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黑洞奇異的形成之謎

2020-09-25 科普趣推

黑洞是如何發現的呢?


公認為發現黑洞的是位叫拉普拉斯的科學家,1798年拉普拉斯提出了一個觀點:「太空中存在著不少黑暗的天體,這些天體有恆星那樣大,數量也非常多,假設有個和地球同樣密度,但是直徑是太陽250倍的星球,這個星球即使發光,我們也看不到,因為它發出的光都被自身引力拉住,而不能往外逃脫。」這是人類最早提出對「黑洞」的概念。


1972年,美國人貝肯斯坦提出黑洞「無毛定理」:星體坍縮成黑洞,最後只剩下電荷、質量、角動量在起作用,而其他的一切密度、磁場、溫度等都失去了作用。這一定理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證實。為了研究太空中的光線,美國宇航局專門組建了專門的天文觀測系統。在這種系統的幫助下,人們驚訝地發現,那些看不到的星體甚至會發出比太陽更加耀眼的光,而這些光都是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因此這就證明了宇宙中確實存在看不見的「黑洞」。當然,如今的黑洞概念,是科學家們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推導出來的。霍金是黑洞研究的領袖之一,在一天晚上,霍金突然想到,如果有個人不小心掉進黑洞,那麼他的能量、動量都跑到哪裡去了?如果兩個黑洞相碰的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後來,霍金對「黑洞」下了一個定義:如果太空中存在這麼一個區域,它無法和無窮遠處發生因果聯繫,那麼這就是黑洞。


如今,科學家們將黑洞分為三類:微黑洞、恆星級黑洞以及巨黑洞。微黑洞是由霍金提出來的,霍金認為這些微型黑洞是宇宙大爆炸的產物之一,和一粒米一樣大小,而質量卻是地球的幾百倍。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坍縮形成的。巨黑洞是指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幾百萬倍以上的黑洞。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很多恆星,恆星是個氣體球,溫度很高,因而對外輻射的壓力也很大,當壓力與恆星物質間的引力達到平衡時,恆星就能保持穩定的狀態,如我們所看到的太陽。目前,太陽對外輻射壓力和恆星是靠能量來維持平衡的,然而能量總會有耗盡的一天,當這一天陽間的引力是平衡的,因而我們還能夠看到太陽。


恆星是靠能量來維持平衡的,然而能量總會有耗盡的一天,當這一天到來時,如果恆星的表層反應仍很激烈,那麼恆星就會像氣球一樣不斷地膨脹,此時由於恆星的能量得不到有效的補充,恆星發出的光就不再像以往那般耀眼、炙熱,光會一點一點地減弱,呈現出暗紅色,溫度也會隨之下降。恆星能量逐漸減少,卻不斷地往外膨脹,等到對外輻射壓力抵抗不了恆星的吸引力時,恆星便開始由核心不斷地坍縮。


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引力與質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相同條件下,質量越大的物體引力越大,且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距離越遠,引力越小。恆星不斷地坍縮,距離就會逐漸縮小,引力就會不斷增大,因而坍縮就會更為嚴重。就這樣,恆星逐漸變得越來越小,密度越來越大,從而讓恆星坍縮的速度越來越快。在坍縮的過程中,由於摩擦加劇,恆星的溫度會越來越高,甚至可以達到一億攝氏度。


當溫度達到極點後,恆星就會像氣球那樣爆炸,無數的碎片撒向宇宙,甚至會落到地球上。在這個過程中,質量較小的恆星會成為白矮星不會成為黑洞,只有那些質量超過太陽三倍的恆星,由於最後沒有什麼能夠與自身的重力相抗衡了,因而會再次發生坍縮。在這一過程中,恆星的直徑會越來越小,直到成為一個小「點」,這個點就是「奇點」,以奇點為中心的範圍內的引力是非常大的,任何東西包括光線都會被它吞噬。光線在這個範圍內產生扭曲,所以我們就無法看到恆星了,這樣黑洞便形成了。科學家把以奇點為中心的這一範圍叫作黑洞表面。

