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口和就業(28)

2020-12-07 國家統計局

  1 問:人口數據如何統計和公布?

 

  答:人口數據的統計調查主要有三種方式:

 

  1.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開展一次,在尾數逢「0」年份進行,普查數據在《中國人口普查資料》上發布。

 

  2.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在尾數逢「5」的年份進行,調查數據在《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上發布。

 

  3.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量約佔總人口的1‰,除普查年份和1%人口調查抽樣年份外,每年進行一次,調查數據在《中國統計年鑑》和《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上發布。

 

  上述三類人口數據的主要統計指標均會在國家統計局數據發布庫中的年度數據中公布。

 

  2 問:有哪些重要的人口指標?

 

  答:1.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為國際上進行人口普查和人口調查時常用的統計口徑,目前我國人口普查和人口調查均按常住人口進行統計和匯總。判斷常住人口的時間標準為半年,空間標準為鄉、鎮、街道。常住人口主要包括:

 

  a.調查時點居住在本鄉、鎮、街道,戶口也在本鄉、鎮、街道的人;

 

  b.調查時點居住在本鄉、鎮、街道,戶口不在本鄉、鎮、街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

 

  c.調查時點居住在本鄉、鎮、街道,尚未辦理常住戶口的人。

 

  d.戶口在本鄉、鎮、街道,調查時點居住在港澳臺或國外的人;

 

  常住人口是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評估國民經濟生產能力,評價居民福利水平等的重要基礎數據,適用範圍廣泛。如財政支出、城市建設、住宅建設、公共設施的配置、教育投資、醫療投資和公用事業投資等都需要根據常住人口的規模進行規劃。

 

  2. 戶籍人口。指不管是否外出和外出時間長短,只要在某地公安戶籍管理部門登記了常住戶口,則為該地區的戶籍人口。戶籍人口數據由公安部門統計,長期以來,我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戶籍統計和管理制度,在社會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 現有人口。現有人口既包括長期居住的人口,也包含短期居住、停留的人口,其適用範圍主要是消費、衛生、治安等領域的工作,如水電煤的供應,餐飲及食品供應,菜籃子工程建設,交通、醫療、商業、旅遊等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布局等。

 

  4. 流動人口。一般指人戶分離人口中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人戶分離人口指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鄉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人口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這一指標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

 

  3 問:全國人口普查怎麼開展?

 

  答:全國人口普查是指在國家統一規定的時間內,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統一的普查表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我國已經分別於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開展了六次人口普查。1994年,我國正式確立了國家周期性普查制度,其中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尾數逢「0」的年份為普查年份。

 

  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在人口普查工作期間,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由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組成的人口普查機構,負責人口普查的組織實施工作。

 

  2020年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標準時點為111日零時。為提高數據採集處理效能,此次普查登記採取電子化方式,普查員使用電子採集設備(PAD或智慧型手機)登記普查對象信息並聯網實時上報,或由普查對象通過網際網路自主填報,這次普查還加大了對部門行政記錄和大數據的應用。

 

  4 問:《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全部數據」和「長表數據」有何區別?為何長表數少一位?

 

  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採用了長、短兩種普查表。根據普查長表抽樣工作細則,長表抽取了10%的戶填報,短表由其餘的戶填報。普查表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狀況的項目,普查表長表包括所有短表項目和人口的經濟活動、婚姻家庭、生育和住房等情況的項目。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全部數據資料」是由長表和短表數據匯總而成,是全部人口數;「長表數據資料」是10%人口抽樣數。所以,長表部分的數據要少一位。

 

  5 問: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如何開展?

 

  答: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每10年進行一次,一般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尾數逢「5」的年份進行,是周期性人口普查制度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採取分層、整群、概率與規模成比例的抽樣方法,最終抽樣單位為調查小區,標準時點在調查小區範圍內的人口都是調查登記的對象。2015年的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約抽取1400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內容、組織實施形式都與人口普查相似。

 

  6 問:人口統計是按照戶籍統計還是按居住地統計?

