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勞動年齡人口...

2021-01-09 每日經濟新聞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

國家統計局 2019-01-23 12:53:15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表示,過去一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繼續減少,就業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下降,但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9億人,就業人口總量仍達7.8億人,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通過提高勞動參與率,擴大和保障就業等方式,發揮好現有勞動年齡人口和就業人口的作用,進而通過優化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結構,提高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素質,發揮人力資源、人才資源的作用,潛力很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8年,我國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全面兩孩」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城鎮人口規模和城鎮化質量均有所提高。

一、我國仍處於人口總量平穩增長期

2018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39538萬人,比2017年末淨增53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死亡人口993萬人,比2017年微增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比2017年下降1.49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13‰,略升0.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下降1.51個千分點。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200萬人,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育齡婦女持續減少。2018年,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餘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500餘萬人。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兩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2018年政策集中釋放效應弱化,二孩生育趨於平穩,受此影響,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使整體生育水平略低於上年。儘管如此,由於我國育齡婦女規模仍然龐大,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接近1億人,按當前育齡婦女數量、結構和生育水平測算,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會繼續減少,但仍將明顯多於死亡人口數量,人口總量仍然處於相對平穩的增長期。

二、「全面兩孩」政策效果繼續顯現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後,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有大幅提高。雖然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比2017年有所下降,但從育齡婦女的生育水平看,仍高於「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水平;從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數和比重也明顯高於一孩。「全面兩孩」政策對促進生育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二孩出生數量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一孩出生數量減少的影響,有利於改善人口年齡結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三、城鎮人口規模和城鎮化質量繼續提高

2018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83137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6401萬人,減少1260萬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城鎮人口比重)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增加主要受城鎮區域擴張、城鎮人口自然增長和鄉村人口遷移三方面因素影響,分別影響城鎮化率提高0.42、0.25和0.39個百分點。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紮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進城落戶人口增加,人戶分離人口和流動人口分別比上年末減少450萬人和378萬人。進城落戶使更多的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享受到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真正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

四、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但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潛力很大

2018年末,全國0-15歲人口為24860萬人,佔總人口的17.8%;16-59歲人口為89729萬人,佔64.3%;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佔1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佔11.9%。與2017年末相比,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70萬人,比重下降0.6個百分點;老年人口比重持續上升,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859萬人,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827萬人,比重上升0.5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處於重大轉折期,隨著年齡結構的變化,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了2600餘萬人。受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的影響,勞動力供給總量下降,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也首次出現下降,預計今後幾年還將繼續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給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帶來挑戰。

過去一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繼續減少,就業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下降,但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9億人,就業人口總量仍達7.8億人,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通過提高勞動參與率,擴大和保障就業等方式,發揮好現有勞動年齡人口和就業人口的作用,進而通過優化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結構,提高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素質,發揮人力資源、人才資源的作用,潛力很大。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時期人口問題,深刻把握人口發展變化規律,科學制定應對措施,實施人口均衡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優化和提升勞動年齡人口的結構和素質,不斷促進人口和社會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作者為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

