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氣候類型及判讀
一、氣候類型分布、成因及特徵:
帶型
氣候類型
分布
成因
氣候特徵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之間
(夏)赤道低氣壓帶、(冬)信風交替控制
終年高溫,分幹、溼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緯20°~30°之間
副高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
北緯10°~2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分旱(10-次年5月)、雨(6-9月)兩季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季風性溼潤)氣候
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和少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帶的影響
夏季炎熱乾燥,
冬季溫和溼潤
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0°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和溼潤
溫帶海洋氣候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大陸內部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
乾旱少雨
亞寒帶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70°
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
夏季溫暖而短促
冬季嚴寒而漫長
寒帶
苔原氣候
環北冰洋大陸沿岸
極地氣團控制
長冬無夏
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內陸
終年嚴寒
全球氣候模式分布圖
全球氣候實際分布圖
二、氣候類型的判讀技巧
(1)定位法: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依據緯度位置判斷溫度帶,依據海陸位置(大陸東岸、西岸或是內陸)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2)定性法:根據區域自然特徵(如氣候特徵、典型植被和典型動物、水文、土壤等)和氣候成因來判定氣候類型。如地中海氣候典型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熱帶草原的典型動物是斑馬等。
(3)定量法: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氣候類型。從材料中提取氣溫和降水要素信息進行判斷,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峰線);12、1、2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谷線)
以「溫」定帶(溫度帶):
熱帶:終年皆高溫:> 15℃;
亞熱帶:冷季最低溫:0℃ < T < 15℃
寒帶:冷季最低溫:< 0 ℃
以「水」定型(氣候類型):
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氣候(年多雨);熱帶沙漠氣候,冰原、苔原氣候(年少雨)
夏雨型: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三、氣候特徵的描述技巧
描述氣候特徵抓住核心三點: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後對氣溫、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別進行描述。
思考方向
滿分術語
氣溫
①氣溫的高低;
②氣溫的年或日較差
終年高溫;終年嚴寒;夏季高溫;全年溫和;
氣溫年較差大(小);最熱月或最冷月氣溫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節分配;
③降水的年際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降水年際變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熱同期;有明顯的旱、雨兩季之分(乾季、溼季之分);降水豐沛;全年少雨
光照
①光照的強弱;
②年日照時數的多少
日照時數長(短),日照強烈(較弱);光照充足(不足)
①氣溫特徵:主要分析最高月氣溫、最低月氣溫和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大於15°C可以認為大陸性較強,氣溫季節變化大;小於10°C表明海洋性顯著,氣溫季節變化小。
②高溫、涼爽、溫和、寒冷:夏季月均溫大於20°C可認為是高溫,小於20°C可認為是涼爽;冬季月均溫大於0°C一般可認為是溫和,小於0°C一般可認為是寒冷。
③降水特徵:主要讀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節變化,估算降水總量。一般來說,月降水量低於10 mm描述時稱為稀少,10~50 mm為少雨,50~100 mm為多雨,大於100 mm為豐富。
四、氣侯形成的影響因素及氣溫降水分布差異的影響因素
(一)氣候形成的影響因素
大氣環流是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一個地方氣候的形成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1.影響因素
(1)緯度位置決定著熱量條件
地表太陽輻射分布規律是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從而劃分出不同的溫度帶。如太陽可直射的緯度範圍為熱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的緯度範圍為寒帶;無太陽直射、無極晝極夜現象的緯度範圍為溫帶。
(2)大氣環流既是氣候的影響因素,也是氣候現象
全球的氣候主要是在不同的大氣環流的影響下形成的。大陸東岸主要是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大陸西岸主要是受三圈環流影響(氣壓帶風帶)。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影響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例如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幹的地中海氣候;中緯度大陸西岸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形成冬不冷夏不熱、全年溼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3)海陸分布影響到大氣的水熱狀況
海陸位置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和溫差大小,沿海地區的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氣候溼潤;內陸地區的氣候大陸性特徵顯著,氣候乾旱。
(4)地形起伏破壞氣候分布的地帶性