 

  答:人口統計中的總人口通常指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為國際上進行人口普查和人口調查時常用的統計口徑。常住人口是指經常居住在某地區的人口。戶籍人口指在戶籍管理機構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城鄉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人口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很多流動人員的戶籍並未改變。因此,一個地區的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數量存在差異。

 

  7問:請問若抽中參加勞動力調查的戶主已將房子出租予三位互不相識的租客,此戶應登記的人是戶主還是租客?如果是租客,是否三位租客都應登記?

 

  答: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對象是抽中的住房單元內居住的所有人。如果房東將房子出租給他人,在調查時點實際居住的是租客,那麼應當登記租客,且所有租客都要登記。

 

  8 問:流動人口數據是如何統計的?

 

  答:國家統計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制定人口統計調查制度,定期開展人口統計調查,以調查員入戶詢問、填表的形式進行。流動人口是指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及以上的人戶分離(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用於判斷和反映流動人口的調查指標包括:戶口登記地、調查時點居住地、離開戶口登記地時間和離開戶口登記地原因等。

 

  9 問:年鑑人口章中有1949年以來的按城鄉分的城鎮和鄉村人口數,其劃分規則是什麼?

 

  答:以《中國統計年鑑2017》「表2-1人口數及構成」為例:

 

  1981年及以前數據為公安戶籍統計數據,1982199020002010各年數據為當年人口普查數據,其餘年份數據為年度人口抽樣調查推算數據。

 

  1999年以前城鄉劃分標準是按民政部門的行政區劃為依據劃分的。

 

  2000年,國家統計局制定《統計上劃分城鄉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2000-2005年城鄉人口數據根據《暫行規定》劃分。

 

  2006年,國家統計局對《暫行規定》進行了修訂,2006-2007年城鄉人口數據根據修訂後的《暫行規定》進行劃分。

 

  2008年,國家統計局正式出臺《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2008以來城鄉人口數據根據《規定》劃分。

 

  10 問:怎麼查詢「育齡婦女分年齡、孩次的生育狀況」信息?

 

  答:「育齡婦女分年齡、孩次的生育狀況」為人口調查樣本加權匯總結果,通過《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發布。

 

  11 問:什麼是城鎮化率?在哪兒可以查到?

 

  答:城鎮化指伴隨工業化的發展,非農產業向城鎮聚集,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世界各國工業化進程中必然經歷的歷史階段。城鎮化率是指一個國家(地區)城鎮的常住人口佔該國家(地區)總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鎮化水平高低,反映城鎮化進程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中國統計年鑑》「人口」部分可以查到1949年以來的城鎮化率數據。

 

  12 問:就業數據是如何統計的?

 

  答:統計部門常規就業統計包括以下兩種:

 

  一是勞動力調查制度。該項調查制度於2005年正式實施,每年進行兩次全國勞動力抽樣調查,調查範圍為中國大陸的城鎮和鄉村,調查對象為16歲及以上人口。20093月,為更及時準確反映勞動力市場變化情況,建立了31個大城市月度勞動力調查制度。20134月,又將月度勞動力調查範圍擴大至65個城市。20161月,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正式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調查範圍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

 

  二是勞動工資統計報表制度。該項調查制度是以企業、事業、機關、民間非營利組織等單位為調查對象的統計調查,包括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統計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統計兩個部分,工資和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等就來自這項調查。

 

  此外,通過人口普查、經濟普查、農業普查等也可獲取部分就業信息。

 

  13 問:就業方面的數據應該怎麼查找?