相關焦點

  • 蔡昉: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用改革延長人口紅利
    原標題:用改革延長人口紅利(經濟大勢)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使我國人口紅利問題再次成為熱點。自2010年達到峰值後,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這兩年開始減少,人口撫養比也開始提高,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紅利拐點已現。
  • 2019年全國人口大數據:人口總量突破14億 老年人口佔比達18.1%(圖)
    中商情報網訊:2019年末,我國人口總量達到14億人,受出生人口減少影響,人口總量增長略有放緩。城鎮人口比重超過60%,城鎮化水平繼續提升。勞動年齡人口有所減少,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與2018年末相比,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89萬人,比重下降0.28個百分點;老年人口比重持續上升,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439萬人,比重上升0.2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945萬人,比重上升0.64個百分點。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9億人,仍有7.7億就業人口。
  •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2014》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2014》 China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Statistics Yearbook 2014作者: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 書號:ISBN 978-7-5037-7330-3 開本
  • 十、人口和就業(28)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為國際上進行人口普查和人口調查時常用的統計口徑,目前我國人口普查和人口調查均按常住人口進行統計和匯總。判斷常住人口的時間標準為半年,空間標準為鄉、鎮、街道。常住人口主要包括:   a.
  • 聯合國:本世紀末世界人口總量可達110億
    中國網8月13日訊 據西班牙媒體8月11日報導,根據聯合國人口司近日在西雅圖舉辦的聯合統計會議上提供的預估數據可知,世界人口總量還在不斷增長。如今世界人口總量已達到73億,到2050年將可達到97億,這一數據在本世紀末還能達到112億。
  •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 人口紅利拐點已出現(圖)
    潛在增長率下降不可怕,危險的是人們想盡辦法一定要把經濟增速拉到潛在增長率之上拐點已經出現從2010年至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2900多萬人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裡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比上年減少345萬人。
  • 我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圖表)
    1、總量表 6- 1二十年來我國人口狀況 199019952000這就造成了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轉變。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基本屬於年輕型,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尤其是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伴隨人口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轉變加快。
  • 從人口年齡結構發展趨勢看重慶市經濟增長
    在這一時期內,總人口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結構,勞動力供給充足,社會負擔相對較輕。年齡結構的這種變化必然帶來勞動力增加、儲蓄和積累增長、投資增長等結果,從而對社會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效應。  較長時期以來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及重慶市正處於這個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可以說,人口紅利是造就中國經濟奇蹟的重要原因之一。
  • 聚焦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數據背後的「秘密」
    今年展開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結果不僅將勾勒出我國人口總量與人口分布的「全貌圖」,而且將為未來我國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布局、各項政策的制定與規劃的編制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流動人口普查統計數據,直接影響到未來我國各項政策與規劃的制定。「從商業角度看,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大的市場規模;從政府角度看,人口因素決定了基礎設施應該建多少、應該建在哪裡。可以說,看懂了人口在空間上的流動方向和分布情況,就看清楚了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源的流動方向和分布情況。」張耀軍指出。
  • 國家統計局:未來出生人口數量將繼續減少
    國家統計局昨天(23日)發布消息稱,按當前育齡婦女數量、結構和生育水平測算,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會繼續減少,但人口總量仍然處於相對平穩的增長期。最新數字顯示,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比2017年下降1.49個千分點。
  • 2017年中國人口總數13.9億 2017中國人口年齡分布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數據,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827122億元,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GDP比上年增長6.9%,增速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也是我國經濟年度增速自2011年下行以來的首次回升。分季度看,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均同比增長6.9%,三季度和四季度均同比增長6.8%。
  • 聯合國人口基金舉行《2020世界人口狀況》報告北京發布會
    該報告聚焦針對婦女和女童的三大有害做法——割禮、童婚和男孩偏好。這三項有害做法都與性與生殖健康和權利緊密相連。當天,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洪騰和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副司長魏雲鵬為活動致開幕詞。
  • 人口與就業數據-揭露赤裸裸的真相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我國經濟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分析我國人口現狀,預測人口未來變化趨勢,從而得出勞動力 供給情況。數據來源:1949-2019人口與就業數據現在,輪到《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上場了。現在網上有各種版本的中國人口統計年鑑,但有些打不開,有些只有網頁版,查看起來相當費勁。因此年鑑BOX對所有的人口統計年鑑篩選了遍,精挑細選,終於收集了一整套《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形成近70年中國人口與就業數據包括PDF版和Excel版,方便大家查閱。
  • 人口日 | 我國人口這些數據,你知道嗎
    人口數據的統計調查主要有三種:1、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開展一次,在尾數逢「0」年份進行。採取國際通行做法,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普查數據在《中國人口普查資料》上發布。2、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在尾數逢「5」的年份進行,調查數據在《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上發布。
  • 國情小百科|第31個世界人口日 呼籲關注人口問題
    從性別結構上,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從年齡構成上,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從城鄉結構上,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
  • 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人口總量平穩增長,城鎮化率繼續提高  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
  • 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及人口結構,城鎮化率和老齡化實現「雙增長」
    一、2019年我國人口概況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
  • 高中地理重難點:人口
    我國人口發展已進入新的時期,無論是人口數量、人口增長,還是性別結構、知識結構等,又或者人口遷移等都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立足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知識結構、人口遷移量、人口變化等數據資料,繼續考查人口變化特點和人口問題,仍是命題熱點趨勢。
  • 根據目前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到2020年末我國將會有多少人口?
    根據統計數據截止2019年末,我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為140005萬人,這是我國人口總數首次突破14億人大關,繼續成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 中國人口紅利動力轉換及其發展策略
    從人口結構變化長遠趨勢來看,老齡人口佔比將持續擴大,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持續下降,將凸顯勞動力有效供給約束。加之當前延遲退休年齡、「普遍兩孩」政策滯後效應、新型城鎮化等多重因素,勞動力有限剩餘形成我國第二次人口紅利開發的倒逼機制。一是我國人口數量基數大,並呈現慣性增長態勢,總人口增長的拐點出在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