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白錄(Confessions)》,作者:Jaume Cabré(西班牙),英譯:Mara Faye Lethem
這是過去20年裡我讀過的最具智慧的書了。這本小說兼具扣人心弦的張力和令人捧腹的諧謔;問了許多發人深省的道德問題,並且有許多關於歷史的精彩點評,讓讀者掩卷自省。每一頁書都會給人啟發。Cabré的作品等待了這麼久才有英譯本,不容錯過!
推薦人:Jennifer Bacarisse,法國
2、《學習,工作與領導:前輩不會教你的二三事(Learn, Work, Lead: Things Your Mentor Won’t Tell you)》,作者:Terri Tierny Clark(美國)
作者是美國華爾街第一位女性總監,她在書裡教導了初涉職場的年輕女性該如何適應工作,並提點了與高層管理人員(以男性為主)溝通的方式,激勵她們有所追求,並且在不遠的未來將會收穫應得的回報。
推薦人:David Walker,英國
3、《找準時機東山再起(To Rise Again at a Decent Hour)》,作者:Joshua Ferris(美國)
這本書讓我有許多共鳴的地方:首先,我和主人公一樣,都是牙醫,這也是一開始吸引我閱讀的地方。其次,我閱讀的時候,發現我和主人公一樣都被盜用了身份信息。之前,有一家商業網站未經我同意就登了我工作時候的照片。我被作者關於可能存在無信仰者「部落」的想法深深吸引,整個故事也很有可能只是主人公某個病人的傳奇而已。
推薦人:Carole Goldsmith,以色列
4、《人生之路:疾病、醫藥與臨終關懷(Being Mortal: Illness,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作者:Atul Gawande(美國)
《健康之源:揭秘進化密碼(Arrival of the Fittest: Solving Evolution’s Greatest Puzzle)》,作者:Andreas Wagner(美國)
這兩本書都談到了生與死的問題,如果不是Wagner的《健康之源》,我可能會只去讀《人生之路》。Wagner的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科學家對於生命本源的探索。我現在還是在兩本書之間搖擺不定,想要把它們都讀完。我很慶幸自己還活著,所以才能有選擇障礙。
推薦人:Anna Torvalds,芬蘭
5、《現代人:人類簡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作者:Yuval Noah Harari(以色列)
這本書揭秘了為什麼流言始終在社會中揮之不去,為什麼神話推動了世界運轉,以及為什麼我們遊牧的祖先比他們工業化的子孫後代們生活得要幸福得多。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其實是出乎意料以及不甚均衡的發展——我們想要突破進化的阻礙——未來依舊任重道遠。
推薦人:Dave Sharma,以色列
6、《城市之外(From Out of the City)》,作者:John Kelly(愛爾蘭)
愛爾蘭偉大的現代作家們(喬伊斯、貝克特、奧布萊恩)對於最近幾十年的愛爾蘭文壇並未有太大影響。然而,新生代的作家們開始在現實主義的傳統中另闢蹊徑。Kelly是那些注重語言本身、非線性敘述和反諷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有都柏林四十年間到未來的願景,掩飾不住迷幻的詩意。整座城市的居民被故意扭曲,城市基調顯得灰暗。故事的序幕從美國總統受到槍擊開始。
推薦人:Declan O』Driscoll,愛爾蘭
7、《甦醒(The Wake)》,作者:Paul Kingsnorth(英國)
《甦醒》的故事設定在「一切歸於法國」的年代:1066年。當時正值法國入侵英格蘭。故事的講述者是一個老人——Buccmaster,他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作者Kingsnorth用古英語的口吻來寫作。故事發生在沼澤地中,氣氛陰冷肅殺。講故事的老人與神靈對話,把讀者慢慢帶入血腥而瘋狂的年代。
推薦人:Stephen Moore,英國
8、《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變化(This Changes Everything: Capitalism vs The Climate)》,作者:Naomi Klein(加拿大)
「商業如常」的環境控訴、大部分公益組織,和對氣候運動的呼籲,成為了一項浩大的運動。Klein表示,氣候變化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一個經濟和政治議題。為了避免變暖,與市場息息相關的整座經濟金字塔必須有所變化。
推薦人:Josiah Mortimer,英國
9、《史達林(第一卷):權力的悖論,1878-1928(Stalin, Volume 1: Paradoxes of Power, 1878-1928)》,作者:Stephen Kotkin(俄羅斯)
這是對上世紀那位最具影響力、最富爭議、充滿矛盾的領袖最相近的研究。這本書是第一卷,包含三部分的傳記。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史達林,他身處列寧的陰影之中,有時鐵面冷酷,有時又是一個普通人,想要成為一個偉大的領袖。
推薦人:Blaž Istenič, Jesenice, 斯洛維尼亞
10、《沒有危險:生命、死亡與腦科手術(Do No Harm: Stories of Life, Death and Brain Surgery)》,作者:Henry Marsh(英國)