 

  答: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就業數據有以下查找途徑:

 

  1.歷年《中國統計年鑑》「就業和工資」章,其中有「就業基本情況」、「按三次產業分就業人員數」等;

 

  2.《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其中主要是勞動力調查反映的就業有關情況;

 

  3.《中國勞動統計年鑑》,除了勞動力調查資料外,更為詳盡地反映了勞動工資統計報表匯總得出的城鎮單位範圍(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和其他單位)的就業情況。同時,國家統計局數據發布庫年度數據中也會公布上述部分指標數據。

 

  14 問:「從業人員」和「就業人員」有何區別?

 

  答:「從業人員」和「就業人員」在統計上沒有區別。「從業人員」主要從微觀角度反映單位用工狀況。「就業人員」是從宏觀角度反映全社會就業狀況。因此,在反映某個單位用工狀況時使用「單位從業人員」指標,反映全社會就業狀況時使用「就業人員」指標。

 

  15 問:城鎮就業人口按就業身份分為哪幾類?

 

  答:城鎮就業人口劃分為5類,分別是「僱員」「僱主」「自營勞動者」「家庭幫工」和「依賴性合同工」。

 

  僱員:指為取得勞動報酬而為單位或僱主工作的人員。

 

  僱主:指自負盈虧或與合伙人共負盈虧,具有生產經營決策權,其報酬直接取決於生產、經營利潤,僱用其他人為自己工作並向被僱用人支付工資的人員。

 

  自營勞動者:指自負盈虧或與合伙人共負盈虧,具有生產經營決策權,既不被僱也不僱用他人的人員。如果有親屬幫忙但不支付工資,經營者本人仍屬自營勞動者。

 

  家庭幫工:指為家庭成員或親屬經營的公司、企業或生意工作,但無經營決策權,也不領取報酬的人員,也稱無酬家庭幫工。

 

  依賴性合同工:指依靠商業訂單,為其他經濟單位或通過其他經濟單位進行生產或服務的人。他們沒有生產經營決策權,在組織和執行工作、獲取收入或進入市場方面依賴其他單位,但又不是其僱員。這是一項新的就業身份分類。

 

  根據以上指標解釋,企業法人為僱主,企業高管為僱員,企業股東要看具體情況,因為有的企業員工也持股,有的股東可能另有工作,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個體戶經營者如果僱用別人,其就業身份是僱主。滴滴司機屬於依賴性合同工,主要依賴滴滴平臺的訂單才能接觸到客戶,並提供接送服務。

 

  16 問:調查失業率與登記失業率有何區別?

 

  答:調查失業率與登記失業率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數據來源不同。前者來自於國家統計局的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後者來自於政府就業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

 

  2.失業人口的指標定義不同。前者採用國際勞工組織的失業標準,指16歲及以上人口中,在調查參考周內,沒有工作,最近三個月正在找工作,並且兩周內能夠工作的人。後者指16歲至退休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處於無業狀態,並在政府就業服務機構進行了失業登記的人員。

 

  17 問:工資組成部分的依據是什麼?平均工資如何計算?

 

  答:計算工資組成是依據199011日國家統計局令第一號發布的《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具體內容參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統計法規之「統計行政法規」欄目。隨著經濟發展和分配形式的多樣化,國家統計局隨後也發布了一些補充規定,但一直遵循《工資總額組成規定》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原則。

 

  根據該規定,工資總額是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房費、個人所得稅、水費、電費、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等。平均工資是指單位從業人員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資額,計算公式為

 

 

  18 問:年度平均工資數據什麼時候發布?是否發布月平均工資?

 

  答: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數據每年在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一般於當年5月份發布上一年度平均工資數據。

 

  平均工資詳細數據,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指數」「分地區分行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等數據發布在《中國統計年鑑》《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和《中國勞動統計年鑑》上。

 

  國家統計局不發布月平均工資。如果計算月平均工資或日工資、小時工資等,可按人社部2008年下發的《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8]3號)進行計算。

 

  19 問:「職工平均貨幣工資」「職工平均工資」與「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否一樣?

