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日光寶瓶」:陽光存儲在液體中,釋放時迅速升溫63度

2020-12-05 百家號

太陽熱能燃料就像是一個可充電電池,只是不需要充電,它的運行機制是吸收太陽光能後存儲,需要時再轉化為熱量釋放出去。如果我們可以把太陽能瓶裝,當烏雲遮蔽的時候,它就可用熱能來驅動家庭和工廠設施。

科學家們努力了數十年,想尋找到一種方式利用取之不盡的光能。現在瑞典的研究人員有了顯著的進展。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可吸收太陽光能量的特製流體,這種流體可以保持數月甚至數年,然後在需要時將其釋放。如果這種太陽熱能燃料工藝可以不斷完善,也許爭議頗多的化石燃料未來可能會被取代,這有助於幫助人類解決全球變暖危機。

瑞典哥德堡,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物理大樓的屋頂上,莫斯保爾森建立了一個原型系統,用於測試他的研究小組創造的新型太陽能熱能燃料。當透明管內的流體被泵驅動循環時,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光激發其分子進入能量狀態。光會重新排列燃料中的碳,氫和氮原子之間的鍵,將一種被稱為降冰片二烯的複合物轉化為為另一種稱為四環烷的化合物 。由於能量被困在強烈的化學鍵中,四環烷即便在冷卻時也可以保留捕獲的太陽能。

為了提取儲存的能量,莫斯保爾森將活化燃料通過鈷基催化劑,四環烷分子會變形回到降冰片二烯的形式,這種轉變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足以將燃料的溫度提高63攝氏度。如果燃料在約21攝氏度的室溫下產生反應,它會迅速升溫至約84攝氏度,住宅或者房子會很輕鬆地被加熱。你也可以把熱能用於熱水器,洗碗機或衣物烘乾機。它還可以應用在大量的工業領域中。低溫熱能還可以用於烹調,殺菌,漂白,蒸餾和其他商業運作。

太陽熱能燃料可以存儲在房屋或工廠內的非絕緣罐中 ,還可以通過太陽能農場和城市之間的管道或卡車進行運輸。反應中只會消耗非常少的燃料或催化劑,因此系統可以在閉環中運行,這種流體吸收太陽能後可以多次反覆釋放熱量。研究人員在實驗過程中共進行了125次循環,並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能量遞減。

根據莫斯保爾森的計算,該小組研發的熱能燃料中最好的變種每公斤最多能儲存250瓦時的能量。這大約是特斯拉動力電池能量牆的兩倍,現在一些房主和公用事業公司用它來儲存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能。

莫斯保爾森的研究讓該領域科學家非常興奮。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對降冰片二烯燃料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燃料在幾個循環後會不斷下降。他們不能夠長時間保持能量,他們必須與有毒溶劑混合,而這種溶劑會稀釋能量吸收燃。這個問題一度阻礙了科學家的研究進展。

陸續發表的該項研究的新成果已經引起了敏銳的投資者的關注。許多公司正在與這個科研小組聯繫,探討商業化的潛力。儘管太陽能熱能燃料前景廣闊,但仍需要數年發展才可能實現真正開發利用。關鍵的下一步將是開發一種單一燃料,綜合了科研小組目前開發出的多種燃料變體的最佳特性:包括長保質期,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可循環利用性。

現在還不清楚莫斯保爾森開發的這種燃料商業化後的大約價格是多少,另外還有一個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就是燃料的效率,目前的效率非常低。這種原型燃料只對最短波長的陽光作出反應,包括紫外線和藍色,它們只佔可用太陽能的5%。研究人員正在努力擴大燃料的敏感性,使其包含更多的頻譜。

現在的研究可以將燃料溫度提高63攝氏度,莫斯保爾森對於打破這個記錄非常有信心。當這些熱量被輸入到到由傳統太陽能集熱器預熱到40攝氏度或更高溫度的水中時,剛好足夠把水燒成蒸汽。蒸汽可以驅動渦輪機發電。研究人員認為隨著化學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有可能實現80攝氏度甚至更高的升溫。

