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測試:現代人的偏見

2021-01-08 大象公會

文/大象公會

塑造神童的人總喜歡拿愛因斯坦作標杆,或許因為他的名字已成為「天才」的代名詞。「英國13歲女童智商160,堪比愛因斯坦」,類似標題屢見不鮮。

但這種對比的說服力極低,智商測試不是通考。市面上最為流行的韋氏、斯坦福-比奈、瑞文測試各有評分標準,兒童與成人的試題也不相同。

更重要的是,愛因斯坦生前並沒有接受過智商測試,雖保留了大腦,也無法用此估算屬於心理學概念的智商——除非大腦復活,親自做一次智商測試。

實際上,愛因斯坦的智商值來源於1926年凱薩琳·考克斯和路易斯·特曼所做的300位歷史天才早年智力的估算。對這些智商測試發明前的人物,考克斯的研究方法相當粗暴:閱讀傳記細節,替他們做當時流行的斯坦福-比奈(Stanfor-Binet)智力測試題。

考克斯的結果或許令喜歡拿它對比的神童們失望:愛因斯坦的智商只排在中遊,遠低於斯圖亞特·密爾的190、笛卡爾和伽利略的180,只與詩人艾略特持平。唯一超過200的人叫弗朗西斯•高爾頓,他並沒有前幾人的名望,但他有特殊的身份:智力測量的先行者,考克斯和特曼的學術偶像。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智商測試的改進過程中,無論其注重考察何種能力,它始終是一個為現代社會標準而設置的遊戲。在某種意義上,它很難擺脫現代人的偏見。

【智力測試的進化】

長期以來,智力高低都是仁者見仁,沒有精準、抽象的標準。工業革命後,驚嘆於科學定理效力的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以往含混不清的領域,智力就是其中之一。

「200分先生」高爾頓是這方面的先行者。1859年,閱讀了他表哥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高爾頓深受刺激,決定測量人類的智力,用精確的數據證明他的優生學設想:人的智力由遺傳決定。

高爾頓很快開工了。他試圖在聽力、手的靈敏度、中指長度、頭顱大小等要素間,找到與智力高低的相關關係。結果令人失望,這些因素完全無法解釋智力的差異。不過,這些失敗的舉措開啟了量化智力的嘗試。

法蘭西斯·高爾頓

1881年,法國開始推廣義務教育。為區分普通兒童和有缺陷兒童,教育部門急需合適的檢測工具,以便因材施教。需求刺激下,法國的阿爾弗雷德·比奈和西蒙在1905年製作了第一份智力測量表,並在1908年的修訂中,創造性地按不同的年齡段設計了試題,提出了心理年齡概念。相比較後人,比奈沒有宏偉的野心,他清楚地強調他的測驗只能測量部分智力,對預測有學習困難的兒童可能有效。

接下來,改進智力測試的交接棒傳到了美國。20世紀初,這個生機勃勃的國家裡,徵兵、移民、教育,都急速擴展,成千上萬的學歷不明,各式背景的移民蜂擁而入,迫切需要更有效率的區分方法,在混亂中整理出秩序。

同時,應用心理學正在美國快速的發展,人們相信,心理學家可以搞定一切:婚姻失和,工作不滿,推銷保險。於是被法國人漠視的比奈測試在這裡大放異彩。戰爭的爆發催化了狂熱需求,智商測試就在這個背景下大踏步地走入美國人的生活。

1916年,路易斯·特曼,就是給歷史名人估算智商的考克斯的導師,修改了比奈-西蒙測量表,將新版本命名為斯坦福-比奈智力測試。特曼吸收了1911年德國人威廉·斯特恩提出的智力商數(IQ)概念,根據不同年齡兒童做測試的分數均值,設為「智力年齡」標準,每個兒童的個人智力數值,取決於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的比率。這種測試方法被稱為比率智商,公式如下:

所以,高爾頓智商被測為200,是考克斯和特曼認為他3歲就能完成達到正常兒童6歲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水平,同理,愛因斯坦的傳記等材料被認為只能體現1.6倍的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比。

