆俊的董事職務,後者是廣州盛景在四環生物董事會中的唯一席位,而如今證監會的調查表明孫一帆和德源紡織聯合行動,或許就是出於陸克平的授意。
而四環生物曾多次試圖和陽光集團「搭上線」。
2015年,四環生物擬定增不超過40億元用於收購三家生態園林公司的控股權等,而這三家農林類公司都或多或少與陽光集團有所關聯,該定增在股東大會上遭否決;但在2015年年報中,四環生物公告當年12月向多家公司籤訂苗木採購合同,而這些交易對象中,有三家公司與陽光集團存在一定關係。
「公司採購了幾個億的苗木資產,我們都是在看到年度報告後才知道的。」廣州盛景相關人士表示,「短短3個月內連續籤訂一系列巨額採購合同,且全部要求今年6月底前付清全部貨款,我們認為四環生物及晨薇生態園對上述採購合同不具備款項支付能力,也不具備承接大型綠化工程的施工資質,合同違約風險無法估量。」
果然,2016年,四環生物遭到交易對象起訴,因為四環生物並未能對上述籤訂的苗木採購合同按約付款。而在當年12月底,記者看到四環生物大門口停了一輛印著「江蘇陽光集團」字樣的中型客車,且時任江蘇陽光(600220.SH)董秘的徐偉民參與了四環生物股東大會。
2017年1月,「陽光系」和廣州盛景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在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前,德源紡織和廣州盛景都提交了臨時提案,要求對對方啟動調查程序;2017年底,王洪明通過增持穩坐四環生物第一大股東位置。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2017年1月,廣州盛景等四環生物股東曾向證監會、江蘇證監局提交過對陸克平等的舉報材料。
陸克平的資本局
陸克平被媒體稱為「毛紡巨子」,其控股的江蘇陽光集團就位於中國紡織服裝名鎮江陰新橋鎮,其在資本市場其實是個「老手」,除了四環生物外,陸克平還是A股上市公司江蘇陽光和新三板公司陽生生物的實控人。目前陽生生物正申請股票終止掛牌。
紅岸風險挖掘系統顯示,在財務異動情況中,江蘇陽光2018年三季報以來的「疑似財務粉飾風險」和「違約預警徵兆」均處於「異動」狀態。
截至9月18日,陸克平控股的陽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併質押江蘇陽光股票5.14億股,佔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91.50%。這意味著陸克平在江蘇陽光的持股大多數處於質押狀態;而結合證監會調查結果,截至2019年半年報,四環生物前十大股東中包括王洪明在內的6個股東為陸克平的「馬甲」,這6位股東中除了許稚(第十大股東)外,其餘5位股東合計97.73%股權處於質押狀態。
此外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退市的海潤光伏也曾是陸克平控制的公司。
2011年,海潤光伏借殼上市時,包括陽光集團子公司紫金電子在內的20名股東對海潤業績作出承諾,但連續三年都未完成,最終陽光集團合計補償了6.05億元現金。與此同時,海潤光伏推出10派7.4元的分紅,陽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拿回了3億多元,這在當時備受詬病。
然而這只是個開端。
2015年1月22日,海潤光伏前三大股東楊懷進、九潤管業和紫金電子提議「10轉20」。在提案公告前的15個交易日內,海潤收穫13根陽線,且海潤前三大股東和一些高管在此期間瘋狂減持,其中陸克平控股的紫金電子在2015年1月7日-20日減持,經記者計算累計套現12.6億元。
而海潤卻在高送轉預案公布後一周,拋出巨虧8億的業績預告。
這也是當時著名的「提議高送轉後巨額虧損」事件,為此,證監局給予海潤光伏、紫金電子等警告,並分別處以 40 萬元罰款。
毋庸置疑的是,紫金電子通過減持獲利頗豐,加上2015年3-4月的減持,套現市值已經合計高達20.27億元,這或許也為陸克平布局四環生物的持股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2018年底,陽光集團再次出現在海潤公告中,其及下屬公司擬合計不到1億元承債式受讓海潤6家子公司股權,累計承接打包債務多達13.65億元,原來上述債款多為建設期投入時的所借款項,而當時的債務擔保人正是陽光集團。
「杯水車薪」難抵海潤退市風險,今年7月,海潤被上交所予以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