美國,中國,德國等多個國家目前都在研究如何利用太陽能熱量,如果瑞典科學家的方式真的可以實現產業化,那將是一場革命性的成果。

相關焦點

  • 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開發出節能「液體窗」
    【solardaily網11月6日報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液體窗,它不僅可以阻擋陽光以調節日光射入量,同時還能捕獲熱能並在晝夜間釋放,以降低建築能耗。
  • 太陽熱能儲存技術獲重大進展,瑞典科學家研製神奇液體 把太陽能裝進瓶子裡
    報導稱,瑞典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特殊液體,可以吸收少量太陽能熱能並儲存起來,然後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出來。與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不同,太陽能是清潔能源,卻難以儲存,無法在沒有太陽光的時候為我們提供能源,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能夠儲存的方法。
  • 一種帶相變儲能功能的「液體窗戶」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液體窗玻璃,該玻璃窗可以同時阻擋陽光以調節陽光照射,同時捕獲可以晝夜釋放的熱能,從而有助於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消耗。。但是,它們不調節可見光,可見光是導致建築物升溫的陽光的主要成分。NTU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微水凝膠,是水和一種穩定劑的混合物,並通過實驗和模擬發現,由於它具有響應溫度變化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各種氣候條件下的能耗。
  • 把太陽能存儲到液體中!人類不再懼怕黑暗
    目前,化學家發現了一條最有希望的道路,將二氧化碳,水和陽光作為原料,產生氧氣和甲酸,同時存儲起能量。甲酸本身就是有工業價值的最終產品,同時又可用於制氫。技術的關鍵是「相片」紙或叫做光催化劑紙。它上面是特殊的半導體粉末,藉助鈷基催化劑,當光子在水中撞擊到紙上時,電子相互作用,發生氧化反應。反應不需要任何其他成分,並且只需陽光作為能量源。
  • 建冬暖式日光大棚,千萬要選好方位角!
    冬暖式日光大棚保溫性好、節約能源、性價比合理,是反季節蔬菜生產的設施保障。在日光大棚建設中,方位角的選擇直接影響冬暖式日光大棚的光照時間、升溫速度、保溫效果,進而影響蔬菜病害的發生程度。冬暖式日光大棚的方位角有南偏東(向陽)、正南和南偏西(向陰)三種情況。
  • 罕見稀有金屬可吸收陽光無限期存儲太陽能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罕見的金屬,能夠吸收陽光並以熱量的形式無限期存儲,需要的時候再將存儲的熱量釋放。這一發現為研製下一代太陽能裝置鋪平了道路,即能夠利用太陽能並無限期存儲熱量。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金屬可用於製造「可充電的熱量電池」,用以為房屋供暖。這種罕見的金屬被稱之為「二釕富瓦烯」。
  • 日光模擬燈讓地下室也有陽光
    無論晴天還是陰天,不管房間有沒有真的窗戶,一種新型LED燈的出現,讓你隨時可以享受藍天白雲,它就是義大利的物理學家兼光學教授Paolodi Trapani研發出的一種日光模擬設備這扇「偽」天窗實際上是一款平面照明裝置,不但能模擬出或強或弱的太陽光,再造陽光從天窗射入室內的情景,還能模擬出十分逼真的藍天,讓你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
  • MIT研發新型離子液體提高超級電容器性能 或讓超級電容器取代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超級電容器是一種能夠存儲和釋放能量的電子設備,擁有一層電解質 - 一種可以是固體、液體或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的導電材料。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幾家機構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液體,可能可以提高此類設備的效率和穩定性,同時降低易燃性。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分子,可以儲存太陽能長達18年
    與電池不同的是,太陽能熱燃料通過催化劑激活後會釋放熱量。這意味著這種液體將是住宅和商業住宅供暖的理想選擇。這種燃料由碳、氫和氮分子組成。分子可以在下圖中看到,最初的燃料來源是降冰片烯分子。當這些分子受到陽光照射時,一些原子間的鍵被重新排列成四環烷。這種化學轉化為一種不同的分子結構,稱為異構體,在分子中捕獲能量。分子的帶電形式是穩定的,有很強的化學鍵。
  • 科學家發明「神奇液體」:儲存太陽能18年,或可解決能源問題
