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年推動威高集團旗下威高股份港股上市和2.83億元收購債務纏身的華東數控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到近年來分拆骨科借殼回A折戟後轉戰科創板,威高系掌門人陳學利不乏對資本布局的「執拗」和「野心」。在五年多的分拆骨科艱難上市之路剛定音之際,陳學利便迫不及待分拆血液謀求上市,且據市場稱,威高股份也有意分拆旗下愛琅醫療器械上市。種種跡象表明,威高系掌門人陳學利正在加速資本布局。
1月8日,老虎財經從中國證監會官網獲悉,威高血液已於12月31日與華泰證券籤署輔導協議,開啟上市輔導工作。
事實上,這是繼威高股份2004年港股上市(01066.HK)、分拆骨科威高骨科科創板上市之後,威高集團再度謀劃旗下企業上市。且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此次繼續分拆血液板塊上市外,威高股份同樣有意分拆旗下愛琅醫療器械上市。
頻頻分拆業務謀求上市,不乏看出威高系背後的資本「野心」不減。資料顯示,威高集團始建於1988年,起初以2.5萬元稅務周轉金,從一次性使用輸液器開始創業,如今已坐上一次性醫療器械行業的頭把交椅,旗下還坐擁金控集團。迅速擴張背後是有著「威海首富」之稱的威高集團實控人陳學利在做推手。
企查查顯示,陳學利主要通過威高投資掌控旗下產業,威高集團由威高投資持股89.83%;威高金融控股則由威高投資100%控股。
除了對威高投資的控股,陳學利也不乏多次出手資本市場。據悉,2017年,陳學利斥資2.83億元收購了債務纏身的華東數控(002248.SZ),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動作頻頻,威高血液上市進行時
公開信息顯示,威高血液成立於2004年12月,專注血液淨化領域,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透析服務三大業務為戰略發展方向,旗下擁有兩家較為出名的合資公司--泰爾茂和日機裝。
企業預警通披露的公司2018年業績報告顯示,威高血液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8.52億元,實現淨利潤1.91億元。截至2018年末,該公司總資產42.36億元,總負債28.8億元,淨資產13.56億元。
據企查查數據,公司目前有四位股東,分別是威高集團(57.53%)、威高股份(28.09%)、威海凱德信息技術中心(11.39%)和日機裝株式會社(2.99%),從股權結構來看,威高血液的控股權依舊被威高集團牢牢握在手中,陳學利通過穿透持股為其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或為備戰IPO做預熱,在威高血液輔導前幾日,包括公司名稱、註冊資本、董監高在內的多項工商登記發生變更。
2020年12月18日,威高血液工商信息中,股東(發起人)認繳出資額度率先發生變更。其中威高集團認繳出資額從1.19億元增至1.72億元,威高投資以及自然人股東陳林(陳學利兒子)的認繳出資信息被刪去。
2020年12月22日,公司原企業名稱威海威高血液淨化製品有限公司變更為山東威高血液淨化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同日,威高血液董監高重新調整。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宋修山,改任董事、董事長,新增張存明擔任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另外新增多名董事及監事會成員。變更後,原日籍董事、合作夥伴日機裝株式會社高管木下良彥已不在董事行列。
2020年12月28日,威高血液註冊資本從2.99億元變更為3.5億元。
威高集團的資本版圖
資料顯示,威高集團前身是成立於1988年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威海國營醫療器械廠一分廠,以2.5萬元稅務周轉金,從一次性使用輸液器開始創業,1992年更名為山東威海醫用高分子製品總廠。
1998年,山東威海醫用高分子製品總廠改制為威海市醫用高分子有限公司,這次改制後,威高集團職工持股會佔比74%,成為第一大股東,威高集團創始人陳學利持股18%、現任威高集團董事長張華威持股8%。
此後,威海市醫用高分子有限公司在2000年和2004年,先後更名為山東威高集團和威高集團。
