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2020-07-25 新月佔星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編者按】人類進化的前方是什麼? 這兩年,一個不斷被談及的話題是:意識進化在加速。可是,為什麼?意識進化真的在加速嗎?意識真的在進化嗎?以及,究竟什麼是進化?至少在生物進化論者看來,生物進化並不意味著進步,除了適應生存的能力,人類並沒有貢獻其他價值。 人們常用「覺醒」來描述意識的進化,不過,在NCGR主席阿蒙德·迪亞茲看來,覺醒與進化有重合,但並不完全一致——因為覺醒意味著一種「高峰體驗」和身份感的持久轉變,但進化意味著「穩定」,即創造一種「穩定的結構」。 今年8月,阿蒙德將會為中國的朋友們帶來4節相當學術硬核的佔星課,也是市面上幾乎見不到的關於佔星學歷史、流派,以及佔星學與人類意識進化工作原理的討論學術課——超個人整合佔星學(點擊查看)。 作為「超個人整合佔星學」的研究專家,阿蒙德說: 我們在白羊時代的鐵器時代見證了自我的分離,在雙魚時代之初的黃金時代,誕生了古希臘哲學、諸多影響深遠的信仰體系……直到19世紀播下人文意識的種子,這個迄今為止最後一波產生重大影響的意識,我們發現進化在加速—— 現在,我們開始進入所謂自我實現或整體意識,繼而來到超個人或集體意識。 新意識的創造,是我們與星體共同完成的。從三王星的發現,到近年來被大量研究的小行星,我們曾走過了怎樣的意識進化歷程?我們又在朝著什麼方向前進?希望阿蒙德這篇三王星與人類意識進化的研究硬文,可以給你不一樣的洞見。


01 天王星帶來了怎樣的意識進化?


佔星學對文明變遷和進化的理解多集中於佔星大紀元(基於極點的歲差),人類早期階段的緩慢展現,也許延續了很多個這些佔星紀元。

然而隨著進化加速,佔星師開始需要一種不同的工具來衡量進化。比如,工具之一就是外行星的出現。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在天王星被發現的同期,集體對進化本身的理解上也邁出了意義重大的一步。現代人可能難以想像,直到不久前,人們還認為宇宙大部分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比如柏拉圖假設大地、天空、也許還有人類都是一個永恆一體的一部分。

本地的事物變化,但宏大的計劃一如既往,總是或多或少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傳統時代的哲學和宗教總是強調發現永恆的宇宙法則,並要與它同頻生活。少數教派則不這樣認為:他們要在時間中加入確定的起點和終點

有趣的是,大約就在天王星進入公眾視野的時候,我們對進化本身的理解開始演化:

  • 地質學家發現了大地中的變化,提出過去地球上的萬物截然不同。
  • 巖石層中發現了石油,意味著生物進化。
  • 天文學家開始假設宇宙是從一個獨一無二的起點擴張而來,暗示著一個進化的宇宙。
  • 我們的頭腦接受了眾多種進化的可能後,心理學家開始考慮意識本身是否可能出於進化之中。佛洛依德、皮亞傑等西方心理學家描述了從出生到承認的進化。


同期,那些追尋東方的人們,發現意識進化的模型(宇宙進化模型)早已存在——意識進化理論學者如克萊爾·格拉夫斯、唐·貝克、克里斯多福·考恩、肯·威爾伯、艾倫·庫姆斯以及詹妮·韋德,他們最近的研究,已經為這一進程繪製了一系列深入而詳細的地圖。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02 如何利用佔星實現個人進化?


安德烈·科恩在他的著作《進化的覺悟》中提到,由於「覺悟」包含了超越對小我的認同,「進化」包括了創造更包容的意識結構,所以我們變得有可能認同進化過程本身。根本上,我們就是進化過程

只有當我們認識到了進化,我們就有機會真正引導這個過程,去有意識地創造宇宙。我們不僅在成為那個參與其中的個體,我們也能共同塑造集體的現實。不僅是我們自己和宇宙意識在進化,我們進化的意識,也會讓自省式的理解和力量更上一層樓。

結合佔星學,我們開始承認我們在佔星象徵中的創造性作用;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不僅發現了行星、星座或其他的意義——我們其實也共同創造了那種意義。

著名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超個人呼吸的提出者,斯坦尼斯拉夫·格羅夫注意到,在個人層面,個人的改變和成長常和佔星的行運和類型相關。他在超個人心理學著作中說,在激烈的治療中的各種體驗,往往會呼應個人正在經歷的相關佔星行進。

當然,佔星師知道,佔星行運和推進是內在狀態和外在環境互連的。但是強調深層經驗的工作,代表了觀點的轉變:一個人可以看到重大行進來臨,並主動此作為一個機會參與經驗治療。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佔星師可以鼓勵來訪者真正採取積極的方式面對行進——通過帶出某個行星配置最具挑戰性的面向,來增強行進效果。我們可以帶著覺察和對自己的慈悲踐行這種方法,這會幫助個人最大程度地發揮行進所蘊含的潛能,由此推進他們的個人進化旅程。


03 行星行運如何影響集體進化?