相關焦點

  • 黑洞:時空之謎
    黑洞可能是我們宇宙中最令人敬畏的物體之一。什麼是黑洞?黑洞是由巨大恆星坍塌形成的高度密集的物質帶。這是恆星由於高引力吞噬其質量的結果。黑洞是在超新星爆炸後形成,但只有大質量恆星的超新星形成黑洞。奇異點是黑洞的假設中心,理論上密度為無限大。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發現超大質量黑洞—新聞—科學網
    本報10月16日訊(記者黃辛)今天,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獲悉,中歐射電天文學家近日在巨型旋渦星系NGC 5252的星系盤附近發現了另一顆伴有顯著射電噴流的超大質量黑洞發現這類雙黑洞系統,將有助於天文學家探索巨型星系和黑洞形成之謎。 NGC 5252是一顆距離銀河系大約300萬光年的巨型旋渦星系。2015年,天文學家注意到其星系盤附近存在一個結構緻密的奇異天體CXO J133815.6+043255,它從高能X射線到射電波段都有很強的輻射。
  • 奇異金屬如黑洞,展現新物態
    科學家知道有一種「奇異金屬」,它的特性和黑洞相似。近期一份研究對其建模發現,這種金屬構成了一種新的物質形態。但是奇異金屬不是這樣,它的導電性還與普朗克常數和玻爾茲曼常數相關。普朗克常數定義單個光子的能量;玻爾茲曼常數描述氣體溫度及能量之間的關係。這份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第一次對這種金屬建立了模型,一直到絕對零度的低溫範圍。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該天體可能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內核,讓他們得以首次管窺此類行星的「內心」,從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謎。研究人員最後表示,木星內核仍有很多未解之謎,像TOI 849 b這樣的系外行星讓他們可以更好地釐清類木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歷程。(原標題: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來源:科技日報
  • 黑洞三大未解之謎!黑洞吞噬的信息跑哪去了?至今沒有答案!
    距離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已經過去五天了,但是黑洞仍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原因無他,黑洞實在太神秘了!這些奇異的引力怪物扭曲了時空,一想到它們,人們的想像力就會被拉伸和彎曲!黑洞,簡單地說,是一個密度趨於無限大,體積趨於無限小的神秘存在,如果把地球壓縮成黑洞,可能僅僅為一顆魚丸大小,我們知道地球的質量是5.965*10^24千克,想像一下這個龐大的數字,要全部擠壓到一顆小小的魚丸裡,其密度完全顛覆我們的思維!但是看了黑洞三大未解之謎後,或許你對黑洞了解能稍微增長,但是仍然只是黑洞的皮毛而已!霍金輻射真的存在嗎?或者說黑洞在蒸發嗎?
  • 困擾人類的十大科學之謎
    這些一團亂麻般的問題,或許在時間的本質被揭示之後就可以完全解決。暗物質除了形成一些天文奇觀外,是不是也在促成我們的運氣、靈魂、思維等神秘現象呢?8.黑洞之謎  在太空中,有些區域天文學家完全探測不到,天文學家就認為那裡存在一個黑洞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Buonanno, and the SXS Collaboration70億年前,兩個大黑洞碰撞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新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在太空中探測到的最大的黑洞碰撞,而在碰撞中形成的新黑洞也是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的黑洞。事實上,因為太大了,物理學家根本不確定它是否存在。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穿越太空25億年之後,這比太陽存在的時間還要長,兩個大黑洞碰撞的漣漪被美國和義大利的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2019年5月21日探測到。這些波紋揭示了至少兩個黑洞合併的特徵——一個質量是太陽85倍,另一個質量是太陽66倍。當它們相撞時,它們形成了一個質量是太陽142倍的黑洞。丟失的9個太陽的物質在碰撞中轉化為能量,使宇宙劇烈震動,LIGO和Virgo都能探測到。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現宇宙奇異現象之一「黑洞」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1965年1月份,羅傑·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  黑洞隱藏著一個奇異之處,即所有已知的自然規律都在其中停止了。自愛因斯坦以來,羅傑·彭羅斯開創性的文章仍被視為對廣義相對論的最重要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現宇宙奇異現象之一「黑洞」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1965年1月份,羅傑·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黑洞隱藏著一個奇異之處,即所有已知的自然規律都在其中停止了。自愛因斯坦以來,羅傑·彭羅斯開創性的文章仍被視為對廣義相對論的最重要貢獻。
  • 原初黑洞能否解開宇宙中漩渦星系引力異常之謎?