期間,2000年底,威高集團設立子公司威高股份,後者2004年在港交所上市,成為集團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威高股份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產品(臨床護理、創傷管理、醫學檢驗、麻醉以及手術相關產品)、骨科產品、介入產品(腫瘤、血管介入器械)、藥品包裝產品(預充式注射器及衝管注射器)以及血液管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這些業務中,骨科業務是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作為醫療器械行業中最大的子行業之一,相關統計顯示,威高骨科2008年以11.8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在國內骨科企業第二名,僅次於上海微創骨科。
企查查數據顯示,作為威高骨科的第一大股東,威高股份直接及間接持有威高骨科約80.53%的股權。據悉,威高集團一直試圖運作骨科板塊拆分上市。不過不盡人意的是,威高骨科的上市之路頗為艱難,先後經歷了尋求在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和兩波分拆回A操作。
2015年威高骨科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然而因考慮到市場狀況,威高股份於當年3月宣布決定不繼續在港交所進行建議分拆,但表示不排除將威高骨科出售予A股上市公司。
隨後2016年6月,威高股份發布公告,擬將威高骨科置入A股恒基達鑫,該筆交易涉及金額達60.6億元,構成借殼。
但此後監管層對於海外上市資產回A的態度發生變化,表示將對中國企業海外退市,通過IPO、併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恒基達鑫的重組方案由此長期處於停滯狀態,並最終在2017年3月底宣布終止,借殼回A股折戟。
2020年6月11日,威高股份發布公告宣布,建議分拆山東威高骨科並於科創板獨立上市。彼時,威高骨科已向上交所提交建議於科創板上市的申請。
2020年6月12日,威高骨科科創板申請被受理。2020年12月15日,威高骨科最新審核狀態為「已問詢」。
至此,威高系「A+H」基本完成布局,不過威高集團的上市版圖遠不止此。
除了此次繼續分拆血液板塊上市外,2020年9月,市場稱,威高股份擬分拆旗下愛琅醫療器械上市,市值介乎20億美元至30億美元,目前分拆計劃仍處於初步階段,初步決定於香港掛牌。
資料顯示,2018年1月,威高股份公告稱以總代價8.44億美元收購美國愛琅,持有其89.8%股權。後者負責威高股份的介入業務,主要從事研發、製造及銷售以及分銷用於腫瘤介入及血管介入手術之醫療器械,產品包括活檢產品、血栓管理設備、導液管以及導絲等。
不過值得注意的,此次收購也形成較大商譽,據威高股份2018年年報顯示,其商譽金額由2017年的2.03億元大幅上升至33.39億元。
背後的資本推手陳學利
事實上,威高集團從一個靠2.5萬元稅務周轉金起家的民營企業,到如今坐上一次性醫療器械行業的頭把交椅,這背後,有著「威海首富」之稱的威高集團實控人陳學利功不可沒。
企查查顯示,陳學利主要通過威高投資掌控旗下產業,2014 年,由陳學利實際控制的威高投資向威高集團注資10.78億元,成為威高集團大股東,持股89.83%。也是這一年,威高集團首次成為山東省百強民營企業。而威高金融控股則由威高投資100%控股。
除了發展醫療主業,陳學利近兩年更是推動擴大威高集團建工、金融兩大產業規模。2017年,威高集團設立金控平臺,與此同時發起威海藍海銀行,是山東首家民營銀行。
此後,威高集團成為各大財經排行榜中的常客,連年入圍山東民企百強和中國民企500強。
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除了威高股份和威高骨科上市公司,陳學利亦是另一家上市公司華東數控的實際控制人。
2017年12月,在威高骨科欲借殼恒基達鑫回歸A股折戟近9個後,陳學利通過威高投資2.83億元收購了債務纏身*ST東數,入主後大手筆處理公司財務問題,目前摘帽為華東數控。
如今威高骨科擬科創板上市,此前收購的殼華東數控陳學利後期是否會有資產注入不得而知。
手握多家上市公司,陳學利是胡潤百富榜、山東富豪榜等財富榜單的常客,被冠上了「威海首富」的稱號。
2018年,陳學利卸任威高集團董事長,繼任者是同為創業元老的張華威,與此同時,其子陳林從威高集團副總裁升任集團副董事長。
不過卸任後,陳學利並未隱退,而是繼續以威高投資董事局主席的身份,規劃著威高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