 

  答:在計算平均工資指數的時候會用到「平均貨幣工資」與「平均實際工資」,主要是為了對指數進行區分,前者是用當年的平均工資與上年直接進行比較計算出的增長率,而後者則是在此基礎上,扣除當年城鎮物價指數後的實際增長率。具體指標可在《中國統計年鑑》查看。

 

  「職工平均工資」和「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兩個不同的統計指標,區別在於統計範圍不同,但工資的內涵是相同的。

 

  在1999年國有企業實行減人增效、下崗分流政策後,職工分為在崗職工和下崗職工(離開原單位仍保留勞動關係),下崗職工後來進入再就業中心並逐漸與原單位脫離,統計上只統計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因此,職工下崗分流前,統計指標為「職工平均工資」;職工下崗分流後,統計指標改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20 問:集體福利費包括哪些項目?

 

  答:集體福利費包括集體福利事業設施費和集體福利事業補貼。指對職工浴室、理髮室、洗衣店、哺乳室、託兒所等集體福利設施各項支出收支相抵後的差額補助費以及職工所在單位為滿足本單位職工的共同物質生活需要,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集體福利設施費用。如職工食堂炊事用具的購置費、修理費、職工宿舍的修繕費用,但不包括由企業、事業、機關單位自支經費開支的職工福利設施的基本建設費用。

 

  21 問:「私車公用補貼」「交通補貼」「防暑降溫費」是否應計入工資總額?

 

  答: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1999年勞動統計年報新增指標解釋及問題解答的通知》(國統辦字〔1999106號)規定,單位以各種名義發放的現金和實物,只要屬於勞動報酬性質並且現行統計制度未明確規定不統計為工資的都應作為工資統計。單位所發放的「私車公用補貼」是因人因崗位而不同,既具有崗位津貼的性質,也有交通補貼的性質,應當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根據2014年國管局的文件規定,對中央和國家機關職工個人的物業費和取暖費進行改革,相關費用隨職工個人工資發放,同時還有公車改革補貼隨工資發放。按照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報表制度規定,公車改革補貼已計入工資總額統計,物業費和取暖費暫不計入工資總額。

 

  具體到防暑降溫費,需要看地方人社部門規定的具體標準,在標準之內的,屬於保險福利費用性質,不應包含在工資總額內;超出規定標準的,就不屬於福利性質而是報酬性質了,應該算在工資總額內。各地的具體標準請諮詢當地的人社部門。

 

  22 問:「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及企業年金等」是否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答:根據《國家統計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02年勞動統計年報新增指標解釋及問題解答的通知》(國統辦字〔200220號)規定,單位為職工繳納的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暫不做工資總額統計,其他各種商業性保險其性質為勞動報酬,因此應計入工資統計。

 

  需要指出的是,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中個人扣繳的部分應計入工資總額。

 

  23 問:「社保部門發放的工傷補助金或生育津貼等」是否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答:根據《勞動工資統計報表制度》,由社保部門發放的工傷補助金不計入工資總額。女職工在休產假期間領取的生育津貼或由本單位發放的產假工資應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24 問:「講課費」是否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答:根據《國家統計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04年勞動統計年報新增指標解釋及問題解答的通知》(國統辦字〔200448號)規定,各單位發給本單位從業人員或在崗職工的講課費均應統計為勞動報酬或工資總額。

 

  需要指出的是,教師領取的課酬(即講課費)是其完成本職工作所獲得的由本單位發放的勞動報酬,在本質上屬於個人的計時(或績效)工資,因此應作為工資總額統計。而1990年《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中不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範圍的「講課費」,是指本人由於在外單位講課而獲得的由外單位發放的報酬,或者某單位發放給不屬於本單位從業人員的講課費等。

 

  25 問:「員工到異地工作發放的差旅補助或異地安置費等」是否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答:根據《勞動統計報表制度》規定,工資總額是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單位員工到異地工作而發放的差旅補助或異地安置費等,是因異地工作而產生的費用,不納入工資總額統計。

 

  需要指出的是,單位按月發放並可由個人自由支配的住房補貼、電話補貼、夥食補貼等均應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26 問:「休假工資」是否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答: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90年國家統計局1號令)規定指出: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其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包含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準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因此,休假期間單位發放的工資報酬應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27. 問:「股權激勵」「股票期權收入」「入股分紅」「企業年金」是否應計入工資總額?

