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是第31個世界人口日。1987年的今天,地球人口達到50億。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1989年,在聯合國發展規劃署理事會建議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喚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的關注。
長城新媒體 製圖
世界人口日的由來
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月11日。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達到50億。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1989年,在聯合國發展規劃署理事會在其第89/46號決定中建議國際社會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以便把重點放在緊迫性的人口總體發展計劃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
1990年聯合國根據其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屆會議的建議,決定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據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為第一個「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達到70億。
世界人口發展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1999年初公布的統計數字向人們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長的歷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億,1927年增長到20億,1960年達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上升到50億,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達到60億。人口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
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開羅召開的第三次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來自182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第一次將人口問題與可持續發展聯繫起來。會議最後通過了《行動綱領》,呼籲各國加強在人口與發展領域的合作,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估計,目前世界人口每年增加8300萬。假定生育水平將持續下降,根據中位變差預測,世界人口仍然將在2030年達到86億,在2050達到98億,在2100年達到112億。
中國人口發展
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
全國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22459737人,佔16.60%;15-59歲人口為939616410人,佔70.1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佔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佔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29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36個百分點。
2015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從年齡構成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109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87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6.3%;60周歲及以上人口22200萬人,佔總人口的16.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佔總人口的10.5%。
關於人口那些事兒
每一秒鐘,世界上平均有4.2人出生,1.8人死亡。據估計,到2050年,世界上7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裡。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世界大約有18億人年齡在10歲到24歲之間,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年輕人群體;30歲以下的人則佔世界總人口的52%。
1、世界人口的增長
1830年,世界人口達到第一個10億;而後一個世紀過去了,1930年突破了20億大關;1960年達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達到50億;1999年達到60億;2011年達到了70億。
2017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顯示,世界人口數量預計2030年將達86億,2050年達98億,2100年達112億。
2、世界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第一名:中國14億佔世界總人口數:18.82%。
第二名:印度13.26億佔世界總人口數:18%。
第三名:美國3.2億佔世界總人口數:4.42%。
據聯合國預測,到2027年左右,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並在2060年達到16億人口的峰值。
3、世界人口最多的家庭
印度米佐拉姆邦男子齊奧納·查納是世界最大家庭的戶主,他和他的39位妻子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他有94個孩子,14個兒媳和33個孫子,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家庭。齊奧納說:「即使是現在,我也很願意繼續娶妻,擴大我的家庭。我有這麼多親人可以去關心和照顧,我覺得我是個幸運的人。」
4、世界人口最少的國家
據外交部關於梵蒂岡城國國家概況2017年1月更新的資料顯示,該國常住人口約800人,義大利人為主,佔世界人口比例0.0001%。而2011年的數據顯示,梵蒂岡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572名梵蒂岡人中有306名外交官,還有86人是瑞士衛隊成員,此外還有73名樞機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岡護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岡。
5、世界人均預期壽命
1990年64.2歲
2019年72.6歲
2050年可能增加到77.1歲
6、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
據世衛組織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在不同性別的人口中,日本女性和瑞士男性的預期壽命為全球最長,達到86.8和81.3歲。
獅子山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為世界最短,分別為49.3和50.8歲。
7、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到2050年,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將達到近4000萬,而那時日本的總人口可能減少到1.05億左右。25-64歲的勞動人口可能只有4500萬,每1.1個勞動力就要供養一名老年人,而目前這一比例是1.8,為全球最低。到2100年,日本總人口可能只剩約7500萬,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就佔約2600萬。
關注人口問題,共建美好家園
面對有限的地球資源和日益嚴峻的環境、氣候問題,人口繁榮增長,人類平均壽命變長,雖然意味著人類作為一個整體還將持續發展下去;但也讓資源分配、福利、就業、經濟增長等問題凸顯出來,成為不少人口大國政府關注的緊要議題。
人口不斷增長給地球帶來了極大負擔。在數萬年或更長的地質時期,人類一直在不斷動用地球的不可再生資源「儲蓄帳戶」,消耗和汙染資源,包括含水層、冰蓋、肥沃的土壤、森林、漁業和海洋等。而且,富裕國家的消費也與其人口不成比例。環境智庫世界觀察研究所提供的數據稱,為了滿足生活所需,地球上每人需要1.9公頃土地,而美國人平均用地約9.7公頃。如果都以美國人的標準生活,那麼,地球最多只能養活目前約五分之一的人口——15億人。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水資源至關重要。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成年人每天需要不到1加侖(約4升)水。但數據顯示,部分國家每人每天消耗的淡水量要遠遠超過1加侖。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世界供水總量(包括淡水湖泊和河流)約為91000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21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45億人缺乏有管理的衛生設施。即便在工業化國家,水源也可能受到病原體、肥料和殺蟲劑、重金屬等的汙染。
此外,人為驅動的氣候變化是壓倒一切的威脅,人口增長明顯加劇了這種威脅。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估計,要實現本世紀將溫度上升限制在2℃以內的目標,需要到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70%,並在2100年前將其近乎消除。IPCC表示:「從全球角度而言,經濟和人口增長繼續成為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雖然我們現在無法準確預見人類的未來,但可以確定的是,水和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作為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一員,大家都應儘可能地節約地球資源。
(據中國經濟網、國家統計局網站、津雲網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