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在忙選舉計票,
強國在搞脫貧摘帽,
島國在聽養牛報告,
全球在等疫苗見效。
這個段子,是2020進入年尾時當下世界的現實光景。「島國在聽養牛報告」說的就是萬那杜雄心勃勃的新養牛計劃。
萬那杜農場裡的牛群
11月23日,萬那杜農牧林業和生物安保部畜牧司司長隆尼·邦(Lonny Bong)表示,只要土地爭端不妨礙萬那杜的計劃,該國就能順利實現既定的養牛目標:到2025年,也就是五年之後,全國飼養50萬頭牛。
萬那杜全國有人口30萬,拋去5萬城市人口,飼養50萬頭牛意味著農村地區人均要飼養兩頭牛。該國畜牧司說,萬那杜養牛業集中在埃羅芒阿島、埃法特島、埃皮島、馬勒庫拉島和桑託島。
雖然畜牧司長對實現這一目標持樂觀態度,但他也謹慎表示,由於包括土地糾紛在內的諸多因素,雄心勃勃的養牛計劃目標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實現。
司長證實了最近的一項報告,養牛場遠至南部的阿內蒂烏姆島和該國最大的島嶼桑託島的北部,牛犢數量「一直在下降」。
萬那杜牧場的牛群
然而他相信,隨著養牛計劃的改進,每個養牛場的牛的質量和數量將達到目標。
太平洋上沒有其他島嶼國家試圖開展如此雄心勃勃的養牛方案,這位司長承認該國畜牧養殖儲備計劃的重要性,並通過投入資金持續資助該養牛方案。
在過去幾年,萬那杜政府一直在積極推進養牛計劃,並有志於將全國牛群頭數提高到一定水平。但是,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的執行長安德魯·坎貝爾早在2017年就對此計劃提出警告,他告知萬那杜政府,在努力發展牛產業時要謹慎行事,而經濟增長必須是可持續的。
坎貝爾說,萬那杜與昆士蘭大學合作開展的養牛研究項目表明,養牛的數量可以大幅增加,但也有一個限度。「一個普遍的經驗法則是,擁有更少的牛並更好地餵養,比試圖通過擁有更多的牛來增加產量更好。」
「當然,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能更好地照顧更少的牛,這會比遭遇重大自然災害發生的風險更低。」
萬那杜牛到達安布裡姆
目前,萬那杜已選定350名養牛農戶參加新養牛計劃項目。邦司長說:「我們會派員進入農場,對每個農場進行一次調查。因為建立衡量養牛進展的基線數據至關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知道自從引入新牛種以來,新的小牛的確切數量。」
哇咔咔,這是要派官員們去各島嶼現場「數牛」的節奏嗎?
據悉,正在實施的萬那杜新養牛計劃還將用於改善牧場、水的可靠性,推廣養牛保健方案,開展養牛培訓等其他針對當地養牛農民的相關方案。
諾和西海社區裡的牛群
中國電影《活著》裡福貴說——
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
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
羊再長大了就變成了牛,
等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
嘿嘿嘿,萬那杜不從養雞養鵝開始,直接搞雄心勃勃的養牛計劃,能一步登天實現全面小康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