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天才少年曹原居首,賀建奎來去匆匆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在北京時間12月19日零時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的「神童」曹原,以及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而飽受爭議的賀建奎名列其中。

22歲的天才少年曹原出現在榜單的第一位。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論文。這名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一發現轟動國際學界,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如今,正有無數學者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

曹原  本文圖片均來自《自然》雜誌

在相關的特寫文章中,曹原稱自己「並不特別」,大學還是讀滿了4年,只是跳過了中學階段的一些「無聊東西」。他在麻省理工的導師評價道,曹原的實驗技巧在研究中至關重要。曹原在內心深處是個「修補匠」,喜歡把東西拆開重裝,辦公室裡堆滿了計算機和自製望遠鏡的零件,亂糟糟的。

雖然每年《自然》十大人物的封面圖片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10」,但具體樣式和底紋都會融入當年的科技熱點進行設計。比如,2016年的封面圖片形如漣漪,暗示當年最大的科學成果引力波的發現。被外界評為「人工智慧元年」的2017年的封面圖片則融入了計算機代碼的元素。

今年的封面圖片明顯指向曹原的成果。數字「10」中的「0」被處理成一個正六邊形,宛如構成石墨烯的碳環結構。再仔細看,整個數字「10」由2層蜂窩狀的小小正六邊形填塗而成,分別為紅色和藍色,兩層之間有微小的夾角,使得圖像出現了重影。這點出了賦予石墨烯超導能力的「魔角」。

封面圖片暗示曹原發現的石墨烯「魔角」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只是選取當年對科學界產生最大影響力的人物,並不一定是正面形象。2017年的榜單中就出現了一名「反派」—— 美國總統川普任命的環保署署長斯科特·普魯特(Scott Pruitt)。這名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入職後瓦解了歐巴馬政府的一系列環保遺產。今年榜單中的「反派」則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主角、南科大副教授賀建奎擔任。

賀建奎在11月宣布兩名經CRISPR編輯基因的雙胞胎女嬰降生,儘管現代輔助生育技術足以患有愛滋病的父親生出健康的孩子,賀建奎依然決意用編輯胚胎基因的方法來試圖達到免疫愛滋病的目的。外界普遍擔憂,兩個孩子的一生將被未知的健康風險籠罩。打開基因編輯倫理的「潘多拉魔盒」更令國際科學界物議沸騰。

賀建奎

不過,這名半路出家的基因編輯學者已不在媒體發聲。「他在世界舞臺上登場得匆匆,消失得也匆匆。」《自然》的特寫文章寫道。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做《CRISPR流氓》。

除了兩名華人以外,上榜的年度人物還有考古學家薇薇安·斯隆(Viviane Slon)。她發現了一具9萬年前 「混血兒」的骸骨:這名史前女孩的母親為尼安德特人,父親為丹尼索瓦人。

薇薇安·斯隆(Viviane Slon)

物理學家傑西·韋德(Jess Wade)為科學領域裡的平權而努力,創建了數百個女性科學家的維基百科詞條。

傑西·韋德(Jess Wade)

羅伯特-楊·施密茨(Robert-Jan Smits)推出了「S計劃」,這是一項推進科研論文開放獲取的大膽倡議,掀起了科學出版業的巨浪。

羅伯特-楊·施密茨(Robert-Jan Smits)

芭芭拉·雷凡特(Barbara Rae-Venter)用開源的DNA數據找出了1970到80年代犯下數十宗性侵、殺人案的「金州殺手」。


芭芭拉·雷凡特(Barbara Rae-Venter)

天文學家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的團隊公開了蓋亞太空望遠鏡追蹤到的十億顆恆星的數據集,迅速改變了人類對銀河系演化的認知。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科學家吉川真領導的 「隼鳥2」號探測器將前往餃子狀的小行星「龍宮」採樣並返回地球。

吉川真

氣候專家梅森-德爾莫特(Valérie Masson-Delmotte)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領導發布了一份重要的調查報告,警告再過幾十年,地球氣溫就會來到改變生態系統的轉折點,珊瑚礁面臨滅頂之災。

梅森-德爾莫特(Valérie Masson-Delmotte)

馬來西亞能源、科技、環境與氣候變化部長楊美盈(Yeo Bee Yin) 帶頭提倡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楊美盈(Yeo Bee Yin)

「這份榜單包含了今年科學界大新聞裡面的主角,從超導體的發現到飽受批評的基因編輯嬰兒,」《自然》雜誌特寫主編Rich Monastersky說道。「這十個人的故事濃縮了2018年最難忘的科學事件。他們迫使我們直面一些難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來?我們往哪去?」