    然而在近年,在依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存在的情況下,它又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其中之一就是解釋暗物質之謎。 而我這篇文章所要討論的是暗物質之謎 原初黑洞有望解開星系質量消失之謎在緻密天體裡,包括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這些主要都是通過恆星演化到末期形成的,因此它們的數量是可以根據恆星演化模型來推算,而科學家發現在排除了這些恆星末期坍縮形成的緻密天體後,暗物質依然沒有得到完全的解釋。而非恆星演化的原初黑洞自然很早就成為暗物質的候選者之一。
  • 黑洞,讓人痴迷的傢伙,它的旋轉之謎科學家終於搞定
    物理學家可能最終弄清楚了銀河系中可見的黑洞的旋轉速度,通過這樣做,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弄清這些黑暗巨獸的全部情況。名為4U1543-4的奇異點,圍繞著距離地球24,700光年的一顆恆星運行。它是科學家在我們這個空間區域發現的為數不多的類似物體之一,質量是太陽的9.4倍,並不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黑洞在將所有質量壓縮到一個點之後,除了質量、電荷和自旋這三個數字外,其他都是一樣的。理論上,如果一個黑洞僅僅由電子或質子構成,那麼它可能帶有非常高的正電荷或負電荷,但在現實世界中,黑洞(就像宇宙中所有的大質量物體一樣)可能具有淨零電荷。
  • 盤點宇宙十大奇異驚人現象:黑洞如何殺死人類
    如果人們是腳將落入黑洞,腳部承受的引力作用將強於頭部,身體會像義大利麵條一樣被拉伸,最終在黑洞中心粉身碎骨。 4、寒冷的恆星。 5、創造之柱「虛像」。所有物質最終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簇,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星系簇之間空隙。
  • 尼斯湖水怪之謎揭開,可能是巨型鰻魚,網友:竟然還在研究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謎之一。早在1500多年前,就開始流傳尼斯湖中有巨大怪獸常常出來吞食人畜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奇異。然而,這個未解之謎似乎要被揭開了,答案當然不是水怪……據悉,奧塔哥大學研究團隊從2018年開始,在尼斯湖採集水樣分析動植物DNA,想從其中揭示水怪身份。
  • 宇宙中奇異的雙黑洞系統,將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而雙星系統中有一種更為奇異的存在,那就是雙黑洞系統,雙黑洞是指相互繞轉的兩個黑洞組成的一個系統。2013年,藉助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望遠鏡(WISE),天文學家們觀測到在一個遙遠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兩個黑洞正相互繞轉,就像一對舞者。
  • 黑洞裡面是什麼?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超大質量形成之謎
    黑洞所有的質量都處於其中心一個無窮的小點上,我們叫它「奇點」。宇宙黑洞裡面是什麼  黑洞大多是宇宙裡面的恆星壽終正寢的地方,如果要比喻的話,黑洞是一個墳場也是一個垃圾回收站。所以在黑洞裡面是什麼,簡單的理解來說是宇宙剩餘的能量或被黑洞吞噬的天體,比如:被壓縮的光,被擠壓的星球。
  • 黑洞究竟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連光都無法透過?講述黑洞形成過程
    黑洞的發現者是德國的一位天文學家,而這位天文學家能夠發現黑洞,離不開愛因斯坦對天文學做出的貢獻。在卡爾計算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過程中,他發現最後得到的是一個真空解,也就是說如果許多物質都集中在這個空間的這個點之中,周圍就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使是速度最快的光也不能夠逃離這個點。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該天體可能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內核,讓他們得以首次管窺此類行星的「內心」,從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謎。 研究人員稱,諸如木星和土星等氣態巨行星被稱為「類木行星」,在這些行星上,濃厚的氫氣和氦氣包裹著一個固體內核,但以前從未有人看見這些固體內核,最新天體據信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濃厚大氣層被剝奪後留下的固體內核。
  • 第一張照片之謎,黑洞為什麼能被EHT望遠鏡「看到」?
    黑洞是根據現代廣義相對論而推測出的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
  • 盤點我們熟知的6個未解之謎,你知道沙漠怎麼形成的嗎?
    這些山洞的奇異之處在於它們所具有的強大引力,人類和動物在距離山洞6~7米處就能感覺到十分強大的引力,一旦因此被吸入洞中,就會喪命於此。有膽大的科學實驗者冒著生命危險克服了引力進入洞中,他們看到了大量人類和動物的屍首,卻未能找出該洞的秘密所在。黃沙形成之謎——撒哈拉沙漠的大部分地區在遠古時代曾是一片植物茂盛的肥沃土地,綠葉蔥翠,禽獸成群,萬木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