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發布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

12月19日零時,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22歲天才少年曹原因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位列榜單第一位,同時,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

除了曹原和賀建奎之外,上榜的還有薇薇安·斯隆、傑西·韋德、羅伯特-楊·施密茨、芭芭拉·雷凡特、安東尼·布朗、吉川真、梅森-德爾莫特、楊美盈。

其中,曹原入榜是因為其發現了石墨烯超導角度。今年3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論文。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博士的曹原發現了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超導效應。該發現引起了國際學界的關注,也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款新的領域。如今,有眾多學者試圖重複、並拓展他的研究。

身為考古學家的薇薇安·斯隆則是因為發現了一具9萬年前的「混血兒」骸骨入榜。據悉,她發現的這名「混血兒」的母親是尼安德特人,父親則是丹尼索瓦人。

物理學家傑西·韋德則因一直為提高女性和有色人種在科學界的地位所付出的努力,為女性科學家創建數百條維基百科詞條入榜。

羅伯特-楊·施密茨率先發起了「S計劃」。該計劃是一項推進科研論文開放獲取的倡議,掀起了科學出版業的巨浪。

芭芭拉·雷凡特的工作重心是開放數據,她通過公開的基因組數據,協助警方逮捕了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犯下多起兇殺案的「金州殺手」。

同樣上榜的天文學家安東尼·布朗的團隊,其公開了蓋亞太空望遠鏡追蹤到的十幾億顆恆星的數據集,這改變了人類對銀河系演化的認知。

來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科學家吉川真入榜的原因是其領導的「隼鳥2」號探測器將會前往餃子狀的小行星「龍宮」採樣並會返回地球。

氣候專家梅森·德爾莫特則是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領導發布了一份重要的調查報告,該報告警告了人類再過幾十年,地球氣溫會來到改變生態系統的轉折點,而珊瑚礁將會面臨消亡的困境。

同樣與氣候、環境、科技、能源等息息相關的馬來西亞氣候變化部長楊美盈因其帶頭提倡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除了正面的人物典範之外,該榜單每年也會有反面案例。今年作為反面案例入榜的就是對兩名女嬰進行基引編輯的賀建奎。今年11月賀建奎宣布兩名經CRISPR編輯基因雙胞胎女嬰已經降生。該消息引起了全球界的巨大轟動,外界擔憂兩個孩子未來的一生都會被未知的健康風險籠罩。

《自然》雜誌特寫編輯Rich Monastersky表示:「這十個人的故事濃縮了2018年最難忘的科學事件。他們迫使我們直面一些難題,即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哪裡去?」

