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強調的是針對困難任務,要動真格、見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提及這一關鍵詞的場合,主要是針對兩項工作:一是全面從嚴治黨,二是全面深化改革。
正是在這一要求下,全面從嚴治黨舉措不斷,黨風政風為之一新;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走進了「全面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石」「鐵」難磨,必須迎難而上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這一句話,包含著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要面對的任務有較大難度;二是當困難出現時,只有迎難而上、真抓實幹,才能兌現承諾、見到成效。
在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中,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深化改革就像是「石」與「鐵」一樣,推進起來有困難之處,是不那麼容易做好的。
針對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說:「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艱巨的任務。」雖然我們已經在黨風建設上取得了很多成效,但習近平多次表示,這些成效是階段性的,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而「頭緒多,任務重」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特點,更是難點。在2013年11月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指出「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
所以,面對這樣兩項任務,只有痛下決心、增強信心,真抓實幹、常抓不懈,才能見到成效。也就是要在「石」上留下足印,在「鐵」上抓出痕跡。強調「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實際上就是提醒全黨同志:全面從嚴治黨需要警鐘長鳴,做到經常抓、長期抓;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攻堅克難、爬坡過坎,必須有那麼一股氣兒和勁兒。
管黨治黨,顯示從嚴決心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兩個重要方面。
針對作風問題,習近平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正因如此,在2013年年初,短短1個月內,習近平兩度提及「踏石留印、抓鐵有痕」:1月22日,習近平在談改進工作作風、落實八項規定時強調,「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2月28日,習近平再次強調,「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決不能搞一陣風、一陣子。」
同樣,在談及解決腐敗問題時,習近平也提出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要求。去年6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進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我們必須保持政治定力,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思感、頑強的意志品質,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持續抓下去。」
今年1月,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習近平指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這正體現了「留印」「有痕」式的成效。無論是八項規定、反「四風」、「三嚴三實」,還是嚴懲腐敗、「蒼蠅老虎一起打」,這些「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舉措,都彰顯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體現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力量。
推進改革,倡導實幹精神
除了是對管黨治黨的要求,「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也是為改革立信,倡導實幹精神、凝聚實幹力量。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要「引導廣大黨員積極投身改革事業,發揚『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積極貢獻」。
在部署推進改革的長期任務、經濟結構改革和軍隊改革等方面,習近平反覆強調這一精神:
「對需要長期抓落實的項目和任務,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堅持不懈抓下去。」「要時刻牢記目標,統一思想、一致行動,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決戰決勝打好調整經濟結構、化解過剩產能這場攻堅戰。」「全軍要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堅決打贏改革這場攻堅仗。」
全面深化改革的「留印」「有痕」,體現在今年2月23日的深改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此次會議聽取了10個相關部門的改革成果匯報;也體現在習近平的「深改方法論」之中:強調抓緊、也強調抓實;強調頂層設計、也強調地方試點;強調部署分工、也強調督促落實。
今年是我國全面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更需要堅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態度,層層負責、狠抓落實,從而以實實在在的成果造福於民、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