以下是《自然》關於曹原的特寫。原文為英文,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全文翻譯。

「石墨烯牛仔」曹原:一個誘導碳原子薄膜產生超導性的博士生

曹原的青少年時期過得相當「非主流」。18歲時,他就在合肥讀完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本科,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那之後他也沒有放慢腳步:今年,21歲的曹原發表了兩篇關於碳原子薄膜表現出的奇異行為的論文,在物理學開闢出一片全新的疆域。曹原承認自己的情況並不常見,但說自己並不特別。畢竟,他在大學裡還是待滿了四年:「我只是跳過了中學裡面一些無聊的東西。」

2014年,當曹原加入實驗室的時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就已經在用不同的角度堆疊、旋轉碳原子層了。曹原的工作是研究壘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間輕微偏轉會發生什麼,按照理論預測,輕微的偏轉就會讓材料行為產生劇變。許多物理學家對此心存懷疑。但曹原著手搭成微妙偏轉的石墨烯層後,他發現了奇怪的東西。置於一個小型電場,溫度降至絕對零度以上1.7度,通常會導電的石墨烯成為了絕緣體。這就夠令人吃驚了。「我們知道它會在學界引起轟動。」曹原說道。不過,更好的還在後面:稍微調整一下電場,偏轉的石墨烯層就變成了超導體,電流可無阻流動。在第二個樣本中觀察到同樣的現象後,實驗組相信這是真的。

簡單的旋轉就能讓碳原子薄膜進入複雜的電子態,如今,物理學家們都爭著要在其他扭轉的二維材料上創造出激動人心的行為。一些人甚至希望石墨烯可以揭開複雜材料高溫超導的奧秘。「我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Cory Dean說道。「我眼下都要被機會淹沒了。」

要使平行的兩層石墨烯旋轉成約1.1°的「魔角」,需要一些試誤,但曹原很快就能可靠地完成。他的實驗技巧至關重要,Jarillo-Herrero說道。曹原開創了一種撕出單層石墨烯的方法,以制出具有相同角度的雙層堆疊,接著微調校準。他還調整了低溫系統的溫度,使超導性得以更清晰地顯現。

曹原熱愛把東西拆開重裝。在內心深處,他是個「修補匠」,曹原的導師評價道。比如,他會用自製的照相機和望遠鏡拍攝夜空,享受自己的時光。相關的零件撒滿了他的辦公室。「每次我走進去,裡面都亂糟糟的,計算機被拆開了,桌上滿是望遠鏡零件。」 Jarillo-Herrero說道。

儘管年輕又害羞,同事們都說曹原的成熟表現在堅持不懈上。比如,曹原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研究生項目失之交臂,他還是通過電氣工程系進入了Jarillo-Herrero的課題組,繼續做物理。對於博士開局階段的失望結果,曹原也滿不在乎。他當時花了六個月時間研究一份看似令人激動的數據,最終卻發現那不過是實驗設置中的巧合。「他不開心,但他只是捲起袖子繼續幹了。」 Jarillo-Herrero說道。