    科學家發明「神奇液體」:儲存太陽能18年,或可解決能源問題我們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莫過於來自太陽的能量。可是就在此前,來自瑞典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傑弗裡表示,他此前率領團隊「創造」出了一種非常神奇的液體,能夠實現長時間的儲存太陽能,最久能夠達到18年左右。這種液體就如同一種液態的「電池」,能夠通過吸收陽光來儲存光能和內能,再在需要釋放能量的時候,以熱量的形式把它們釋放出來。
  • 北極罕見38度高溫,遠古病毒正在釋放中,科學家:比預期早了80年
    根據科學家曾經的預測,預計北極到2100年才能達到這溫度,而這次雖然出現的是一場情況,但是這意味著它的升溫速度比預期的要快80年。該地區的溫度比正常溫度高出了18度,並且得到世界氣象組織(WMO)的確認,它將是北極圈中記錄的最暖的溫度。
  • 科學家開發水凝膠窗板:阻擋陽光調節熱量,減少45%...
    科學家開發水凝膠窗板:阻擋陽光調節熱量,減少45%能源消耗  Emma Chou • 2020-11-09 21:35:11 來源:前瞻網 E2430G1
  • 地球升溫兩度甚至四度,會帶來什麼災難性的後果?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如果氣溫升高兩度,那麼絕對是一場災難的開始!世界上許多島國稱這會導致種族滅絕,升溫兩度導致海平面上漲,而他們極易受此影響。但受影響的不只有島嶼國家,南亞和中東的許多大城市會因為兩度的升溫而導致其夏季高溫難耐。
  • 【新材料】MIT研發「白天吸收太陽光 需要時再以熱能釋放」的新型...
    【新材料】MIT研發「白天吸收太陽光 需要時再以熱能釋放」的新型材料 發表時間:2016/2/17
  • 發電與儲能一機搞定,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混合系統
    太陽能-電池儲能系統是當今滿常見的再生能源組合,我們可以運用鋰離子電池儲存太陽能多餘電力,達到穩定電網、削峰填谷功用,移轉白天太陽能電力到夜間使用,而現在太陽能也有另一個合作夥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組成的跨國團隊就研發出高效
  • 科學家研發出能夠捕捉和釋放太陽能的冷卻/加熱玻璃薄膜
    據外媒報導,幾年前出現了一套叫分子太陽能熱(MOST)的系統,它能將太陽能儲存在液體介質中然後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 現在,這項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一種透明薄膜上,而這種薄膜可以用在節能建築的窗戶內部。這使得透明的聚合物薄膜在沒有直接暴露在陽光下時呈現出橙黃色。然而,一旦等到早上太陽升起之後,當太陽光照到這種材料上,其中大部分的太陽能就被這種分子吸收。更具體點來說,這種分子捕獲了一些光子使其異構化,這意味著它暫時變成了另一種分子--擁有完全相同的原子但排列方式不同。
  • 科學家開發能吸熱、擋光的智慧窗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團隊近日研發出一款智能雙層玻璃,研究人員在雙層玻璃之間並沒有留下空氣間隙,而是加入了一種能吸熱、擋光,由專利水凝膠、水和穩定化合物組成的溶液,以達到更好的溫度調節效果。根據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顯示,白天當陽光穿過窗戶時,雙層玻璃中的液體會吸收並存儲陽光的熱能,使得房間溫度不至於迅速升高,以減少開冷氣的頻率。而當液體變熱時,其中的水凝膠會從透明狀態變成不透明狀態,因而減少了通過窗戶的可見光,幫房間保持涼爽。
  • 濰坊:喝水神器55度杯沒毒 變溫靠夾層中的相變材料
    近日,「喝水神器」55度杯悄然走紅。將開水倒入水杯後用力搖晃,在很短的時間內會變成55℃的溫水,將涼水倒入水杯搖晃後,能升溫變成溫水。對此,有市民擔心杯中有化學物質不敢購買。  1月17日,記者體驗了這種55度杯,效果並沒宣傳的好。專家表示,變溫是相變材料熱量傳遞的過程,並沒有毒。
  • 讓電池更耐用 美國實驗室研發離子液體
    日前,有國內媒體報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發人員認為離子液體可以取代傳統的電解液,並且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安全替代品,可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 科學家開發可被無線電波激活的人造皮膚 能吸收和釋放液體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能會看到默認吸收體液的傷口敷料,同時也會按需釋放藥物。同樣的材料未來或能讓機器人通過「出汗來冷卻自己」。這種物質被描述為一種人造皮膚,由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劉丹青(音譯)副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