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自然》雜誌公布的"2020世界十大科學人物"榜單中,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上榜,同時上榜的還有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以及負責美國輝瑞公司新冠疫苗研發的高管凱薩琳·詹森等人。
《自然》雜誌表示,十位上榜者都是在2020年內,於其所屬的科學領域取得過重大進展,或是引起了人們對某些關鍵問題的關注等傑出貢獻的,理論上是為了讚頌這些人的傑出貢獻而做出的盤點。
但該榜單中有關李蘭娟院士事跡的介紹卻似乎出現了一些"夾帶私貨"的行為,稱李院士為"封城設計師"。據新華社近日消息,目前李院士已經致信該刊,要求更正關於自己的不實描述。
1、"夾帶私貨"
《自然》雜誌中,將李蘭娟院士稱為"封城設計師",雖然在簡介中沒有明確指出,但卻一直在暗示李院士就是2020年年初武漢封城令的"指揮官"。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表示,武漢積極實行封城令長達76天,"儘管忽略了一些居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但卻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文章著重強調,武漢城內擁有1100萬人口,封城令導致了一些居民"無法獲得醫療服務",並表示這些人抱怨自己被遺棄了。與此同時,文章還表示,當時進出武漢的所有交通工具都被封鎖,許多居民原定於春節假期的旅行計劃也被迫取消,暗示武漢居民並非是自願實施封鎖令。
文章還表示,在武漢封城之前,世界範圍內都沒有過這樣大規模封鎖的先例,這一舉動在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專家眼中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事實已經證明了當初採取封城令的重要性,受益於該令,我國新冠疫情迅速得以控制,並且迅速成為全球第一個經濟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而那些篤信封鎖令是"過度反應"的國家,至今仍在疫情的陰霾之下掙扎。一直自詡為"燈塔"的美國尤為嚴重,經濟也遭受了重創。
2、李蘭娟致信要求"闢謠"
李蘭娟院士表示,自己在武漢新冠疫情期間參加了高級專家組,在武漢參與了相關調查和救治病人的工作,但《自然》雜誌卻將自己稱為"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列入"2020年十大科學人物"之中,與事實並不相符。據新華社消息,目前李院士已經致信該刊,要求對不實內容進行修改。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西方世界牢牢掌握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話語權,許多他們所推崇的"權威刊物"在我國也被奉為"權威",例如《柳葉刀》和此次的《自然》雜誌。
但隨著我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原本對於西方推崇的"權威"的信心就已經出現了動搖,而隨著新冠疫情在全世界暴發,西方世界已經徹底打破了其為自己精心打造的人設。在2020年《自然》和《柳葉刀》等刊物都曾出現過不同程度抹黑中國的信息。
而李蘭娟院士的舉動也足以證明,盲目迷信西方所謂"權威"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
文/銅壺煮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