這樣的方法也可以適用於集體的文明進化。

當我們考量一個重大世俗行進時,比如2012-2015年期間天王星/冥王星的四分相,或外行星之一行進某個星座,我們看到了相關徵象所描述的個人和文明領域壓力增加。

例如,上世紀70年代,冥王星行經天秤座,適逢關係模式的重大變革,而2008年進入摩羯座時,社會結構開始面臨重大壓力。認知/情感和心理/靈性的準備部分,會加速意識進化新階段的發展,和現存結構由低到高變動,但他們其實更常被「生活狀況」的變化觸發。

有力的世俗行進帶來了生活狀況的部分變化;因此,這些行進也許有助於我們,確定集體意識進化(或可能退化)的機會。正如行星的升溫與降溫能影響生物進化的變化,外行星的行進也許暗示了一種外部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又需要集體意識做出改變。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因此,知道我們何時在接近集體進化的窗口很重要

這個重要節點通常對社會和個人非常混亂,因為迎向改變通常會遭遇強烈抵抗。那些創造新意識模式的人們常在一開始遭遇誤解和孤立。也許對於佔星諮詢師最重要的是,雖然他們關注眼前的議題,但他們也許幾乎沒有時間,或傾向去反省更大的進程。

如同個人行進一樣,我們可以期待,並決心有意識、且積極地與世俗行運有更多合作。


04 海王星帶來了怎樣的意識進化?


1846年,海王星的發現標誌著意識的變化。海王星關於邊界的消融,在西方,我們可以看到這股能量朝著幾個方向運作:

  • 首先,海王星當然呼應了人文意識的世界觀。19世紀先驗論者,如艾默生和懷特曼,代表了這種世界觀發展的重大進步。與自然和所有人的合一感,是他們作品的標誌。
  • 唯靈學說在19世紀晚期達到巔峰,這是海王星滲透特質的明顯例子。
  • 唯靈學說的同期與之後是神智學和人智學,以及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其他運動,這些為20世紀後期新世紀運動奠定了基礎。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在所有這一切之中,我們看到了一種包容的靈性觀點,更多崇尚個人體驗。海王星/人文化的世界觀的這一面整合了一種靈性的視角,不僅抵制當時強大的物質偏見,而且挑戰了當時的主流意識。


比如,林肯和達爾文出生於同一天,當時天王星停滯,兩人都挑戰了區分和隔離。這種更世俗化的人文觀點全面影響了各種社會運動,包括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關注勞工、婦女選舉權的運動。

隨著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人文意識價值的影響力開始真正提升,各種運動萌芽,倡導社會的包容性以及尊重多元——就像新世紀運動在靈性領域倡導同樣的價值觀。

我們可以看到海王星的發現,對應一種新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觀既非傳統一樣依賴外部權威,又非現代派痴迷於進步和發展。這種新世界觀兼容並蓄,尋求推倒人與人甚至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城牆,尊崇多樣性,但承認根本的合一。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也許很多讀者難以接受這真的是看待世界的新方式,是意識的進化飛躍,但這不僅是最新的發展,也依然相對罕見。

然而,海王星不僅激發準備迎接進化飛躍的人們。對於那些緊緊抓住現代物質世界觀的人們,海王星意味著強化這些價值觀。

那麼進化改變必需的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看一看最凸顯的三個當代西方世界觀潮流,我們看到傳統之後是現代,現代之後是人文意識。進化的步伐必須逐一開展,所以直接從傳統跳到人文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文世界觀可以生根的社會只能是:其中有一大批人已經通過現代的眼光看到了世界。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05 冥王星帶來了怎樣的意識進化?