地形是一個非地帶性因素,在同一緯度地帶,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範圍內隨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另外,高大的山脈可以阻擋氣流的運行,山脈的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氣溫和降水有明顯的差別。如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特徵的形成就與地形因素有很大關係;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因地勢高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阻擋從太平洋來的西風,在山脈東側出現沙漠氣候。
(5)洋流改變沿岸地區的水熱條件
暖流對沿岸氣候起增溫、增溼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溼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起增強作用;秘魯西岸由於受秘魯寒流的影響,在這裡分布著世界上最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另外,暖流對馬達加斯島東南部、中美洲東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
(6)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能夠影響和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從而影響氣候的形成和分布。另外,人類活動也可以影響下墊面性質,如植被覆蓋情況、水域面積等,從而引起局部地區氣候的變化,形成局部地區的小氣候,比如城市熱島效應等。
(二)氣溫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1.氣溫
(1)日變化:
一天中,太陽輻射最強是正午12時;
地面溫度最高出現在午後1時(即當地地方時為13:00)左右
大氣溫度(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後2時(即當地地方時為14:00)左右。
一天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氣溫日較差一般規律】
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山地(山峰)>平原(山谷);晴天>陰天;
隨緯度增高而減小。
【氣溫日較差具體分析】:
①緯度越低氣溫日較差越大,因為低緯度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較大,太陽高度的日變化較大;
②沿海地區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氣溫日較差小於內陸地區。
③大尺度的地形區,則海拔越高,氣溫日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氣溫日較差大。
④小尺度的地形區:凹地比凸地的氣溫日較差大,因為凹地與地面接觸面積大受地面輻射影響較大。
(2)年變化
一年中,北半球太陽輻射最強是6月份;北半球大陸氣溫最高是7月份;
北半球海洋氣溫最高是8月份。
(輻射最弱為12月,陸地氣溫最低為1月份,海洋氣溫最低為2月份)
【氣溫年較差一般規律】
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
一般隨緯度增高而增大。
【氣溫年較差具體分析】:
①緯度越高,夏季白晝越長,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越小,白晝越短,因而緯度越高氣溫年較差越大。
②陸地比海洋的比熱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陸地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
③同一緯度,海拔越低氣溫年較差越大。
④凹地年較差大,凸地年較差小。【凹地>平原>凸地】
(3)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影響氣溫的思考角度:緯度、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類活動
(1)緯度因素
①緯度對氣溫的影響:全球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如熱、溫、寒等五帶的劃分。
離冬季風源地的遠近。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地形: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②高大地形往往對冷空氣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間盆地、河谷氣溫往往偏高;③背風坡氣流下沉,氣溫升高;④陽坡、陰坡
(3)洋流:暖流能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4)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植被)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5)水文:湖區、庫區、沼澤、溼地等由於熱容量大,故溫差小。
(6)人類活動:城市的熱島效應,大氣的溫室效應,人類營林與毀林、興修水庫與圍湖造田等。
(4)氣溫差異影響因素的判斷
①緯度因素——相距較遠的南北兩地
② 海陸位置(距海遠近)因素——相距較遠的東西兩地
③ 地形因素——距離較近的兩地,氣溫大小有明顯差異。
如果某地冬溫明顯偏高,則可能有地形對冬季風起阻擋作用,常考慮地形因素;如果夏溫明顯偏低,則可能位於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
盆地的等溫線是閉合的,越往中心數值越大:夏季為炎熱中心,冬季為溫暖中心。
山地的等溫線也呈現閉合,中心數值小,夏季涼爽,冬季低溫。
④ 洋流因素——分別位於大陸同緯度東西岸的兩地。
(三)降水的類型及其影響因素
1.形成條件:有充足的水汽;有凝結核;氣溫降低或者氣流上升,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狀態。
2.常見類型:地形雨、鋒面雨、颱風雨、對流雨等。
3.降水量影響因素:
(2)海陸位置
①深居內陸,大陸性強,降水少
②位於沿海,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
(3)地形
①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②高大地形阻擋水汽進入,降水少(如科迪勒拉山系對太平洋進入美洲的阻礙)
③赤道附近地勢高地區,對流減弱,降水少(如東非高原)
(4)洋流
①暖流增溼,降水較多 ; ②寒流減溼,降水較少
(5)植被
覆蓋率高(低),降水多(少)
(6)水文
水域廣,降水多,反之少
(7)人類活動
①城市溼島、雨島效應,多上升氣流,降水多
②植被破壞,地面缺乏保護,氣候乾旱
③興修水庫,降水增多
④圍湖造田,降水減少
4.降水差異影響因素的判斷
(1)大氣環流:首先根據經緯度、海陸位置等判斷兩地所處的大氣環流不同,即受不同的氣壓帶、風帶或季風影響。
(2)地形(迎、背風坡):如果是相距較近的兩地,降水有明顯差異,
(3)海陸位置:若兩地緯度相當,距海遠近不同(兩地之間無高大山地的阻隔作用),且降水季節分布相同,但降水量差異較大。
(4)洋流因素:發生在沿海。主要表現為同緯度大陸東西兩岸的兩地,除考慮大氣環流因素外,一般還要考慮洋流因素的影響。
擴展:霧形成條件分析【重點】
霧形成的條件
常考分析語句
充足的水汽
①臨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
降溫條件
①逆溫;②寒流降溫;
③夜間降溫幅度大(山上冷空氣沿坡下沉,氣溫日較差大等)
凝結核
工業排放粉塵多
相對封閉的地形
地表相對封閉,風力較弱,水汽不易擴散,多霧
【跟蹤練習】
