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似乎對於佛手,主要做法一是炒菜,像是平常炒貝類,或者類似大家小時候吃扇貝那樣,直接煮煮沾點醋就吃了。
白灼藤壺
歐洲人對於鵝頸藤壺的做法則更為多樣,雖然看起來似乎未必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吧。。。。西紅柿燉水產總覺得好像是有黑暗料理的感覺......
船殼上僅次於藤壺的就是牡蠣了,長久以來,牡蠣都是中西方美食,只是對於船舶而言,這也是個令人頭疼的生物。
牡蠣在船體上也不少見
牡蠣怎麼吃,這個應該不用我們多說了吧,煎炒烹炸燉,生的熟的都不錯。。。對了,哪位大佬告訴我為啥家裡做軟炸牡蠣總是軟踏踏的,飯館是怎麼做到的?
蠔是個好東西,而且西方認為這貨有催情作用
當小編知道西方人用牡蠣指代女性某器官之後,突然對於小學課文用《我的叔叔于勒》大惑不解。。。。。有些隱喻真的是。。。。好吧你們想想課文裡描述的畫面。。。當年上課餓的時候真是流口水啊。。。。
燒烤必點的蒜蓉牡蠣
與牡蠣競爭第二名,總量上差不多的是海虹,這種殼很鋒利,味道其實一般的貝類在船體上附著的也很多。
船殼上密密麻麻的海虹
其實很多時候船體附著的海虹比牡蠣更多,但是畢竟這貨似乎不太好吃。。。。。而且作為一款廉價海鮮,這貨似乎作為點綴比直接吃更好。這貨也被稱為淡菜、海雞蛋等等。
可能是含水量較小吧口感上不像其他貝類那麼鮮嫩
事實上,船殼上有時候還會小規模附著一些其他貝類,但是總體數量較少,比如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扇貝科貝類(但是比藤壺科以及各類牡蠣少很多)。
船底排水口附著物種類可能會比較多
當然,這提到的不僅僅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扇貝,而是整個扇貝類。不過,對於大部分類似小編這樣的吃貨作者而言,嗯,只要沒毒,只要好吃,是啥我就不管了是吧。。。。
扇貝殼上普遍會有藤壺
除了各種貝類,附著物還包括很多種類植物,此處上一張潮汐線附近石頭退潮後的狀態:
請你告訴我你看到了多少種海鮮,啊不對,海產,啊不對,水生生物。最顯眼的還是還帶和海白菜。。。。。這是一塊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石頭,請問哪位生物學大佬給解釋一下下面那個橘黃色的是啥?當然,船體上一般植物附著的比例會少一些,但是依然很多船隻會被各類水草附著。但是多發於內河航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