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十餘年,篇篇皆考點
國家統計局2020年1月17日發布數據: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
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我國人均GDP超1萬美元
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
增長6.1%!中國經濟規模邁向100萬億元大關
初步核算,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至6.5%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四季度增長6.0%。
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超1300萬人
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明顯高於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
中國人2019年網購花掉10萬億元
2019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
人口數量及分布專題
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的不利影響及對策:
問題:人口增長過多過快,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的自然增長率形成人口壓力,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造成人均資源減少、就業困難、生活水平下降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等種種資源和環境問題,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控制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的不同側重點: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制約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措施:鼓勵生育,接納移民。
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青壯年負擔過重以及贍養眾多孤寡病殘老人。
措施:關心照顧老人,建立社會保障、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巴西(澳大利亞)人口集中於東南部,原因:氣候溫和溼潤,地形平坦,利於耕作;交通便利,多優良港灣,工業發達;歐洲殖民者最早到達這裡,開發歷史較早。
(4)中國人口問題:我國人口問題表現為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農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結構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出現);人口素質較低;人口地區分布不平衡。
我國目前人口問題最大的任務是繼續保持較低人口自然增長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齡化。
人口遷移專題
人口遷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地區的生存環境有很大差異。
人口遷移的主要、經常起作用的原因:經濟原因。
美國老年人口向陽光地帶遷移原因:自然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社會原因:工業發達,環境汙染嚴重。
新疆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開發資源和發展邊境貿易。
四川人口遷出對當地的積極影響:緩解了本地區人地矛盾;加強了四川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聯繫;增加了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
流動人口增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利:積極推動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增加社會活力;
弊:對城市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影響城市交通以及社會經濟秩序。
人口遷往邊疆和工礦區的影響:
利:利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工業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綜合環境。弊:加劇生態環境問題。
(8)人口遷移的影響
對遷入地影響:獲取足夠的勞動力;有利於當地資源的開發;給城市環境造成影響。
對遷出地影響:加強與外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有利於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上海成為人口遷入地原因:經濟發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響: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1)有利影響—人口流動給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為城市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發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為城市經濟結構體制改革深化發展作出貢獻;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城市周圍地區的農、牧、漁、副業的發展;
(2)不利影響:大量流動人口的湧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壓力;加劇城市的環境汙染;給城市的社會治安管理帶來問題;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中國的人口問題及解決途徑:
1、人口老齡化
(1)人口老齡化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齡化狀態,進人老齡化社會。國際上的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狀態。人口老齡化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其人口再生產已進人現代型。
(2)產生的原因:隨著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願生育,使出生率不斷降低,少年兒童的比重也逐漸下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壽命延長,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應上升。(關鍵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為什麼都降低。)
(3)產生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用於老年人退休、養老的費用增加,社會負擔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難、精神孤單等。
(4)解決措施:鼓勵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鼓勵老有所為。
2、人口增長過快
(1)產生的原因:人口再生產處於過渡型的國家,出生率仍然較高,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主要分析為什麼死亡率下降,也可加人出生率高的原因。)