(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Ⅲ)澳大利亞(圖3)某地區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冬季氣溫較低。早年,該地區的礦工經常在礦井裡躲避炎熱天氣,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圖4)。據此完成第1題。
1.該類地下住宅可能分布於圖3所示的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答案】
1.B
1.該類地下住宅分布於「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冬季氣溫較低」「躲避炎熱天氣」的地區。圖中①地為地中海氣候,②地為熱帶沙漠氣候,③地為熱帶草原氣候,④地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②地符合這一特徵。故選B。
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和中國海南的文昌都是世界著名的航天發射中心,下圖是兩地的位置和氣候資料,據此完成下面第2題。
2.關於庫魯和文昌氣候敘述正確的是
A.兩地均為雨熱同期
B.文昌氣溫年較差比庫魯更大
C.兩地多雨期均受信風影響
D.庫魯9月受副高影響降水少
【答案】
2.B
【解析】
2.本題考查氣候特徵的差異,據圖分析文昌位熱帶季風氣候,庫魯為熱帶雨林氣候,二者相比文昌氣溫年較差比庫魯更大,B正確。庫魯降水量集中在3-6月,高溫期7-9月,雨熱不同期,A錯;文昌主要受季風影響,庫魯受赤道低壓帶的影響,C錯;庫魯緯度低不收副熱帶高壓帶的影響,造成9月降水少的原因是此時赤道低壓帶位於南半球。D錯,故選B。
(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Ⅱ•節選)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雲南省賓川縣位於橫斷山區邊緣,高山地區氣候涼溼,河谷地區氣候乾熱。為解決河谷地區農業生產的缺水問題,該縣曾在境內山區實施小規模調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賓(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廣節水措施,當地農業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來,賓川縣河谷地區以熱帶、亞熱帶水果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業蓬勃發展。
3. 說明地形對賓川縣河谷地區乾熱氣候特徵形成的影響。(8分)
【答案】
(2)賓川縣位於溫暖溼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氣流,氣流下沉過程中增溫且谷地熱量不易散失,導致熱(氣溫高),同時不易形成降水,導致幹(降水少)。
【解析】
(2)該地位於我國南方地區,本為溫暖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但山高谷深,深谷的兩側為高山,高大的山脈阻擋了海洋暖溼氣流,當暖溼氣流翻越高山後,氣流下沉,在下沉過程中隨著海拔的下降,氣溫不斷上升,同時氣流下沉升溫造成水汽難以冷卻成雲致雨,下沉氣流成為乾熱風,使谷地氣候變得又幹又熱;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閉,熱量難以擴散,導致谷內氣溫更高。
(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Ⅰ)我國某地為保證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採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下圖中的曲線示意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此完成4—5題。
4.該地寒冷期
A.最低氣溫高於-16℃
B.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C.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D.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一致
5.該地可能位於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答案】
4.C 5.D
【解析】
4.由上題判斷可知,①表示豐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③表示豐雪年平均氣溫日變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氣溫日變化。由圖可知,①②兩曲線上下差異大,③④兩曲線上下差異小,故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不一致。材料給的是平均氣溫,不是最低氣溫。故選C。
5.由圖表可知,該地寒冷期最低氣溫可以接近-16℃,說明地理位置上較靠北,可能為華北北部、東北或西北;該地達到一日之內溫度最高的時間是北京時間16時左右,而當地時間應為14時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氣溫達到-16℃左右,結合所學知識可判斷,應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即該地可能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故選D。
(2019年北京卷)平頂山市地處豫西山地向黃淮海平原的過渡地帶。圖2為該市各觀測點年平均降水量圖。讀圖,回答第6題。
6.導致該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太陽輻射
B.海陸位置
C.植被覆蓋率
D.地形條件
【答案】
6.D
【解析】
6.太陽輻射主要影響氣溫,不直接影響降水量,A不對;從圖中看,平頂山南部和北部的海陸位置差別不大,B不對;降水多少影響地區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不是影響降水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C不對;根據材料,「平頂山市地處豫西山地向黃淮海平原的過渡地帶」該市南部是山地,對海洋水汽抬升明顯,降水多,北部為平原,降水少,D對。故選D。
【點睛】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等,大氣環流是主要因素,決定著降水多少的大尺度的空間分布規律,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影響著降水的地方性分布規律。地形對降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迎風坡對氣流的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多,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較少。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及時看到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獲取更多學習資源請點擊【閱讀原文】為了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的更多精彩推送,請四連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