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記者 王子暉
【學習進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持之以恆加強作風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判斷,提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召開之際,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梳理解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詞」。
1.「『老虎』、『蒼蠅』一起打」
「『老虎』、『蒼蠅』一起打」,從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首次提出,到2017年新年賀詞中再次強調,四年來,習近平的這句話已經成為中國反腐最深入人心的「廣告」。
「『老虎』、『蒼蠅』一起打」,突出的就是懲治。四年來,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靠的就是反腐的高壓態勢。
而「一起」二字也不可忽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反腐鬥爭「得到人民群眾稱讚,黨心民心得到極大提振」,原因就是我們堅持真打、嚴打,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
2.「尊崇黨章」
擔任總書記第二天,習近平就發表了《認真學習黨章 嚴格遵守黨章》的重要文章。四年來,在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部署中,尊崇黨章、貫徹黨章、捍衛黨章的特點一再突出。
這是因為從嚴治黨的本質就是讓全體黨員按規矩辦事,而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黨的總規矩。
四年來,中央治黨管黨的一系列舉措,從本質上說都是對黨章權威性和嚴肅性的鞏固和維護。一部部黨內法規,各項具體規定無一不是對黨章相關規定的細化、具體化。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仍將是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是貫穿黨的建設全過程的一條主線。
3.「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堅持制度治黨就是「取法於上」。
習近平曾用12個字闡釋全面從嚴治黨,「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這就要求必須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給權力扎籠子,關鍵是要紮緊扎密,「牛欄關貓」是不行的。習近平的一句話是研究制定黨內製度的重要標準,「確保系統配套、務實管用,防止脫離實際、內容模糊不清、滯後於實踐。」
認真梳理四年來制定、修訂的50多部黨內法規,不難發現相互之間的緊密聯繫,可以說是貫通工作上下左右。制度的籠子不但紮緊扎密,而且加固上鎖。
4.「以上率下」
全面從嚴治黨,既需要全方位用勁,也需要重點發力。而要重點發力,找準切入點至關重要。這個切入點就是高級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起,習近平對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一再提出高要求。四年來,「八項規定」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兩次民主生活會是什麼標準,全黨有目共睹。
習近平對中央政治局同志說,「全黨看這裡的信號,全黨以這裡為標尺」。堅持以上率下就是要一級做給一級看。層層傳導壓力,才能做出成效。
同時,「以上率下」也傳達了一個明確信號。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也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特殊黨員。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
5.「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
「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習近平的這句話讓「政治生態」一詞進入人們的視野。
政治生態事關從政環境,政治生態汙濁,從政環境就惡劣。在惡劣的從政環境中,不良作風就會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甚至會讓黨員幹部「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了。
日前,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的判斷,可以說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取得重要成果。
然而,習近平指出,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汙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雖然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繼續鞏固和擴大成果仍是一個重大課題。
6.「把紀律挺在前面」
習近平反覆講過「溫水煮青蛙」的教訓。一些幹部一夜之間從「好同志」變成「階下囚」,導致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就是黨內政治生活中睜一眼閉一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歪風。
習近平經常說要將問題抓早、抓小,把紀律挺在前面,經常扯袖子、咬耳朵,紅紅臉、出出汗,目的就是避免「溫水煮青蛙」。
全面從嚴治黨絕不只是調查、雙開、送司法,在黨內政治生活中扯袖子、咬耳朵,用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照鏡子、正衣冠」,防微杜漸,才是確保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恆的重要保障。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今後監督執紀的方向就應是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讓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大多數,重處分的是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7.「回頭看」
習近平在中紀委全會上的歷次講話,巡視工作都是部署的重點。要讓巡視成為「國之利器、黨之利器」,習近平對巡視工作寄予厚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工作連續「加碼」。2016年中央第九輪巡視中,4個省是首次「回頭看」,格外引人注目,群眾稱之為「殺回馬槍」。黃興國、王珉、蘇宏章、楊魯豫等省部級幹部都是在「回馬槍」中被調查,打破了少數人「僥倖過關」的心態。這可說是巡視威懾力的又一次升級,是巡視工作放出的又一個「大招」。
習近平對專項巡視工作提出更專、更活、更準的要求。這3個「更」,合在一起等於「更嚴」,而「回頭看」,就是這個「嚴」字的重要舉措。
8.「家風」
中紀委曝光的高級幹部違紀違法案件中,不少是「貪腐父子兵」、「受賄夫妻檔」、 「一人當官全家涉腐」。領導幹部家風敗壞,嚴重破壞了黨內政治生活,損害了黨內政治生態,更讓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重點強調了家風問題,既引用了古人的名言,又講到了老一輩革命家作出的榜樣,可謂語重心長。以問題為導向,既告誡領導幹部「不要護犢子」,又警醒幹部子弟,不要以為「誰都奈何不了了」。
尤其是針對「衙內」們,習近平嚴肅地說,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處理,而且要從嚴處理,做給老百姓看。
9.嚴防「燈下黑」
「監督別人的人首先要監管好自己」,歷次中紀委全會,習近平都會將紀委自身的建設單列一塊來重點強調。嚴防「燈下黑」應是「全面」、「全覆蓋」的題中之意。
近日,中紀委「反腐大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熱播,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10多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現身說法」,引起全社會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機關談話函詢218人,組織調整21人,立案查處17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談話函詢5000人次,組織處理2100餘人,處分7500人。這些數據印證著誰來監督紀委命題的必要性,也顯示了中央紀委不迴避問題、堅決「清理門戶」的決心。
10.「永遠在路上」
去年七一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這是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把握的基本規律。
去年底,中辦發文部署在3省市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從體制機制、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探索實踐,為在全國推開積累經驗。國家監察制度的頂層設計將進一步完善。
文件中「黨風廉潔建設」這一提法也十分醒目,與我們熟悉的「黨風廉政建設」相比,「廉潔」顯然外延更大,不再限於黨政系統。可以預見,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面覆蓋必將實現。
習近平反覆告誡,「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進程中,更要牢記這句話,把治黨管黨的工作不斷抓常、抓細、抓長。
點擊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