此後,智商測試不斷進化。1949年,韋克斯勒編制了不同於比奈系列的新測試表,稱為韋氏智商測試,影響至今。韋氏測試分為成人、兒童、幼兒三版,採用離差智商計算,將同一組的智商平均值設為100,標準差設為15,整組的數據呈正態分布。與比率智商不同,離差智商不計算不同年齡的成績比率,而將挑選出來的同年齡人作常模參考,表示個人在同年齡組的相對位置。

這種新的參照方法也影響了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在1960年第三次修訂時,它也採用了離差智商,但其標準差為16。這意味著高智商的分數,在韋氏測試應為130,在斯坦福·比奈測試則為132。

所以,即使考克斯的傳記估算法合理,媒體上介紹可與愛因斯坦媲美的聰明的少年時,也該先確定幾個問題:你使用哪種測試?成人組還是少兒組?標準差多少?參考的常模又是哪些?

【什麼是智力】

智商測試首先取決於對「智力」的理解。早期智商測試的短板在於:應用先行,缺乏理論。此後,智力理論層出不窮,但是最核心的問題:什麼是智力,智力的結構,遺傳和後天因素對智力的影響,依舊充滿爭議。

最初,對智力本質的探討來自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1904年他提出了常規智力和特殊智力之分。常規智力被稱為g因素,它被認為是智力的關鍵。斯坦福·比奈測試就主要集中於g因素的測量——反應速度、記憶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

這種解讀的方法,將智力解析為各種能力。但只關注靜態能力,容易落入窮舉的泥潭。到1980年代時,它已細分到了240種因素。

認知心理學興起後,學者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論,不再斤斤計較於靜態的劃分,更注意智力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按此類理論,人腦被理解為信息處理系統,智力體現於為了一定目的,加工處理信息的表現。

於是,將因素和信息加工調和在一起的智力層面理論出現了——既劃分了不同因素,又注重因素在信息加工中的表現。在這種視角下,一些心理學家將以往不被重視的能力納入視野,不局限於傳統的狹隘定義。

哈佛大學的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概念,一改以往強調抽象思維的智力觀念,將人際關係、音樂、肢體動作等加入智力範疇。著名的情商概念也在此時提出。1991年,薩洛維提出的情緒智力(EI)概念,認為認知、控制情緒的能力,是一種長久以來被忽視的智力。經過戈爾曼的傳播,情緒智力廣為人知,逐漸被傳播為情商(EQ),和智商並列。

智力理論的發展,影響了智商測試的項目,斯坦福-比奈量表的測試能力,從最初的g因素,到後期的8種,其測試結構在數量和內容也發生變化。

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五次修訂的內容變化

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又給智力理論提供了新的支撐。目前,學界傾向於認為大腦突觸更多的人,智力表現更好,大腦皮質的厚度也與智力相關。除了從腦部構造角度探討,認知神經科學還在確定人腦的信息加工速度、知覺速度、神經速度等功能與智力的關係。

不過,這些神經科學角度的嘗試也受到「智力」概念的困擾,對人腦哪一部分的掃描?都只能夠確定相關關係進行推論,更進一步的探討,則都需要理論標準。

未來智商理論會有什麼發展,技術上能否用腦部掃描等手段取代智商測試,抑或證明智商測試的合理性,仍是未知數。理論的發展推動人們更理性的看待智商測試,因為人類曾有濫用測試的深刻歷史教訓。

【智商測試的濫用】

1927年,美國最高法院以8:1的投票結果,判處維吉尼亞州對一名「弱智」婦女實施絕育手術。著名的霍姆斯大法官曾對此評論道:「三代弱智已足夠」。此後,美國12個州通過了對智力缺陷人群實施絕育手術的立法,27個州實施強制絕育計劃。最熱衷於此的加利福尼亞一共實施了2萬多例手術。

登峰造極的是納粹德國,近40萬人被判定智力缺陷,強制絕育。還有十餘萬人被殺害。

更早的時候,美國醫生在移民到達的地點,僅憑交談和觀察,就評估他們的智商分數,弱智者將因此被遣返。1924年,受智商檢測結果的影響,美國國會出臺了更嚴格的移民控制法案。

