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自然》期刊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人物」榜單。編輯部指出,現代科學研究是由團隊合作完成的,而且往往是大型團隊,然而科研世界也充滿了個人發揮影響的故事。這份榜單記錄了今年重要的科學進展和事件以及其中一些關鍵人物和他們的同事。
這一年,許多故事都與新冠大流行有關,這份榜單也不例外。《自然》特寫部主編Rich Monastersky說:「這十位人物與他們的同事在一系列科學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對致命新冠病毒的測序,領導新冠疫苗的研發,為開創性北極氣候任務的研究人員保駕護航等。」
▲圖片來源:Nature官網
新冠疫情已經奪去了全球超過150萬人的生命,迫使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博士號召各國抵抗新冠病毒威脅,與此同時還不得不面對外界對該組織應對疫情不力的強烈批評。
▲譚德塞博士(圖片來源:WHO官網)
73歲的中國流行病學家李蘭娟院士,在快速認識到中國武漢暴發疫情的威脅後,呼籲封鎖武漢交通。她和其他專家的警告促使政府在春節假期前採取果斷行動,這一舉措得到了積極執行,最終幫助減緩了病毒的傳播速度。
▲李蘭娟院士(圖片來源: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烏拉圭病毒學家Gonzalo Moratorio教授與同事合作開發了新冠病毒診斷試劑盒,為他的國家避免了大量感染和死亡病例。烏拉圭目前仍是世界上死亡人數最低的國家之一,到12月10日,這一數字僅為87人。
▲Gonzalo Moratorio教授(圖片來源:烏拉圭巴斯德研究所)
在全球加緊研發新冠疫苗之際,美國製藥企業輝瑞(Pfizer)的疫苗研發主管Kathrin Jansen博士帶領團隊從4月開始測試到11月完成3期臨床試驗,在破紀錄的210天裡推出了一支通過臨床驗證的新冠疫苗,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希望。
▲Kathrin Jansen博士(圖片來源:https://www.pfizer.com)
武漢疫情暴發之初,中國病毒學家張永振教授和他的團隊迅速鑑定出新冠病毒的 RNA序列,並將序列公開。
▲張永振教授(圖片來源:Zhang Wen/浙江傳媒學院)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成為了美國政府疫情應對的發言人,在向易感人群傳達可靠信息的同時,勇於質疑川普總統傳播的錯誤信息。
▲Anthony Fauci博士(圖片來源:NIAID)
面對新冠病毒的威脅,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採取的快速、果斷的行動贏得了國際讚譽,不僅保障了她的國家相對安全,還得到了民眾的信任。
▲Jacinda Ardern總理(圖片來源:Governor-General of New Zealand)
《自然》的十大人物還記錄了今年發生的其他重要科學事件。
美國宇宙學家Chanda Prescod-Weinstein博士除了研究暗物質的本質以外,今天6月她與其他科學家發起了「學術停擺一天」的倡議,這一備受矚目的線上活動呼籲人們關注科研機構內部的系統性反黑人種族歧視。
▲Chanda Prescod-Weinstein博士(圖片來源:新罕布夏大學官網)
印度尼西亞公共衛生研究員Adi Utarini教授專注於應對另一種致命感染:登革熱。她的團隊通過培育能阻斷登革熱病毒傳播的蚊子,協助領導了一項對抗登革熱感染的開創性行動。
▲Adi Utarini教授(圖片來源:印尼加查馬達大學)
Verena Mohaupt女士是國際北極科考任務MOSAiC(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流觀測站)的德國後勤負責人,當科考船凍在海冰中的一年裡,她的努力工作保障了約300名研究人員面對北極熊、極端寒冷和他們自己時的人身安全。
▲Verena Mohaupt女士 (圖片來源:MOSAiC項目主頁)
正如Monastersky先生所言,這十位人物的故事「反映了今年全球面臨的一些最嚴峻的科學和社會挑戰」。
參考資料
[1] Nature’s 10: ten people who helped shape science in 2020. Retrieved Dec. 16, 2020,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435-6
[2] Nature’s 10: the human stories behind an extraordinary year in science. Retrieved Dec. 16, 2020,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551-3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