(2)帶來的問題:可能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過度開發利用資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態問題;可能造成糧食短缺,醫療衛生、教育、交通、住房、就業條件改善困難等社會經濟問題;甚至造成社會、經濟、環境的惡性循環。(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是相伴發生的,分析時需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
(3)解決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發展社會生產力,轉變生育觀念,促進人口再生產向現代型轉變。(政策強制見效快,但治標不治本,從根本上還是要提高人口素質,發展社會生產力。)
3、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1)簡述:出生人口性別比指每出生百名女嬰相對出生的男嬰數,通常值域為102-107之間。2000年我國第5次人口普查公布出生人口性別比高達116,2005年1%抽樣調查為118.58,個別省份甚至超過130。出生人口性別比已嚴重失調。
(2)危害: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不僅僅是人口問題,而且是關係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影響著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勢必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和諧社會建設構成極大威脅。
(3)產生原因: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養老保障機制不健全,生育觀念落後,男女不平等現象仍然存在,人為的技術幹預等。(另外,戰爭可使出生人口性別比變小,重工業發展可使其增高,輕工業發展可使其降低等。)
(4)對策:加強非法性別鑑定的監管;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婦女地位,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加強宜傳教育,轉變群眾的婚育觀念等。
2050年世界人口將突破97億
聯合國17日發布了一篇報告,報告中稱:預計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由77億升至85億,2050年將達到97億,2100年將達到110億。
《2019世界人口展望》報告中提出,未來30年新增人口大概一半集中在這九個國家: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剛果(金)、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印度尼西亞、埃及、美國。而印度將在2027年左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未來十年人口增長速度減緩
報告中還指出,未來10年裡,世界人口的遞增速度將會減緩,甚至有國家人口出現遞減狀態,從現在至2050年,至少有55多個國家出現人口減少狀態,國家或地區人口減少10%以上的國家將超過26個。
平均全球婦女生育率由1990年的3.2降至現在的2.5,2050年,平均全球婦女生育率將下降至2.2。
人口老齡化呈現全球趨勢
報告還指出,世界人口繼續老齡化趨勢。到2050年,80歲以上人口的數量將從1.43億增加至4.26億。
世界人口老齡化加劇,同時65歲及以上人口增長速度將達到最快。截止目前,全世界9%的人口超過65歲,2050年將升至16%,歐洲和北美地區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5%。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也就是說:2019年,全球人口每11個人中有一人年齡在65歲及以上;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每6個人中就有一人年齡在65歲及以上;在部分地區,如在歐洲和北美洲,每4個人中將有一個人年齡在65歲或以上。報告認為,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工作年齡階段人口比例下降,增加社會保障壓力。
中國人口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末,中國人口達13.95億,其中不包括香港、澳門、臺灣省及海外華僑。中國香港2018年人口743萬,中國澳門人口66.7萬,臺灣省人口2358萬。
2018年比2017年人口增加530萬,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死亡人口99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81‰;中國城鎮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億6401萬人。
截止2018年,中國男性人口7.13億,女性人口6.82億,0-15歲人口2.48億,16-59歲人口8.97億,60歲以上人口2.49億,65歲以上人口6.66億;60歲以上人口佔比17.9%。
2027年, 印度將超中國成為第一人口大國
2027年左右,印度人口將會超過中國人口,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和中國的人口大概都會超過14億,但是印度人口在繼續增加,中國的人口在緩慢地減少。」
中國生育率水平目前已經很低。雖然專家有不同的估計,但聯合國人口司認為中國的生育水平大概在每對夫婦生育1.6到1.7個孩子的水平。」
世界人口前十國家變動情況及預測 (人口:百萬)
2050、2100中位變差預測
隨著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達一定的時期以後,死亡率也將逐漸提高,人口總量出現下降。「我們估計中國現在人口大約14億左右,那麼到2050年的時候大概減少3100萬左右,大概減少2%左右。」
《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出版。該報告基於1950年至今的235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數據和人口趨勢分析,全面概述了全球人口模式和前景。2019年的修訂還包括至2100年的人口預測,反映了全球、地區及國家層面的系列數據結果。
人口金字塔的判讀方法
人口金字塔圖可以直觀地反映該地區不同年齡段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
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直觀地表示了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層代表一個年齡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兒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長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數量各在總人口中所佔的百分比。
人口金字塔又稱人口性別年齡金字塔,是直觀地表示人口性別和年齡結構的橫列式條形圖,便於說明和分析人口現狀、類型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而可以分析該地區未來的變化趨勢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判讀方法】
某年齡段人口比例突然變小:可能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等導致出生率突然降低,重大災害等導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大量外遷等。
某年齡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可能是就業、升學等導致的人口大量遷入。
男女比例明顯失調:可能是鋼鐵、紡織等對職工性別有一定要求的工廠建設導致的;也可能是戰爭導致大量男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