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鳥窩吧,在印象中,除了燕子的窩是建在屋簷下的,很多鳥兒會把巢築在枝繁葉茂的樹上,且開口朝上像個碗一樣。那麼為什麼鳥窩大都是開口朝上的,遇到下雨天怎麼辦呢?鳥窩豈不是要變成一個接水的碗,這還怎麼住鳥啊,怎麼就不見一個有屋頂的巢呢?
其實對於大多數鳥兒來說,鳥窩基本上是一次性用品,不是它們常住的家。很多鳥兒只有在繁殖季節才會搭建鳥窩,搭建鳥窩主要是為了孵蛋和餵養雛鳥,當雛鳥長大後,這個巢就被棄用了。
所以你會看到那些大樹上的鳥窩,上一年還有鳥的,第二年就再也見不到了。鳥兒們可謹慎的很呢,而且也不要以為它在鳥窩裡很安逸、很安全。其實鳥父母需要時刻打起精神,觀察附近有沒有蛇、鼠等天敵,為了繁衍後代,鳥父母可是操碎了心。
另外,不同的鳥兒築巢所用的主要支撐材料也不一樣,麻雀會用到小樹枝和植物的莖,家燕會用到泥土,野雞會用到樹葉和草葉。等鳥的框架搭建好了之後,有些還要在鳥巢底部墊上苔蘚、羽毛這些,並叼來些泥土把縫隙給填一下,這樣巢穴就更加堅固了。
當然中間還有適當留些空隙用來通風,還能把雛鳥的便便給漏下去。而當下雨時,雨水也會漏下去,不然不就積水了嘛,鳥兒可沒這麼傻。等雨過天晴,鳥巢也能及時晾乾,保持通風性。另外在下雨前,很多鳥兒也能感受氣壓的微弱變化,會飛回鳥巢,在上面撐開翅膀保護雛鳥。
鳥的羽毛上面覆蓋一層油脂,就像荷葉那樣,雨滴落在上面會滑下來。而且鳥類內側羽毛還有大量的細羽和絨毛,很蓬鬆,能很好的保溫,所以能最大程度不讓鳥蛋和雛鳥被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
另外由於很多鳥的巢會建在枝繁葉茂大樹的樹冠下面,不僅能夠減少陽光直接暴曬,也能夠有效擋雨,減少雨滴的直接衝擊。一般中小型雨都被樹葉給擋住,但是遇上暴雨的話,除了水禽,很多鳥兒可沒那麼好受了,也會被淋溼透的。甚至那些質量不達標的鳥窩,更會在暴雨中四分五裂,造成巢毀鳥亡的悲劇。
所以為了減少此類事情發生,鳥父母們會儘量避免雨季,一般會選擇春季築巢繁衍後代,而且在築巢時更加用心的優化結構。如果選擇建在樹杈中間,利用多個樹枝的支撐來提高鳥巢的穩定性,並在鳥巢底部多加些泥土,讓窩的底盤更加穩。那麼為什麼大多數鳥窩都是露天的呢?加個屋頂不是更加安全嗎?
其實鳥窩沒有頂的話,視野會更加寬闊,鳥兒們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遠處的天敵,方便跑路,如果加頂的話容易遮擋視線,而且露天更加便於大型鳥類坐著孵蛋,也便於進出鳥窩給雛鳥餵食。鳥兒餵食姿勢簡單粗暴,成鳥會站在鳥窩上方,幼鳥則向上張開嘴巴,如果鳥窩有頂的話多不方便啊!小夥伴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