 

  答:根據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報表制度》規定,發放給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各種股權激勵、股票期權收入、入股分紅等均不計入工資總額統計。

 

  國家統計局辦公室2002年印發的《關於勞動統計年報新增指標解釋及問題解答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單位為職工繳納的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暫不做工資總額統計,其他各種性質為勞動報酬的商業性保險應計入工資總額統計。「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屬於補充養老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的統計口徑一樣,所以,單位繳納的部分不作為工資總額統計,但是個人扣繳的部分應計入工資總額。

 

  28 問:執業類資格證書補貼是否屬於工資總額的一部分?

 

  答:如果您的工作單位有關於執業資格證書的補貼規定,並按照相關規定給取得執業資格證書的員工發放相應補貼,則該費用屬於「津貼和補貼」中的崗位津貼,應計入工資總額統計。如果單位沒有發放該補貼,則不應計入工資總額。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2014》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2014》 China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Statistics Yearbook 2014作者: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 書號:ISBN 978-7-5037-7330-3 開本
  •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勞動年齡人口...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表示,過去一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繼續減少,就業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下降,但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9億人,就業人口總量仍達7.8億人,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
  • 人口與就業數據-揭露赤裸裸的真相
    經常看到網上有人口老齡化、人口負增長、全員996、年輕人不生孩子的消息,這讓我們很好奇,難道真的沒人生娃了?人類要絕種了?房子白菜價了?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我國經濟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分析我國人口現狀,預測人口未來變化趨勢,從而得出勞動力 供給情況。
  • 2017世界人口排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排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城市及2050年世界人口排名
    》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城市 上海北京上榜    在進入現代文明後,全世界有半數人口遷移到了城市和城鎮居住,這也讓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每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也在不斷變化。在高速發展的經濟和科技引導下,越大的城市將會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口,城市規模也會不斷擴張。    那麼,在2015年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哪一個呢,下面是2015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其中中國上海以2374萬位居全球第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TOP)
  • 2015年中國就業十件大事是什麼?
    由中國就業促進會主辦的「2015年中國就業十件大事及地方就業創新事件」推薦評選活動日前結束。經地方推薦和專家評議,最終評選出2015年中國就業十件大事及地方就業創新事件。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就業戰線緊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紮實工作、狠抓落實,就業創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就業局勢保持穩定,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本次評選出的全國就業十件大事和地方就業創新事件,是2015年就業工作成果的集中體現和突出亮點。
  • 基於空間增量模型的人口與就業崗位分布預測
    基於GIS的區域人口統計數據空間化:以重慶都市區為例[J]. 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0(5):50-55.Zhu Cuixia, Chen Alin, Liu Lin.基於多源遙感數據和DEM的沱江流域人口分布與地形起伏度關係研究[J]. 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9(6):1001-1011.Wang Haili, Han Guangzhong, Xie Xianjian.
  • 四川2019年全省戶籍人口9099.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89.4萬人
    3月25日,2019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出爐。去年,四川民營經濟取得了明顯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四川民營經濟增加值26252.6億元,比上年增長7.6%,佔GDP的比重為56.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7%。
  • 上海浦東新區人口承載力考察之一:500萬人是個啥概念
    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浦東新區常住人口504.44萬人,比十年前增長58.3%,年均增長4.7%,年均增幅比全市高1.5個百分點。十年間新增常住人口185.7萬人,佔全市新增量(661.15萬)的28%。        浦東新區人口佔全市比重21.9%,比十年前提高近2.5個百分點。
  • 世界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