這種濫用智商測試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警覺,最著名的反對者是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1922年,他在《新共和》雜誌上與特曼打了一場筆戰,李普曼抓住當時智商測試的弱點,批評其簡單粗暴的對待覆雜的人類智力,總是偏重某些能力,只能得出偏見,容易給個人貼上永久的標籤。

當時智商測試值得詬病處甚多。比如早期的斯坦福-比奈測試中,女孩的分數在每個年齡段都高於男孩,這讓路易斯·特曼很焦慮,1937年,新版本的測試量表刪除了男性得分差的項目,輕輕一動,男孩就和女孩一樣聰明了。

19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智商測試被認為是種族主義的方法,受到活動家的衝擊,紐約、華盛頓特區、洛杉磯等市禁止對小學生智商測試,不過隨著民眾熱情的消退,這種激進的禁令很快被取消了。

隨後,智商測試不斷完善,早期的很多問題已經解決。但接下來,它又面臨更大的麻煩:弗林效應。

這是由美國人詹姆斯·弗林命名的現象,它顯示,在1930年到1980年間,發達國家的智商測試初始分數一直在上升,比如1932年至1978年,美國年輕人的IQ平均指數提高了14點。弗林效應也出現在發展中國家。1994—1998年間,肯亞6—8歲農村兒童的分數增加了11分,這讓人懷疑智商測試的穩定性,也與智商測試體現先天智力的觀念不符——基因的變化不可能這麼快。

目前,多數心理學家將此解釋為隨著社會進步,教育和營養水平提高,影響了抽象能力的發展,而對於弗林效應本身引起的智商測試有效性討論,則莫衷一是。

【中國人的智商】

儘管多數中國人1980年代以後才接觸智商概念,但智力測試方法早在1917年就傳入中國。1917年京師教育報上,翻譯了日本學者佐藤禮雲關於比奈-西蒙智力測試的介紹文章,並附上部分測試題目。

當時智力測試的介紹以翻譯為主。中國最早的智力測驗嘗試,是1918年瓦爾克特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測驗清華的學生。兩年後,南京高等師範開設心理測驗課程,正規的智商測驗出現。隨後,比奈量表、美國陸軍智商測試表等被翻譯過來,在20年代風靡一時,報刊雜誌經常出現「智力小測驗」的題目。

很快,中國部分學校也各自開始智力測試。1921年,安徽第二師範附屬小學對學生進行了智力測試,試題選自比奈-西蒙測試表。1926年,廈門集美學校對女小學部的一次智力測驗,並將結果發布在《集美周刊》上。

《集美周刊》截圖。T分數為特曼(斯坦福-比奈)測試,B分數為比奈-西蒙測試。

此時的智商測試只是在一些學校出現,分布很散。報刊上雖然時常出些智力小測驗,但正規的智商測試遠沒有普及。1931年,中國測驗學會成立,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協調各地的智商測試。

但這種勢頭很快被打斷。1949年後,中國心理學界開始接受辯證唯物主義和蘇聯心理學改造,「反右」期間,智商測試因為是「資產階級方向心理學」遭全面中止。1965年,姚文元在《光明日報》撰文,批判心理學為「資產階級偽科學」,雖然同一時期,資產階級的美國青年也在嚴厲指責心理學為「種族主義」幫兇。

高考恢復後,為研究中國科大等「少年班」的神童現象,學界重啟了智商測驗。1980年代初,韋氏成人智力量表和斯坦福-比奈測驗表的中國版制定出來,成規模的智商測試變為可能。

對民眾來說,對智商的了解更多的來自於大眾傳媒。1980年代中期開始,報刊和電視上「智商」概念不斷提及,人們將智商作為智力的同義詞,用以表示「聰明」,「機智」。

不過,中國人對智商測試始終不曾狂熱過。中國人所熟悉的愛迪生的名言是「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而愛因斯坦一連做了三個小板凳的故事,也曾進入小學的教科書,以此告訴學生們勤能補拙。

而情商概念一經傳入中國,就迅速替代智商,成為解釋成功者的最重要特質。雖然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人口開始自由流動,但傳統熟人社會中的背景和關係仍是當下的典型話語,人脈網絡被視為是改變命運的最主要途徑。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式的英雄主義也不建立在超眾的個人能力之上,而更強調個人為集體所作的犧牲。