1930年冥王星的發現被佔星師視為新紀元的開始,我們在個人和全球層面對改變有了新的理解。

冥王星代表了激進而根本的轉變過程:死亡與重生,挖掘和處理被遺忘和壓抑的心理素材

在個人層面上,冥王星的進程也許會帶來更核心或靈魂的方向,雖然這顆行星是否關聯某個特定的進化階段有待商榷。但冥王星在轉變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冥王星進入處女座和20世紀60年代天王星-冥王星的合相,激發了很多人從現代向人文世界觀轉變。雖然真正向人文意識階段進化的人們數量有限,只有大約10%的人口,但這一小部分人具有超出其數量的影響力,意味著時機已經到來。

人文世界觀在很多方面比傳統或現代世界觀更適合我們的時代。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處女座是服務的星座,冥王星在處女座深刻地改變了我們對服務的態度。例如,過去非洲移民在美國曾為奴,20世紀50年代其主流形象仍停留在服務的地位——女僕、酒店行李搬運工,或司機。

處女座帶有強烈的陰性能量;事實上,它也許被視為陰性力量的星座。冥王星在這個星座期間,女性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進入大學,開始在工作中爭取平等的地位。

我們可以看到冥王星在處女座的行進對應的壓力結合了一種進步而個人化的世界觀,可能產生足夠的力量,使得大量個人轉向人文的觀點——即集體進化。處女座的冥王星並不保證文明的進化。

順著20世紀60年代的故事往前走一點,我們又看到了冥王星在天秤座的時期,對西方世界關係的轉化式影響。冥王星/處女座呈現出社政議題,而冥王星/天秤座將轉變延伸到了關係中,隨著婦女更多加入工作大軍,關係模式開始變化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對於那些已然飛躍到人文觀點的人們,他們關於工作和社會地位的價值觀拓展到了伴侶關係,創造了各種交往的新方式,在關係中重視包容和平等。關係領域繼而趕上了已在其他領域落地的人文世界觀。

另一方面,涉及到更傳統的社會和個人時,天秤座的冥王星對應向現代意識的轉變;離婚法帶來自由,婚前同居或不結婚同居普遍盛行,以及單身獨居都標誌著個人的新自主權,允許他們在關係中遵循自己的方式。

海王星的發現適逢向人文意識轉變的潛在機會,雖然一開始少有人採用了新的世界觀。冥王星在處女座行進時期,產生了足夠的張力和變化,吸引了許多人走向人文世界觀,至少在那些已經達到現代意識高峰的社會中是如此。

冥王星接下來在天秤座的行進幫助將關係領域——往往是個人發展中落後的部分——帶入人文意識的軌道。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已經確立人文意識的人數相對較少,這種世界觀在過去的50年中影響建增,隨著時間流逝,有望吸引更多人。

集體中意識變化的進程逐步發生;每個重大行進都開啟了進一步擴展新世界觀的大門,雖然最終結果總是取決於受影響的個人。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06 小行星的爆發,最新的意識進化是?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也許呼應了新意識結構的顯現。

然而,每當我們準備好迎接一次意識的飛躍,你不能總期待會有顆行星突然出現……尤其是過了某一點之後。更重要的是,目前進程正在加速,我們也許需要一種不同的方式。比如,近年來佔星師們開始被新的小行星淹沒了,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現在就超過了13,000顆。

這些小行星依據個人、物體甚至是流行文化偶像命名(有一顆小行星叫巨蟒劇團)。顯然,每顆小行星並不代表著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的一個特殊的意識水平(那會相當於13,000個脈輪)。

雖然在過去,行星和/或黃道星座也許與進化階段一一對應,但小行星的龐大數量暗示著,那種象徵——每一次有意識飛越就會有星體被發現的徵象,本身已經進化更新了。我們或許正在從龐大的行星隊伍中,發展出選擇自己的象徵符號的能力。就像這個水瓶座時代一樣。

隨著我們的進展,我們也許會發展日心佔星學,甚至銀心佔星學,來表達我們進化的宇宙意識。

200年人類生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到底有多快

展望未來,我們遭遇了一種獨特的情況。承認我們是進化過程的一部分——我們就是進化過程——我們所處的狀態能第一次有意識地引導這個過程。我們不該等待或回應變化,我們有潛力朝著我們選擇的方向前進。

意識進化總是走向更包容、更慈悲和更複雜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並據此在其中行動,而佔星完美地向我們展現了生活中的哪些領域將準備好迎來潛在的變化。

