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評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12月1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評選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人物。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學進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分別如下:

 

Andrea Accomazzo: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飛行負責人

Suzanne Topalian:癌症免疫療法研究人員

Radhika Nagpal:機器人研究者

Sheik Humarr Khan:對抗伊波拉的醫生

David Spergel:「宇宙暴脹」研究人員

Maryam Mirzakhani:伊朗女數學家,獲2014菲爾茲獎

Pete Frates:ALS患者,「冰桶挑戰」倡導者

Koppillil Radhakrishnan: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

Masayo Takahashi:幹細胞療法研究者

Sjors Scheres:結構生物學家

更多閱讀

《自然》相關報導(英文)

相關焦點

  • 英報評出年度十大科學新聞
    英報評出年度十大科學新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8日 09:00 來源:     來源:新聞晨報     12月27日,英國《衛報》評選出了2006年的十大科學新聞 :  進化史填補空缺     4月6日的《自然》雜誌的封面主角是一種名為「泰克塔力克」的生物化石。
  • 《自然》雜誌評出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英國《自然》雜誌17日的特寫板塊中公布了2017年《自然》十大人物,他們在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新聞特寫代理主編布蘭登·馬厄表示,從量子通信、基因組編輯,到一場潛在核危機和美國環保政策的退步,這份人物列表總結了2017年科學的成就與挫折。
  • 李蘭娟就被《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發表聲明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自然》公布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人物
    當地時間12月14日和15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分別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學者李蘭娟和張永振當選。來源:Nature2020年1月22日,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
  • 2019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揭曉 杜江峰院士等十人上榜
    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2019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杜江峰、賀賢土、王小雲、陳學思、肖國青、馬衍偉、陳徵、陳天石、彭壽、唐文斌10人當選。  今天,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9屆,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和《科學新聞》雜誌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人們心目中的「科學明星」。本屆評委會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擔任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履謙和陳冀勝,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歐陽自遠、劉嘉麒、嚴加安、歐陽鍾燦、劉雲圻、周忠和等多位院士擔任評委。
  • 獲頒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候任總統伸來橄欖枝,福奇撥開雲霧未見明
    ,英國《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新冠肺炎疫情毫無疑問成為今年學術界的焦點,十大人物中有7位與抗疫直接相關。「年度十大語錄」中的最佳名句。》「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根據世衛組織2014年進行的一項研究,北美地區是對疫苗較不信任的地區之一,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很不相稱。更突兀的是,北美地區是唯一一個主要因為「宗教、文化、性別、社會經濟問題」而拒絕疫苗的地區。
  • 高清圖:年度十大科學奇聞 管狀雲綿延966公裡
    (圖1) 國際在線專稿:美國《連線》網站最近評出了2009年度最奇特的十大科學新聞,美國夜空的神秘雲彩和世界上最深湖泊上的冰圈等入選。 [責任編輯:morganli]
  • 《自然》新聞版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快速射電暴中國研究入選
    當地時間12月14日,學術雜誌《自然》(Nature)新聞與觀點欄目評選出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除了影響2020年全球人類健康的新冠肺炎研究外,HIV治療、冷凍電鏡和快速射電暴等領域也受到關注。今年的十大科學發現共涉及15篇學術論文,13篇發表在《自然》,其餘2篇發表在《科學》雜誌。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等人的快速射電暴研究入選。1.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2020年4月15日在《自然》雜誌報告了打破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稱CP對稱性)的可能發現。
  • 《自然》網站評出2013年最受歡迎十大科學新聞
    12月16日,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公布了本年度最受讀者歡迎的十大科學新聞,包括計算機模擬支持宇宙全息理論;可以同細菌「PK」大小的病毒;歷時69年才滴落的瀝青實驗;宇宙如何在一個四維恆星的崩潰中形成……科學界的發現總超出你的想像。
  • 臺灣媒體評選2014年度十大新聞及人物 素人、負面成入選關鍵詞
    臺灣門戶網站雅虎奇摩再次評選出年度十大新聞及人物,16日結果公布。不同於去年榜單中奪人眼球的萌萌噠的熊貓「圓圓」,今年可算是一份「憤怒」的榜單。素人、負面成入選關鍵詞,「政治素人」柯文哲入選,高居排行榜第二。臺媒稱這顯示了公民發聲時代的崛起,期待「素人」能帶給臺灣改變動力。
  • 楊廣文、南仁東入選「2016中國科學十大新聞人物」
    楊廣文、南仁東入選「2016中國科學十大新聞人物」清華新聞網12月30日電 12月29日,「2016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正式揭曉,清華教授楊廣文、清華校友南仁東等十人榜上有名。「2016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醫學科學報》和《科學新聞》雜誌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2016年度人們心目中的「科學明星」和「知識英雄」。據組委會介紹,該獎項的獲獎者主要包括,推動2016年中國科學基礎研究和技術進步、具有優秀創新能力與重大影響力的科學家、科技傳播者(含科普工作者)和科技企業領軍人物等。
  • 美《科學》雜誌評出年度十大科學進展
    美國《科學》雜誌21日公布了該刊評選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其中科學家證明龐加萊猜想被列為頭號科學進展.
  • 日媒評日本十大科學新聞 「學術女神」造假登榜首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日本《朝日新聞》27日公布其評選的2014年度日本十大科學新聞,其中日本「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論文造假案名列榜首。《朝日新聞》指出,2014年是日本科學界潛力和危機並存的一年。
  • 潘建偉入選《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 獲稱「量子之父」
    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今天凌晨對外發布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榜上有名。與他一同入選的還有今年在引力波研究領域名噪一時的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天文學家Marica Branchesi等。
  • 南京大學校友鮑哲南當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
    近日,最新出版的《自然》雜誌揭曉年度十大人物,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南京大學校友鮑哲南,在一個專注於在人身體上結合電子設備的多學科實驗室中用碳納米管制作出了人造皮膚,成為十大人物之一。  鮑哲南1970年11月出生於南京,現執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
  • 《自然》雜誌發布2019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科學家鄧宏魁上榜
    《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是該雜誌評選的今年對科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十大人物的年度名單。他們可能取得了驚人的發現,引起了對關鍵問題的關注,甚至可能做了抱受爭議的行為。這個名單雖然不是獎項或排名,但它評選的是在今年科學領域的一些最重要的時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個人。
  • 他是「墨子號」研製團隊的領銜,剛剛入選國際十大科學人物,獲稱「量子之父」
    【一起來學】Ĉina Akademio de Sciencoj 中國科學院kvantumo 量子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12月19日凌晨對外發布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榜上有名。
  • 「腦癱」少年當選川大2014年度勵志人物
    12月5日,四川大學為2013——2014學年「感動川大」榜樣力量暨學生新聞人物頒獎。陳超(左三)獲得年度勵志人物獎  12月5日下午,2013-2014學年「感動川大」榜樣力量暨學生新聞人物評選活動頒獎典禮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舉行,9名川大學子當選本屆「感動川大」學生新聞人物。其中,今年9月才入學的陳超被評為年度勵志人物。  2013年高考,出生後即被診斷為腦癱的廣元少年陳超,以612分的成績考入四川大學。
  • 《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天才少年曹原居首,賀建奎來去匆匆
    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在北京時間12月19日零時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的「神童」曹原,以及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而飽受爭議的賀建奎名列其中。22歲的天才少年曹原出現在榜單的第一位。
  • 《自然》雜誌發布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
    12月19日零時,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22歲天才少年曹原因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位列榜單第一位,同時,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