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雜誌評出年度十大科學進展

2020-12-01 cnBeta
美國《科學》雜誌21日公布了該刊評選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其中科學家證明龐加萊猜想被列為頭號科學進展.

《科學》雜誌說,科學家們在2006年完成了"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章節",這個 "有關三維空間抽象形狀"的問題終於被解決.龐加萊猜想屬於數學中的拓撲學分支,1904年由法國數學家龐加萊提出,即如果一個封閉空間中所有的封閉曲線都可以收縮成一點,那麼這個空間一定是三維圓球.百餘年來,數學家們為證明這一猜想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被稱為數學隱士的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在證明龐加萊猜想過程中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後來三個獨立的小組又進一步填補了佩雷爾曼證明中缺失的關鍵細節,百年難題終獲破解.《科學》雜誌稱,科學家們已經達成共識,認為這一猜想已經被證明.

《科學》雜誌評選出的其他9項進展分別為:

——從化石中提取DNA(脫氧核糖核酸):利用DNA解碼和分析技術,研究人員從尼安德特人化石和猛獁化石中獲取了寶貴的遺傳信息。

——冰原在收縮:研究人員在2006年記錄下了這一"令人不安"的趨勢,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冰原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流入海洋中。

——魚邁出的第一步:考古學家發現一種特殊的魚化石,這種魚能用胸鰭站立並"行走",這可能是後來動物在陸地上用以行走的肢進化的開始。這種魚是有肢脊椎動物已知的最近親,為人類研究生命如何離開海洋登上陸地打開了一扇窗。

——隱身術的科學:雖然看上去一點也不像哈裡·波特的魔法鬥篷,但科學家今年製造的隱身裝置卻是第一個將物體在視覺上屏蔽起來的雛形裝置。它能引導入射的微波,使其既不反射、也沒有影子。

——黃斑變性患者的希望:研究"老年性黃斑變性"這種眼部疾病的專家們發現,一種名為ranibimuzab的藥能顯著改善某些患者的視力,他們還找出了幾個使得人們易患該病的基因。

——生物多樣性是如何發生的:從沙灘小鼠到果蠅、蝴蝶,各種各樣的動物們幫助科學家發現了促成新物種進化的遺傳變化。

——顯微學的新前沿:2006年,生物學家們藉助新的顯微技術,成功觀察到小於200納米的細節,這為他們了解細胞和蛋白質的精細結構提供了更清晰的視野。

——製造記憶:2006年的幾項發現讓神經學家更進一步地理解大腦是如何錄入新記憶的。科學家們認為,大腦負責加強神經元之間連接的"長時程增強"過程現在看來很可能是大腦記憶的基礎。

——新一類的小RNA(核糖核酸):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類新的小RNA分子,它們能夠關閉基因的表達,這類新分子被命名為"Piwi-幹擾RNA"。

另外,《科學》雜誌將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的論文造假騙局列為"年度崩潰事件"。幹細胞研究人員黃禹錫及其合作者曾在《科學》雜誌發表兩篇有關幹細胞研究突破的重要論文,但他們製造的騙局在2006年被徹底揭穿。《科學》雜誌說,本年度還查處了其他幾起科學研究領域涉及不端行為的事件。

