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維導圖

二、考點詳談
2.1 人口遷移的分類
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自然變化和人口遷移。人口遷移就是一段時間內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範圍內發生改變。按照是否跨越國界分為國際人口遷移(如國際難民、永久性移民和外籍工人)和國內人口遷移(招生、分配等)。
人口遷移一般具備三個條件:
國際人口遷移:
國內人口遷移:
2.2 人口遷移的原因
一般認為,人口遷移是人們對特定環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會的、經濟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綜合反映。
【特別提醒】 自然環境曾經是影響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因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適應、控制力的增強,自然環境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作用正在逐步減弱,社會經濟因素成為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環境仍是影響人口遷移的基礎因素。
2.3 人口遷移的影響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遷出地人地矛盾,保護生態環境;加強與外界的社會、經濟、科技和來好的生活條件,文化聯繫;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但也會導致人更多的就業機才外流,勞動力短缺
(2)為遷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促進了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但也會增加公共設施的負擔和管理難度;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深刻的影響.
(3)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影響人口和人種的分布影響人口年齡結構影響經濟、文化的發展改變遷入地和遷出地的環境人口容量,進而影響人口對資源開發利用的地理分布改變世界產業中心的地理分布,促進了人類生產活動的發展促進了文化擴散和新文化區的形成
三、易錯防範
3.1 人口機械增長的數量和人口遷移量的關係:影響一個地區人口機械增長的因素是人口遷移率,而人口遷移率=遷入率一遷出率,當人口遷移率大於零時,人口機械增長為正,當其小於零時,人口機械增長為負。
3.2 並不是任何情況下,經濟因素都是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例如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產生了大量避居國外的難民,這種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戰爭。
3.3 分析影響人口遷移因素的思路.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具有具體性和複雜性,因此分析某具體案例中的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要注意以下原則:
(1) 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
影響某地人口遷移的因素不止一個,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點分析。一般情況下,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經濟因素是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
(2)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人口遷移因素的分析沒有固定模式來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遷移現象或者發生在同地之間、不同時間的人口遷移現象,它們的原因和動力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同樣是老年人的遷移,美國老年人向「陽光地帶」遷移,主要是氣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國老年人則多出於家庭因素考慮而向成年兒女居住地遷移。
四、知識拓展
4.1人口統計圖的判讀
人口統計圖是根據人口的相關地理數據繪製成的直觀圖形,最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圖,主要用來反映人口構成(年齡、性別、文化、職業等)、數量變化、遷移狀況等。每種圖示的形式不同,其特點不盡相同,而且表現內容在側重點上也有很大差異。
4.2 民工潮
1.產生原因:(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2)城鄉地區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3)國家推出允許農民進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點:(1)主要從山區流向平原,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貧困地區流向發達地區;(2)季節性流動以成年民工為主,「外籍工人」以年輕人居多;(3)流動不穩定;(4)文化素質偏低。
3.「民工流」的變化:一方面東部沿海招工難,出現「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難,紛紛返鄉或向中西部轉移,出現「回流」現象。原因主要是:(1)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質偏低;(2)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遷移,內地城鎮化進程加快導致民工流動方向的改變。
這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 1.2 人口的空間變化的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