今年22歲的曹原,尚不知道自己的科研生涯會走向何方。「關於魔角石墨烯,我們還要做很多工作,」他說道。然而,據曹原在中科大的研究生導師、物理學家曾長淦所知,世界範圍的大學已經對他青眼有加,不僅拋來博士後工作,還有教職。「在中國的凝聚態物理學界,人人都知道曹原的名字,」曾長淦說道。中科大樂於見到他回來,不過,曾長淦預期曹原目前還是會留在美國。「那裡,更容易看到群星璀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天才少年|曹原
    2020年5月6日,科學界傳來一個大消息,年僅24歲的曹原再次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進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為共同第一作者。難道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嗎?
  • 2018新知人物(1)曹原:少年天才!兩篇論文「驚」世界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的曹原,籍貫四川成都。他在全球頂級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連發兩篇論文,因其發現了使石墨烯能夠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導電的方法,破解了困擾物理學界107年的世界難題。科學界認為,曹原的這一發現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該方法將會使能源的使用和運輸更為有效。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曹原曾因發現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而被譽為「石墨烯的駕馭者」。他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並被一些報導稱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那麼,這位「天才中的天才」到底有多牛?曹原的貢獻在於發現了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具體而言,就是發現了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魔角)時,就會產生以0電阻傳輸電子的神奇超導效應。這也讓曹原在2018年登上了Nature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這是該雜誌創刊149年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入榜者。
  • 天才少年曹原一天連登兩次《自然》雜誌,教授吳明衛:一般
    曹原的連續兩篇突破性論文的發表,震驚了學術界,帶來了非凡的效果,讓所有人都關注到這位突然出現的黑馬,他甚至被稱作為"天才少年"。 這位登上了2018年全球頂級科學雜誌封面人物,成為當年影響世界十大科學人物第一名的"天才少年",所獲得的成就在國內已經無人能及,更是成為石墨烯研究學術界鮮有的突破者。 提起曹原,他的老師和很多學術前輩都是讚不絕口,毫不掩飾為他而驕傲之情。
  • 天才少年曹原的誕生地-中科大少年班
    在大家的傳統觀念中,往往有這樣的偏差,就是天才少年都是孤僻的,其實並不然,在中科大官方網站上能夠看到,少年班的同學與其他同學無異,同樣積極參加各項社會實踐,與大家融為一體。中學時期的曹原天才曹原就是誕生在這樣的地方,曹原1996年出生,在14歲時也就是2010年以理科669分的成績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 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時隔兩年天才少年再現壯舉
    來源 |納米人、材料科學與工程、Pubmed等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石墨烯駕馭者」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
  • 深圳走出的「石墨烯天才」曹原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但是這也絲毫不影響大家對這位天才少年的認可和讚美,紛紛稱讚其「年少有為」「真後浪」:好奇天才是怎樣煉成的?當時《自然》都來不及排版,就迅速以背靠背形式刊登了關於轉角石墨烯的重大成果,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足見這一發現的非凡意義。2018年,曹原登上了《自然》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成為該雜誌創刊149年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入榜者。緊接著,曹原又以22歲的年齡入選了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18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科技領域榜單,成為了入選者年齡最小的一位。
  • 新一代天才少年曹原,研究成果再次轟動學術界,網友卻擔心不已
    新一代天才少年曹原,研究成果再次轟動學術界,網友卻擔心不已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我國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的天才人物,他們憑藉自己超高的智商以及出眾的能力,為我國的經濟、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現在,誰又是最新一代的天才少年呢?
  • 少年天才——曹原
    少年天才——曹原 2020-10-31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天才少年曹原:實現石墨烯超導效應,拒絕美國入籍邀請
    《自然》的封面,當選當年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且排名全球第一位,他就是來自中國的曹原。14歲的時候,曹原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時候獲得了第三十三屆郭沫若獎學金,是中科大本科生的最高榮譽,在讀期間,他被牛津大學選中受邀做兩個月的科研實踐,畢業之後曹原繼續深造,前往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都講了什麼?-虎嗅網
    當地時間5月6日,因發現魔角石墨烯超導態而榮獲《Nature》「2018年度科學人物」榜首、麻省理工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成員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講述了團隊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的一系列新進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為共同第一作者。
  • 實現石墨烯超導效應的少年天才,來自中國的曹原到底有多牛
    石墨烯是科研界的熱門話題,兩年前,一名年僅22歲的天才少年登上了全球頂級科學雜誌《自然》的封面,當選當年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且排名全球第一位,他就是來自中國的曹原。三、中國少年:心之所向仍舊是祖國曹原實現石墨烯超導效應的研究成果發表之後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是石墨烯研究停滯了107年之後曹原開啟的物理學發展的全新領域,曹原憑藉其研究成果成為18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也為世界各國相關領域的學者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基礎和機會。
  • 《自然》雜誌發布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
    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12月19日零時,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22歲天才少年曹原因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位列榜單第一位,同時,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
  • 24歲「天才少年」曹原再次一天連發2篇Nature
    5月6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Nature 上連發2篇論文。曹原 圖片來自《自然》雜誌而這個發現也讓曹原在2018年登上了Nature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這是該雜誌創刊149年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入榜者。曹原也成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該雜誌上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
  • 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取得新進展
    不過中科大除了這些偽天才外,真正的天才也很多,比如這個張亞勤,1978年,年僅12歲的張亞勤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先後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微軟中國董事長、和微軟移動全球副總裁。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駕馭者」王者歸來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石墨烯駕馭者」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因為這兩篇論文巨大的影響力,Nature雜誌發布的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時年僅22歲的中國學者曹原位居榜首,
  • 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放棄美籍戶口,堅持中國籍:我是中國人
    面對美國拋出的橄欖枝——美籍戶口,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霸氣回應:我是中國人,我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裡。曹原此舉可謂是當今留學生中的一股清流,堪稱當代的「錢學森」,與此同時,也贏得了網友的大力支持和點讚。
  • 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
    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我們國內的科學技術,很多時候在國外看來就像過家家一樣的存在,也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水平限制。作為一個科學家,需要的就是最新的技術支撐,同時也需要最先進的設備,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中國的科學家選擇去美國進行深造,說到底,這還是因為國內的環境不夠優秀,所以很多國內的科學家最終也變成了華人科學家。
  • 時隔兩年再次連發2篇Nature,天才少年曹原能否衝擊諾貝爾獎
    這位沉迷科研不能自拔的青年,就是2年前入選了《自然》雜誌發布2018年度科學人物的年輕科學家曹原。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前述成果《自然》連刊兩文報導。曹原發現了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這開創了物理學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傳輸效率,這份雜誌將曹原稱作是「石墨烯的駕馭者」。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2018年3月,時年22歲的曹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有關石墨烯研究的重磅論文。因此,曹原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同時也被譽為了「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