有鑑於此,我們在個人和集體層面要如何反應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帶著焦慮或期待坐以待變,或者認識到我們的潛能,去投入和積極參與進化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小行星撞地球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專家:它們倖存了下來!
    6600萬年前的一天,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向墨西哥海岸,這就是著名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我們所說的白堊紀-古第三紀(K-Pg)大滅絕,這場空前的災難殺死了世界各地的物種。海洋中四分之三的動物以及除了鳥類以外的所有恐龍都在這次大滅絕中死亡。那麼小行星撞地球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實際上,在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中,植物和樹木倖存了下來。
  • 人類現在還在進化嗎?
    研究發現,這種多樣性往往在人群之間有差異,但在同一個人群中相對穩定。比如,歐洲人群中金色頭髮比較多,東亞人群中金髮就非常少。東亞人群經歷了數萬年歷史,金髮在人群中的比例也並沒有改變。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各種特徵都相對穩定,沒有什麼變化,進化的腳步仿佛就停下來了。人類到底有沒有在變化,並不容易觀察。
  • 人類還在進化的鐵證,手臂上的一條血管,告訴我們人體還在改變
    從大約40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第一個單細胞生物到現在,地球生物已經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滄海桑田。直到200-300萬年前,在非洲大陸上,一隻古猿站了起來,嘗試只用後肢行走,並且嘗到了甜頭。後來,越來越多古猿站了起來,他們的雙手也愈發靈活,並且通過吃烤熟的肉,促進了大腦的發展。
  • 人類根本沒有停止進化的腳步,多出的一條動脈,新生兒都有
    人類這種動物自起源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了幾千萬年的歷史,人類從最開始的類人猿,到後來慢慢進化成直立行走的智人,再到後面慢慢的開始學會使用火,製造工具,構建家園,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再到現如今的現代智能化社會。
  • 宇宙到底有多神秘?小行星16Psyche:10000萬億美元
    ,但是我們人類並沒有揭開所有的科學秘密,現在仍然還有很多科學前沿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對於這些領域,人類幾乎是一無所知。首先為大家介紹的是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看法的那些發現,我們將看到這些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地方,實際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並且將向大家展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論。
  • 為何人類幾萬年進化出高等智慧,而恐龍統治地球近2億年也沒有?
    ,2500萬年前靈長類演化出早期古猿,200萬年前出現猿人,這都是一環扣一環,少了任何一個環節人類都不可能出現。 生活方式對人類的影響 人類進化出高等智慧充滿了各種巧合,首先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了暴力統治地球的大型恐龍。
  • 200秒完成6億年的工作,量子計算機「九章」到底有多牛?
    也就是說九章量子計算機只要花200秒就能處理好的事情,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計算6億年。200秒只是短短一瞬,但6億年早已是滄海桑田。大家可能聽太多量子計算這個詞了,量子計算到底比電腦計算機強在什麼地方?其實很簡單,它就是算的快,有多快,快到就是,給你舉個例子,比如說因數分解,大家可能小學,中學生都學過因數分解,是吧?比如說我告訴你一個數,問你它等於哪兩個數的乘積,你要告訴我,比如說15=3×5,是吧?這很容易算,但是我如果告訴你更大的數呢?
  • 假如恐龍沒有毀滅,那還會不會有現在人類呢?
    我們都知道,恐龍曾經是地球的霸主,而且支配著全球的陸地生態超過1.6億年,直到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才消失。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但普遍認同的都是小行星撞擊說。因為,所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發展都是需要資源的,而恐龍時代,可以說,陸地上都是恐龍的世界,其他的大部分動物物種根本沒有生存繁衍發展的資源,而且恐龍的霸主地位長達1.6億年,也沒有被取代,可以想到恐龍的群體有多強大。而人類是怎麼出現的?
  • 是人類消滅細菌?還是細菌奴役人類?6億年前空白文明誰來主宰?
    人類誕生不過十幾萬年前,那麼問題來了,人類進化才這麼點時間,寒武紀到地球形成,40億年就什麼都沒有嗎?空白的?到底是誰在主宰那個空白時期?誰製造了生物文明?生物大爆發到底誰在主宰早期地球文明地球誕生46億年,早期的地球是不穩定的氣體和不穩定的地質環境,我們現在往多的算,10億,地球用了10億年的時間恢復穩定,實在覺得不夠,那就地球用了20億年的時間恢復穩定,那麼問題來了,這剩下的20
  • 假如人類滅亡了,幾億年後地球上會不會再次進化出人類?