    目前全國正在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主要是為了查清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情況,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規劃提供信息數據支持。截止2020年1月1日,中國人口已超過14億,排名世界第一,印度以13.5億人口高居世界第二,緊隨其後的分別是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和墨西哥。
  • 全球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和地區(附地圖)
    梵蒂岡面積僅0.44平方公裡,是世界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這裡集中了一批舉世無雙的藝術品和建築傑作,聖彼得大教堂是全城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第二名:吐瓦魯11287人,不到中國一個鄉鎮的人口。
  • 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十個島嶼之三:蘇門答臘島和馬達加斯加島
    馬達加斯加和蘇門答臘島很多島嶼不僅僅有人居住,而且還居住了大量的人口,很多島嶼居住的人口都比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上的人口要多。我們這個系列是盤點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島嶼,之前我們已經介紹了人口最多的島嶼第十名至第七名,分別是加裡曼丹島、斯裡蘭卡島、海地島和臺灣島,這四個島嶼的人口數量都在2000多萬。馬達加斯加島今天我們來介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島嶼中的第六名和第五名島嶼。
  • 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億人,比上年末減少61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36億人,比上年末減少515萬人。全國主要就業人員群體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7%。12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2019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比上年末降低0.18個百分點,符合4.5%以內的預期目標。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7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4247萬人。全年農民工總量29077萬人,比上年增加241萬人,增長0.8%。
  • 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十個島嶼之四:呂宋島和大不列顛島
    呂宋島和大不列顛島數量眾多的島嶼不僅僅有面積大小的差異,在成因上也差異很大,有的是大陸島、有的是火山島、有的是珊瑚島、還有的是沉積島。格陵蘭島在面積上是第一大島,但是在居住的島上的人口數量卻不到10萬人,少的可憐,只能排名靠後。世界上有很多島嶼居住的人口數量都超過上千萬人,有的島嶼上甚至生活了超過上億人。
  • 我國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是哪些?這些省份經濟總量是否也排前十
    全球有236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的人口大約在76億,我國擁有14億的人口,世界排名第一,除了港澳臺三個特別的行政區域大約有3000萬人口外,我國絕大多數的人口都在大陸的31個省市區,那麼,這31個省市區的人口排名前十的是哪些省份呢?這些省份的經濟總量是否也排在前十?
  • 聯合國最新人口普查:高姓人口在全世界2512萬,排名前十
    渤海家聲遠高族世澤長聯合國最新人口普查,高姓人口在全世界2512萬,排名前十而經聯合國這次2018年的統計,海外高姓人口多得驚人,就如印尼高居明、高端康,兩個家族就有近萬人。這樣的家族有好幾百個!這次統計出來的高姓人口數目為2510萬,超越吳姓的2460萬,只略少與周姓的2540萬,排名第十1:李=95,300,000人。2:王=88,900,000人。
  • 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
    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由於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上佔有重要地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人口均超過1億,那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各有多少人呢?它們的經濟發展如何?今天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一個國家的人口數據是一個動態數據,無法得到一個確切數據,所以本文所統計的數據只是初略數據。NO10、馬紹爾群島(55,900人)
  • 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排行榜
    截止2019年7月,印度擁有人口13.7億,其中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人口的46.3%。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印度由28個邦(省)、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組成。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要開始,人口到底能夠決定什麼
    那個時候中國剛開始走出計劃經濟,這麼多的青少年人口,對當時的政策制定者來說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國家要為這些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教育條件,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還要為他們提供就業的崗位,接下來,他們還要結婚、生孩子……所以,國家出臺獨生子女政策,與當時的人口年齡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到了 2000 年的時候,原來十幾歲的青少年,變成了二三十歲的青壯年勞動力。
  • 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10億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國家
    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10億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國家 2019年6月19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 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及人口結構,城鎮化率和老齡化實現「雙增長」
    一、2019年我國人口概況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