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微信就靠譜了嗎?不,這可能是騙子披上的新「外衣」。昨日,記者從警方了解到,近日,就是因為相信了企業微信這一「官方認證」,一男子本只想貸款2萬元,結果被騙走20萬餘元;另一位女子本想兼職賺點外快,卻「刷」走4.7萬餘元。
案例1
以「操作超時」「帳戶異常」等為由騙男子前後轉帳12筆
由於急需資金周轉,一周前,市民吳先生通過手機應用商城搜索「貸款」,下載了一款網貸App。
在App中,吳先生添加了「貸款客服」QQ號,並在QQ上確認貸款額度2萬元,月利息0.6%。緊接著,對方發來一個二維碼,讓吳先生添加企業微信。「企業微信上顯示的公司是『大夏電子科技』,聯繫人是『古立輝』,看到有具體公司名字,我才打消了顧慮。」吳先生報警時回憶。
之後,「古立輝」發來一張表格,上面填寫著吳先生的詳細個人信息。確認無誤後,「古立輝」又發來一張「廣州市錢櫃專用借貸合同書」,讓吳先生填寫後拍照發給他。
照做後,「古立輝」稱貸款已通過系統審核,額度直接申請到3萬元,不過需要吳先生先往指定銀行卡上存貸款額度的20%,即6000元,證明還款能力。急著用錢的吳先生將6000元轉了過去。
誰知,「古立輝」又以「操作超時」為由,再次要求吳先生轉入「驗資流水」9000元。吳先生只好東拼西湊,湊夠9000元轉了過去。接下來,「古立輝」繼續以「驗證資金超時」「帳戶異常」「帳戶需激活」等為由,不停催促吳先生轉帳,並稱若不繼續轉帳,之前的錢也拿不回來。
無奈之下,吳先生只好硬著頭皮找幾名朋友借錢,前前後後共分12筆將20萬餘元轉給對方。
案例2
覺得企業微信很靠譜 投入4.7萬刷單全被騙
家住翔安的陳女士也被「企業微信」忽悠了。近期,陳女士一直想在網上找兼職賺點外快,於是加入了一個「兼職用戶群」。6月28日中午12時許,陳女士看到群中有人發了一個兼職刷單的廣告,對方用的是企業微信,企業信息顯示為「北京通訊科技有限公司」,陳女士覺得很靠譜。
添加對方企業微信後,對方發來一張二維碼圖片。陳女士掃描後,界面直接跳轉到與「在線客服0016」的對話框中。「客服」給陳女士發來一個連結,讓陳女士按要求實名登記了姓名、電話號碼等信息。接著,陳女士就在「客服」指引下,開始「刷單」之路。「客服」發來連結,讓陳女士在某購物平臺上先墊付購物款項,再返佣金和本金。前三單,陳女士分別支付338元、806元、128元購買了三條連衣裙,平臺也分別返還了三筆佣金16.9元、40.3元、6.4元。這之後,陳女士完全放鬆警惕,開始「大刷特刷」,可是再也未收到返還的佣金。
「你的操作超時了,帳戶被凍結了,無法返還本金和佣金,只能再做一單。」「客服」以各種藉口忽悠陳女士。就這樣,陳女士前後刷進去4萬餘元。直到刷完第九單,「客服」仍以「操作太慢、無法解凍帳戶,馬上下班」為由,拒絕陳女士返本金和佣金的要求,陳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的4.7萬餘元全部打了水漂。陳女士報警時說:「就是覺得企業微信很靠譜,才刷了那麼多單,誰知道還是遇到騙子。」
【提醒】
所謂「官方認證」可能是騙子的偽裝
警方提醒:騙子為了增強誘惑性,會用「企業微信」作為偽裝,甚至還有騰訊微信埠的官方認證,讓人很難分辨。騙子使用的銀行卡帳號也都掛有公司的「對公帳戶」,誘惑性極強。
請市民朋友注意,不管騙子套著什麼「外衣」,最終目的一定是讓你操作轉帳。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請您一定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手機收到的帶有驗證碼的簡訊,一定要仔細查看,千萬不可輕易將驗證碼提供給陌生人。一旦發現被騙,請及時撥打110報警。(記者 王玉婷 通訊員 孫妍)
原標題:小心!廈門兩市民落入操作轉帳圈套 別被騙子的「企業微信」忽悠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