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報The Sun News
關注微信號每天收聽我們的消息
太陽報為您推送精品閱讀
鵝頸藤壺(goose barnacles),有著彷佛鱗甲般的組織以及細長而粗糙的身體,又稱龜足,看起來醜陋倒胃口,滋味卻是鹹鮮十足,是伊比利半島上的著名珍饈,肉質柔軟、海味飽滿,備受廚師喜愛,稱之為珍饈,除了味道誘人,採集過程也與眾不同。
想品嘗美味 得冒著生命危險取得
採集鵝頸藤壺相當危險,它們只生長在海浪與巖石交會陡峭石壁縫隙中,而且靠近冰冷的海平面,也就是說漁人必須在漲潮前,垂降到峭壁底下,一邊避開海浪,一邊舉步維艱地穿越顛簸的礁石,冒著生命危險取下緊緊黏在石頭上的龜足。得來不易,售價自然可觀;平時在歐洲餐廳每份最貴要價100歐元,每到重要節慶,每公斤拍賣價更高達300歐元。
清蒸就很美味
烹煮龜足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本身的鹹鮮滋味跳出來。在清蒸、慢燉或川燙之後,只要剝除堅硬的黑色外殼,露出來的螺肉即可享用。「如果」你夠幸運能吃到剛採集到的新鮮鵝頸藤壺,不妨直接生吃試試。不過,底下呈現鱗甲狀,像是獸爪般的部分則不可食用,但是吃的時候可以捏著方便咬食。
英國名廚 Gordon Ramsay 的西班牙小食風鵝頸藤壺
他拿著剛剛採集到的新鮮龜足,就地在海邊料理起來。首先沿用傳統做法將海水煮滾,並倒入些許橄欖油與月桂葉,花幾分鐘將鵝頸藤壺燙熟,趁溫熱時剝除外皮。接著爆香紅蔥、月桂葉、胡椒(因為龜足本身已有鹹味,就不加鹽了!),再淋上雪利酒、幾大匙鮮奶油並煮滾,擠上一顆黃檸檬汁,整塊檸檬皮也一起丟進去煮,視情況加入幾大匙川燙龜足的湯汁以稀釋醬汁。最後取出檸檬皮,倒入鵝頸藤壺,撒上新鮮巴西裡便大功告成。各種貝類中,鵝頸藤壺的鮮美程度據說是數一數二,實在令人想一嘗究竟。而透過認識這樣食材,也再次讓人對世界之大,物種之豐富,感到嘆為觀止且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