憤怒與憐憫,悲情與鼓舞。這本書的開篇就告訴了我們,醫療並非等同於效率:對於患者們的道義關懷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這種關懷並非是醫療衛生部門通過制定規範就能擁有的。這要求醫生必須向患者傳達他的職責,而非職業。這一點是尤為重要的。
推薦人:Jonathan McMahon,英國
11、《友情間諜:金·菲爾比的諜影重重(A Spy Among Friends: Kim Philby and the Great Betrayal)》,作者:Ben Macintyre(英國)
這本書很讓我震撼——無論是個人還是政治層面。一個人時如何在醉到神智不清時仍然能當雙料間諜並且不會暴露?為何我們的軍情六處,這個世界頂級的秘密情報處有這樣的騎士與裙帶關係的傳統?這本書跌宕起伏,會讓你驚呼,原來生活遠遠比小說豐富得多。
推薦人:Camilla Akers-Douglas,英國
12、《狗吠(Bark)》,作者:Lorrie Moore(美國)
這是Moore時隔15年後,繼短篇故事集《美國之鳥》的又一力作。不再痴迷於死亡與疾病,《狗吠》的筆法更為輕快,然而依舊能夠把讀者帶入Moore的世界裡。這部小說由8個精彩的故事組成,有開始、衍生,卻不會結束,讓人歡喜、無法釋卷。
推薦人:David J Bentley,英國
13、《投機之城(Dept of Speculation)》,作者:Jenny Offill(美國)
這本書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講現代美國的婚姻和當母親的故事。然而,讀者會感到,這既是一個故事,但又貼近生活:因為作者是用一系列碎片式的小篇幅來寫作,看起來就好像在讀你朋友的微博狀態一樣。在開玩笑之間又有憂傷,這是壓迫與憐憫的勝利。
推薦人:Alan Simpson,北愛爾蘭
14、《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作者:Thomas Piketty(法國)
毫無疑問,這本是最富影響力的經濟學圖書之一。這本書也是本年度將經濟學問題轉向不平等與宏觀維度進行探討。這個主題在最近幾十年間,是經濟研究與學術課題中人所皆知的秘密。對Piketty這本書的反饋,鼓勵了經濟回歸到與社會福利息息相關的辯論。
推薦人:Konstantinos Maragakis,比利時
15、《智識之光(In The Light of What We Know)》,作者:Haider Rahman(英國)
Rahman的首部小說環環相扣,從喀布爾到牛津,再到紐約、到伊斯蘭瑪巴德,全面而深刻。作者出生在孟加拉,從投資銀行家轉行為推動人權運動的律師,他嫻熟地抓住了每一個地方的現實人情。小說裡探討的話題包括全球經濟危機、恐怖主義、流浪、移民、不平等、階級、作為政治工具和歸屬方式的知識。這部小說是文學的盛宴,非常值得一讀。
推薦人:Mary O』Shea,愛爾蘭
16、《威爾漢姆二世:戰爭與流亡的深淵,1900-1941(Wilhelm II: Into the Abyss of War and Exile, 1900-1941)》,作者:John CG Röhl(德國),翻譯:Sheila de Bellaigue,Roy Bridge
這是Röhl寫的傳記的最後一本,對於這位末代君王還原與解密。他引用了威爾漢姆的私人與公文信件,幫助解釋為什麼當時國內與國外的人都認為他是神經質、喜怒無常、好鬥的、跋扈的、愚蠢且危險。這本書通過引用不同的文獻資源,佐證了菲舍理論,關於德意志帝國曾經在歐洲戰爭中繼續了大量戰備力量。威爾漢姆二世,手握重錘,視一切為釘子。
推薦人:PN Solares,英國
17、《新聞最強音:羅傑·埃勒斯與福克斯新聞(The Loudest Voice in the Room: How the Brilliant, Bombastic Roger Ailes Built Fox News — and Divided a Country)》,作者:Gabriel Sherman(美國)
埃勒斯也許是美國最默默無聞的名人了。他在新聞幕後辛勤工作了50年,在電視業起步的年代散播影響力。他幫助三任美國總統制定媒體營銷策略,並且讓福克斯成為了最具政治和文化影響力的有線電視新聞臺。《新聞最強音》是一部詳實的傳記,也伴隨著回顧了50年來的美國歷史。
推薦人:Len Sherman,美國
18、《從無到有:白手起家指南(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作者:Peter Thiel(德國)
我非常欣賞Thiel對於矽谷發展史的全方位的獨特見解。這本書仿薩德筆法,作者借古代哲人之口,來批判當下流行文化。
推薦人:Lucas Soi,加拿大
19、《由手到口:身在高科技的美國(Hand to Mouth: Living in Bootstrap America)》,作者:Linda Tirado(美國)
Tirado作為一名美國無保障階級的成員,她的散文時而會夾雜對實事的不滿,飽含著貧困的人們在現在整體不景氣的經濟氣候下的生活艱辛。《由口到手》,也是呼籲對最低生活保障的推廣。
推薦人:Tim Harrap,英國
20、《大洪水:世界大戰,美國與重列世界秩序,1916-1931(The Deluge: The Great War, America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Global Order, 1916-1931)》,作者:Adam Tooze(英國)
這本書敘述了,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受社會、經濟、政治和軍事因素制約,對世界秩序的重新改寫——顯然這並不輕鬆。這本書改變了我對世界舞臺上的一些主要演員的看法。2014年是一戰100周年紀念,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紀念性書籍,更寫出了深度和廣度。
推薦人:Michael Zink,新加坡
(本文摘自《金融時報》本文編譯:俞海韻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