    問答中提到的幾億年,差不多就是極限了。地球上的水溫到了100度,以水為基礎的生物還有多少能生存?時間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世界不會給生物無數次改變自己的機會。 否則細菌也不會存在幾十億年,鱷魚存在了上億年也沒有變成鱷魚人。今後也不會,因為鱷魚的進化指向只是適應生存環境。 地球上重新出現人類有兩種途徑,就是下面兩種情況。
  • 每200年就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青海隕石空爆則是一次警告
    一般情況下,50米至100米直徑的小行星大約100至200年會光顧地球一次,這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相比之下,青海小行星空爆只能算一次警告,我們需要建立小行星預警機制,然後才談得上攔截小行星。發生在青海上空的小行星空爆事件已經過去數天,但該事件在天文學界帶來的影響仍然持續,因為這一次撞擊、空爆符合兩個條件:第一,沒有預警;第二,沒有墜落到城鎮。這兩個條件使得墜落青海的小行星很快就被人遺忘了,因為沒有造成傷亡。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中早有記載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也不知,那就是恐龍到底是冷血動物還是恆溫動物。現在主流說法是一部分是冷些,一部分是恆溫,這個觀點很奇怪,假如是冷血動物,按照現在恐龍骨骼大小,長那麼大需要百年;如果是恆溫動物生長速度就會很快,類似於人類,但是恆溫動物有一個問題,假如是恆溫動物,那恐龍就需要消耗很多食物,就算一天消耗200公斤食物,那也不夠吃啊。
  • 2880年有一顆小行星會撞擊地球
    因此有科學家又提出了新想法,地球可能將在2880年滅亡。據說在2880年的時候,會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它一直保持著完整並且在前往地球的路上,怎麼樣才能真正阻止它這是科學家共同研究的一大課題。不過後來專業研究小組發現這個小行星有著極快的旋轉速度,實際上在這樣的速度下小行星早就分解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是安然無恙的。
  • 生殖意識的產生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
    生殖意識不僅僅是人類交配行為的產物。相反,它還反過來極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交配行為。在 1997 年出版的《性愛的樂趣》(Why Is Sex Fun)一書中,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認為人類的性行為具有特殊性。很多時候我們做愛的動機不是繁衍後代,而是消遣娛樂。不過人們太過於關注書中對於性高潮和性愛技巧的介紹,因此忽視了戴蒙德的核心觀點。
  • 一百萬年後人類會進化成神?
    若是自然進化,一百萬年後人類同現在沒大的區別;如果人類自主進化,一百萬年後經過生物改造的人類將同現在的人類大相逕庭,甚至沒有任何相同點。一,自然進化。雖然猶太大學的亨利·哈彭丁經研究發現:人類基因組中有大約1800個基因呈加速進化狀態,這一數目佔整個人類基因組的約7%。
  • 機器智能將是人類意識進化的巔峰?
    一方面,我們喜歡猜想人類的進化演變將引領至何方,思考未來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以後的科學技術將會如何;另一方面,我們幻想著遇到宇宙中比我們進化程度更高的外星人。最近,這兩種想法開始融合。圖源:Medium這些未來預測中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味:我們理想中完美的機器智能是這樣的(雖然我們沒有掛在嘴邊):「ta」的形態不是人類般的血肉之軀,而是堅不可摧、數據化和讓全人類臣服的智能機器。
  • 100萬年後,人類可能會進化出這4種形態,你更喜歡哪種?
    2020年災難不斷,讓很多人心力交瘁的時候有科學家提到,或許未來人類能夠躲避災難實現永生。長生不老似乎是每一個人的夢想,由於疾病纏身,很多人不想年紀輕輕死亡,只不過人類壽命有限,根本無法改變這一切,進入宇宙中被所謂的光速和壽命限制人類探索宇宙,這時候有人提到了一個問題,如果人類在未來能夠持續進化,100萬年後的人類會是什麼模樣?
  • 恐龍到底是怎樣滅絕的?另外一種說法讓我們感到更加害怕
    然而人類誕生的時間並不長,那麼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是什麼樣的呢?當然,地球在那個時候也有它自己的主人。在人類之前,地球的主人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恐龍。恐龍誕生於兩億年以前,恐龍誕生以後,整個地球經歷了一場長達200萬年的大雨,在這場超級大雨之後,地球的生態結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而恐龍正是他那個時候從地球上崛起。
  • 神話女媧造人,達爾文進化論,來自外星球,哪種人類起源更靠譜
    女媧造人造物後,又過了很多年,人類變成了自然界最有智慧,最有能力的統治者。人類也由於本性而相互依賴,逐漸以繁衍的族群為基礎發展為群居,形成母系社會。鑽木取火產生後,人們開始團體圍獵,男性優勢凸顯,又過渡到父系社會。
  •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未來會到哪裡去?
    「到底」來自哪裡。既然到底,就從最早的原始生命說起,因為那才是最老最老的「祖宗」。地球上一切物種都是進化出來的,如果一定要追溯到源頭,那就很久遠了。生命起源是什麼,現在科學界也還沒有定論,有三種假設。一種是天外來客,就是最原始細菌孢子來自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