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牛的個體比較大,所以生長周期比較長,按照育肥的方式養牛,最快也需要一年的時間,而自繁自養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出欄看到效益,這也是很多人不願養牛的原因,現在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大,如果投資過大而回本過慢,相信任何人都不敢涉足這樣的行業,尤其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如果一個月兩個月沒有收益還能忍受,一旦隨著時間推遲沒有收益,那麼家人的不理解就會接踵而來。
另外養牛周期太長也會導致養殖成本比較大,隨著牛一天天長大,投入的精力和資金也會越來越大,並且養殖風險也會隨之大增,從而影響到利潤,而把握好最佳的出欄時間相對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但是對於何時出欄並不是有個確切的時間,也不是說牛到了一定的標準就可以上市銷售,關鍵的問題在於養牛戶如何掌握好出欄的時間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1、根據不同的品種規劃好出欄時間
每個養牛戶飼養的品種都有很大差距,有的人可能在飼養西門塔爾,也有的人可能在養殖魯西黃牛,更有的人喜歡養殖水牛,而這些品種存在很大差異,從體重上來說,有的牛在出欄的時候可達到1700斤,而有的牛卻只能達到900牛,養殖的品種不同,而其生長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出欄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我們在規劃的時候,要根據這個品種一個標準的時間段去規劃,比如說土黃牛可能在育肥10個月之後就可以上市,那麼從200斤開始育肥計算,我們大概要飼養的周期就是8個月左右,而其他好品種相對來說可能飼養周期會推遲,出欄的時間可能要比品種較差的牛出欄更早一些。
2、抓住市場機遇出欄
正確看待出欄問題,要理性的先考察好當地市場行情,如果當地行情比較好,那麼就應該提前考慮落袋為安的問題,而不是繼續飼養等價,我們可以按照循環漸進的方式,將手裡的牛出欄,緊接著再引進,市場機遇並不固定,高價或許不能堅持太久,而我們就應該考慮要儘快出欄,比方說在春節的時候,一般春節前牛價相對較高,而我們就要抓住春節前這個尾聲儘快出欄。
3、繁殖牛應當按照淘汰或牛犢為根本
自繁自養是目前養牛行業裡面周期最長的,母牛兩年之後才能見到效益,而我們說的這個效益都是小牛,也就是說都是下了牛犢之後,很多養牛戶就會賣掉牛犢換錢,都是會把大母牛留下,其實這樣自繁自養方式現在已經難以在如今的養牛行裡長久發展,我們要明確一點,想儘快出欄,就必須適當調整飼養方式,比如說大母牛在下完牛之後,可以淘汰掉大母牛,這個時候大母牛價格相對較高,再通過引進一些牛犢開啟新一輪飼養。
4、按照季節性出欄
養牛有很多周期,牛價周期、季節周期、大小价格周期等等,季節周期是一年內出現的4個周期,春季是補欄旺季,這個時候的牛價開始會回落,而夏天是淡季價格是一年內的谷底,而冬季是交易高峰交個會比較高,我們可以根據季節出欄做出調整,如果夏天價格並不理想,可以堅持到秋季出欄。
從不同的體重開始飼養那麼出欄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如果要考慮到收益的問題,那麼養牛戶就應該減少周期,比如說,不要按照標準周期去出欄,只要行情好,即便還沒有到出欄的時間也應該儘快選擇出欄,這樣才能保證養牛戶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