感謝不凡投遞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雜誌評出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組圖)
    特大質量的黑洞可能產超高能量的粒子美國《科學》雜誌20日公布了該刊評出的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人類基因組個體差異」領域的研究進展名列第一。排名第二位的科學進展是「皮膚細胞中的『幹細胞』」研究,關於「高能量宇宙射線的來源」的研究名列本年度十大科學進展的第三位。負責此次評選工作的《科學》雜誌編輯羅伯特-昆茲級(Robert Coontz) 稱,「多年來,我們一直談人與人如何相像,甚至人與猿如何類似。然而,今年的幾項前沿研究第一次徹底得揭示了人與人DNA存在的巨大差異。
  • 英報評出年度十大科學新聞
    英報評出年度十大科學新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8日 09:00 來源:     來源:新聞晨報     12月27日,英國《衛報》評選出了2006年的十大科學新聞 :  進化史填補空缺     4月6日的《自然》雜誌的封面主角是一種名為「泰克塔力克」的生物化石。
  • 李蘭娟就被《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發表聲明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自然》雜誌評出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英國《自然》雜誌17日的特寫板塊中公布了2017年《自然》十大人物,他們在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新聞特寫代理主編布蘭登·馬厄表示,從量子通信、基因組編輯,到一場潛在核危機和美國環保政策的退步,這份人物列表總結了2017年科學的成就與挫折。
  • 《科學》雜誌評出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
    美國《科學》雜誌近日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技術突破拔得頭籌,成為年度頭號科學突破。 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可讓研究人員逐個追蹤細胞發育,了解哪些基因會在胚胎早期發育時被開啟或關閉。
  • Nature評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生物醫學領域四項入選
    如今,我們最能憑藉的力量便是科學。在2020年的尾聲,Nature 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它們包括:1、壓力是如何讓頭髮變白的2、銀河中的快速射電暴3、在史前貴族陵墓中發現的亂倫證據4、激活並殺死潛伏的
  • 《自然》評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新聞—科學網
    12月1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評選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人物。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學進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
  • 高清圖:年度十大科學奇聞 管狀雲綿延966公裡
    (圖1) 國際在線專稿:美國《連線》網站最近評出了2009年度最奇特的十大科學新聞,美國夜空的神秘雲彩和世界上最深湖泊上的冰圈等入選。 [責任編輯:morganli]
  • 英國《自然》雜誌評出2016年度重大科學事件
    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近日公布了其評出的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除了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重要科學發現外,中國在航天、氣候變化以及基因技術領域取得的多項重要成果也被《自然》雜誌認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6年較受矚目的科學事件當屬引力波。
  • 《科學》雜誌評出年度最重大突破:希格斯玻色子
    12月20日,希格斯玻色子被美國《科學》雜誌列為本年度最重大科學突破。緊隨其後,丹尼索瓦人基因組、基因組的精密工程、「好奇」號火星車的著陸系統等等,同時進入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毫無疑問,「上帝粒子」的發現,是2012年最受關注的科學進展。媒體蜂擁,大眾雀躍,「『上帝粒子』日快樂。」流行樂團黑眼豆豆的主唱will.i.am在推特上寫到。
  • 2018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展現中國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
    原標題:2018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展現中國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 日前,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發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克隆猴、DNA納米機器人、G值測量……一系列成果在揭示生命奧秘、探索人類重大疾病新的治療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受到了中外科學家的關注和高度評價,既代表了中國基礎科學的重大進展,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科學家對全球科學發展的貢獻。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 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科學》雜誌評價說,凝聚起來的強大力量推動新冠疫苗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科研人員從未針對「同一個敵人」如此快速地開發出如此多的實驗性疫苗,從未有如此多的競爭者如此開放、頻繁地合作,從未有如此多的候選疫苗幾乎同時開展大規模有效性試驗,政府、企業、學術界和非營利組織也從未在這樣短的時間裡在同一種傳染病上投入如此多的財力、人力和精力。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冠疫苗居科學雜誌2020十大科學突破首位【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
  • 學術頭條: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科學》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
    《科學》2020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公布:新冠疫苗研發、CRISPR 療法等上榜12 月 17 日,《科學》(Science)發布最新「年度突破獎」(Breakthrough of the Year),新冠肺炎疫苗的快速開發被評為 2020 年年度科學突破。
  • 《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新冠疫苗居首
    【僑報網綜合訊】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做出更大貢獻。《科學》雜誌評價說,凝聚起來的強大力量推動新冠疫苗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
  • 《自然》公布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人物
    2020年,在和新冠搏鬥的一年裡,科學探索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裡,有諸多令人振奮的科學發現,也有很多胸懷天下的科學家求索奮鬥在各自的崗位。當地時間12月14日和15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分別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
  • 北京女博士研究入選《Nature》年度十大科學發現!
    2020年12月14日,《Nature》雜誌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其中,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師林琳博士與FAST快速射電暴團隊合作的關於快速射電暴磁星起源的工作成功入選。2020年11月5日正式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刊發一組文章報導這一重大突破,其中包含由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林琳老師為第一作者的題為《銀河系內磁星爆發期射電脈衝輻射的零探測》(No pulsed radio emission during a bursting phase of a Galactic magnetar)的文章。
  • 盤點:回顧GEN雜誌評選2015年度十大科學事件
    2016年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由GEN(Genetic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 News, 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新聞)雜誌刊文,對2015年生命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學事件進行了回顧和盤點。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自然》雜誌表示,兩個研究團隊分別介紹了對動物模型的幹預策略,這可能是迄今報告的最有力、最容易重複的「激活」策略。大氣方面的一項研究首次將與臭氧層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暫停」歸因於《蒙特婁議定書》的作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揭示了人造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的威脅。
  • 《自然》新聞版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快速射電暴中國研究入選
    當地時間12月14日,學術雜誌《自然》(Nature)新聞與觀點欄目評選出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除了影響2020年全球人類健康的新冠肺炎研究外,HIV治療、冷凍電鏡和快速射電暴等領域也受到關注。今年的十大科學發現共涉及15篇學術論文,13篇發表在《自然》,其餘2篇發表在《科學》雜誌。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等人的快速射電暴研究入選。1.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2020年4月15日在《自然》雜誌報告了打破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稱CP對稱性)的可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