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是第31個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達到50億。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1990年聯合國根據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屆會議的建議,決定從這一年起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
1990年聯合國決定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聯合國秘書處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在名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重點》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儘管世界人口正邁向老齡化,且增長速度放緩,但預計仍將從目前的77億增加到2030年的85億、2050年的97億,到本世紀末可能達到近110億的峰值。
《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重點》的最新報告中指出,世界人口正邁向老齡化,且增長速度放緩
6月11日是中國人口日,國家統計局表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6月11日是中國人口日,國家統計局表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健康中國 2020」戰略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從性別結構上,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從年齡構成上,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從城鄉結構上,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從性別結構上,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從年齡構成上,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日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下稱「報告」)顯示,從2035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佔總人口比例近30%;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佔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從2035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
人口是反應一個國家國情國力的重要依據,涉及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及社會各個方面。對於人口統計調查,我們每一位公民都當給予支持和關注。人口數據的統計調查主要有三種方式:(1)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開展一次,在尾數逢「0」年份進行,普查數據在《中國人口普查資料》上發布。(2)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在尾數逢「5」的年份進行,調查數據在《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上發布。(3)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量約佔總人口的1‰,除普查年份和1%人口調查抽樣年份外,每年進行一次,調查數據在《中國統計年鑑》和《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上發布。
人口數據統計調查主要方式:全國人口普查、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
2020年,我國將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通過開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將把中國人口的總量、結構和分布等人口「家底」進一步摸清楚,為制定「十四五」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普查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普查對象是普查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普查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2020年,我國將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