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量
表 6- 1二十年來我國人口狀況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人口總量
114333
121121
126743
130756
133972
人口出生率‰
21.06
17.12
14.03
12.4
-
死亡率‰
6.67
6.57
6.45
6.51
-
自然增長率‰
14.39
10.55
7.58
5.89
3.73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2010
2、年齡
表 6- 2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
年份
0-14歲人口比重(%)
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老少比(%)
年齡中位數(歲)
1953
36.3
4.4
12.2
22.7
1964
40.7
3.6
8.8
20.2
1982
33.6
4.9
14.6
22.9
1990
27.7
5.6
20.1
25.3
2000
22.9
7.0
30.4
30.8
2010
16.6
8.9
53.6
34.0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2010
由於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滯後於死亡率的下降,產生了人口年齡金字塔的凸出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凸出的部分也在移動,從未成年到成年,最後到老年。這就造成了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轉變。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基本屬於年輕型,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尤其是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伴隨人口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轉變加快。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齡結構已初步進入成年型,到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齡結構已變為典型的成年型。此後,人口年齡結構繼續老化,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口年齡結構開始向老年型轉變(圖6-3)。
圖 6- 3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圖(2009年)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2010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
1、人口老齡化快速提前達到高峰。
2、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
3、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大。
性別
表 6- 3出生人口性別比
男性數量
女性數量
性別比
(以女性為100)
出生人口性別比
(以女性為100)
1990
58904
55429
106.27
111.30
1995
61808
59313
104.21
115.60
2000
65437
61306
106.74
116.86
2005
67375
63381
106.30
118.59
2010
68685
65287
105.20
118.06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2010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1986,1993,2002);國務院人口抽樣調查辦公室(1989,1997);喬曉春 (1992,2002);曾毅等(1993)
第一,性別比不斷上升,而且是伴隨每年新出生人口數的減少而形成的遞增趨勢。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關於理想家庭的規範傾向於小家庭,但對於子女的性別偏好仍然強烈,而人口政策幾乎集中於關注人口數量增長的控制時,這些因素都會作用於人們的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使得在生育水平出現下降的同時,出生性別比會出現上升。
第二,中國嬰幼兒性別比的失衡與0歲女嬰的高死亡率有關。
第三,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存在著第一孩次就失衡、而第二孩次以上失衡更加嚴重的情況。
第四,從出生性別比偏高的空間分布上看,高度集中在某些地區,具有小群聚集的特徵。
圖 6- 4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省市區出生性別比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2010
第五,中國偏高的出生性別比問題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圖6-5)。
圖 6- 5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城市、鎮、農村出生性別比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2010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是多種因素導致的,但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傳統文化的影響。
二是經濟基礎制約。
三是社會性別不平等。
四是人工技術鑑定選擇。
摘自《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牛文元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