相關焦點

  • 李蘭娟就被《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發表聲明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自然》雜誌發布2019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科學家鄧宏魁上榜
    《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是該雜誌評選的今年對科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十大人物的年度名單。他們可能取得了驚人的發現,引起了對關鍵問題的關注,甚至可能做了抱受爭議的行為。這個名單雖然不是獎項或排名,但它評選的是在今年科學領域的一些最重要的時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個人。
  • 《自然》公布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人物
    )分別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學者李蘭娟和張永振當選。研究人員收集了2009年到2018年間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數據,結合其他中微子振蕩實驗,釐清了轉換概率對於不同參數的依賴性,同時給出了CP破缺證據。
  • 《自然》雜誌發布年度十大人物,中國科學家鄧宏魁上榜
    《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是該雜誌評選的今年對科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十大人物的年度名單。他們可能取得了驚人的發現,引起了對關鍵問題的關注,甚至可能做了抱受爭議的行為。 這個名單雖然不是獎項或排名,但它評選的是在今年科學領域的一些最重要的時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個人。
  • 《自然》雜誌評出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英國《自然》雜誌17日的特寫板塊中公布了2017年《自然》十大人物,他們在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新聞特寫代理主編布蘭登·馬厄表示,從量子通信、基因組編輯,到一場潛在核危機和美國環保政策的退步,這份人物列表總結了2017年科學的成就與挫折。
  • 《自然》雜誌評選年度人物,李蘭娟上榜後,高調拒絕「夾帶私貨」
    在英國《自然》雜誌公布的"2020世界十大科學人物"榜單中,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上榜,同時上榜的還有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以及負責美國輝瑞公司新冠疫苗研發的高管凱薩琳·詹森等人。
  • 2020《自然》雜誌十大科學人物出爐:李蘭娟、張永振等人上榜
    2020 年 12 月 15 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布了本年度科技界的重磅榜單之一:2020 年度十大科學人物(Nature's 10: Ten people who helped shape the science stories of 2020
  • 《自然》雜誌年度科學界十大人物出爐:李蘭娟入選
    海外網12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5日,《自然》雜誌網站發布了其評選的2020年度科學界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名單,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等人入選。
  • 《自然》雜誌年度科學界十大人物出爐:中國專家入選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5日,《自然》雜誌網站發布了其評選的2020年度科學界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名單,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
  • 《自然》評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新聞—科學網
    12月1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評選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人物。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學進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
  • 潘建偉入選《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 獲稱「量子之父」
    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今天凌晨對外發布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榜上有名。與他一同入選的還有今年在引力波研究領域名噪一時的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天文學家Marica Branchesi等。
  • 他是「墨子號」研製團隊的領銜,剛剛入選國際十大科學人物,獲稱「量子之父」
    【一起來學】Ĉina Akademio de Sciencoj 中國科學院kvantumo 量子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12月19日凌晨對外發布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榜上有名。
  • 《自然》雜誌年度科學界十大人物出爐:中國兩名專家入選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5日,《自然》雜誌網站發布了其評選的2020年度科學界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名單,中國科學家張永振和李蘭娟入選。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這10名入選者被《自然》雜誌網站評為「2020年幫助塑造科學的10個人」。名單中包括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張永振。
  • 《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天才少年曹原居首,賀建奎來去匆匆
    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在北京時間12月19日零時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的「神童」曹原,以及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而飽受爭議的賀建奎名列其中。22歲的天才少年曹原出現在榜單的第一位。
  • 美《科學》雜誌評出年度十大科學進展
    美國《科學》雜誌21日公布了該刊評選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其中科學家證明龐加萊猜想被列為頭號科學進展.
  • 《自然》雜誌年度科學界十大人物出爐:中國專家入選—新聞—科學網
    海外網12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5日,《自然》雜誌網站發布了其評選的2020年度科學界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名單,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南京大學校友鮑哲南當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
    近日,最新出版的《自然》雜誌揭曉年度十大人物,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南京大學校友鮑哲南,在一個專注於在人身體上結合電子設備的多學科實驗室中用碳納米管制作出了人造皮膚,成為十大人物之一。  鮑哲南1970年11月出生於南京,現執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
  • 獲頒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候任總統伸來橄欖枝,福奇撥開雲霧未見明
    ,英國《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新冠肺炎疫情毫無疑問成為今年學術界的焦點,十大人物中有7位與抗疫直接相關。》「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新網資料圖) 此外,《自然》雜誌也並未諱言學術界關於福奇的爭議。儘管福奇呼籲的防疫措施遭到了政界抵制,認為這影響了經濟復甦,但學術界仍然認為福奇所做遠遠不夠。《自然》稱,一些研究人員對福奇面對公眾的表現感到失望。
  • 《自然》新聞版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快速射電暴中國研究入選
    當地時間12月14日,學術雜誌《自然》(Nature)新聞與觀點欄目評選出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除了影響2020年全球人類健康的新冠肺炎研究外,HIV治療、冷凍電鏡和快速射電暴等領域也受到關注。今年的十大科學發現共涉及15篇學術論文,13篇發表在《自然》,其餘2篇發表在《科學》雜誌。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等人的快速射電暴研究入選。1.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2020年4月15日在《自然》雜誌報告了打破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稱CP對稱性)的可能發現。
  • 盤點:回顧GEN雜誌評選2015年度十大科學事件
    2016年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由GEN(Genetic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 News, 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新聞)雜誌刊文,對2015年生命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學事件進行了回顧和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