相關焦點

  • 智商測試,基本不靠譜
    □記者 劉坤        暑假,是家長們給孩子測試智商的高峰期。有兩個極端,有些孩子成績不佳,家長想測試是不是「智力有問題」;還有一部分家長是懷著「發現神童」的目的來的。然而,專家指出,現在通行的智商測試方法是1986年的標準,而我國兒童20年間智商普遍增長了12.84分,所以測出的值是不準確的。
  • 智商測試國際標準 在線測試你的智商
    有些人認為智商這個概念是神聖的不容褻瀆的,而有些人則對它不屑一顧。
  • 怎麼測試自己的智商如何測試智商
    現在人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詞就是智商什麼什麼的,很多人就會奇怪,智商高低真的能夠通過做題就能看出來麼?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小編就教教大家怎麼在線測試自己的智商有多高,具體怎麼做請看下面的詳細教程吧。
  • 匪夷所思的智商測試
    譜寫智商測試的興衰史 《智商測試》一書講述了智商測試的緣起及其原理,介紹了近百年的發展歷程和應用情況,剖析了智商測試背後的真正「面目」,探討了它是如何滲透到人類世界。而《智商測試》是他的第一本書。 智商測試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依舊在各個學校、醫院活躍著,大多數人傾心於智商測試,迷戀智商指數,卻從未真正關注過它的緣起,從未想過是否一套測試題就能肯定或否定自己所擁有的智慧。而默多克是如何關注到智商測試的光環下的影子並寫出這本書的呢? 當默多克還是一名心理學本科生時,就已經知道了創立這類測試的一些歷史人物。
  • 智商測試的「致命」誤差
    說到測智商(IQ),人們會想到春晚舞臺上,趙本山利用智商測試題,向範偉「營銷」一系列商品的成功案例。在現實生活中,智商測試是事關人命的大事。在美國一些地方,如果死刑犯智商測試得分低於70分,可以保命。這是智商測試對人們生活影響的一種極致體現。但這種測試的準確性,真的能承擔起如此「重任」嗎?英國一位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智商測試題並非那麼靠譜。
  • 智商測試到底是不是精確的?你是否了解真正的智商測試呢?
    其實這個問題,自從智商測試發明以來,就不斷有人爭論。它測試的是天生的「智力」、綜合心理能力,還是像埃德溫.波林所說的那樣,「做智商測試的能力」?無論答案如何,總是不斷有研究證明,智商測試得高分的人學習成績更高、工作表現更好、掙的錢更多、犯罪率更低,甚至於連壽命都更長。由此看來,不管怎麼說,智商測試確實還有一些價值,但它的精度卻是值得懷疑。
  • 全世界最權威的智商測試--門薩(Mensa)智商測試
  • 現代人智商增長太快,基因都hold不住了?
    換句話說,我們測試的智商在不斷提高,並不代表我們會越來越聰明,這只是人類對環境變化的心理響應。弗林表示他很擔心把整個世界交給千禧一代。作為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教授,他經常會遇到在智商方面擁有巨大潛力的聰明學生,但發現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並不會深入去真正了解周圍環境的複雜過往。
  • 智商IQ測試
    智商IQ測試是一款對智力的科學測試工具,它主要測驗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是一組中國標準的測試題。幫助你了解自己的IQ狀況,操作簡單,快來測測你的IQ吧。智商IQ測試 6.8.1 更新內容優化體驗,增強穩定性。
  • 智商測試題國際標準-免費在線測試智商IQ
    智商測試題國際標準-免費在線測試智商IQ如何進行在線測試智商?
  • 智商測試題國際標準 小程序智商測試
    美國耶魯大學的斯騰伯格長期從事智力的研究,提出了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的理論,讓人認識到,人生的成功,主要不是靠智商
  • 智商(IQ)測試3.0
    點擊上方 小數據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作品、答案 小數據出品IQ測試3.0再一次與大家見面啦,測試3.0中有更豐富的題目內容,從而變得很難且更有挑戰!請手機屏幕對面的你認真回答測試中的18個問題,為了你的測試結果準確,如果在答題過程中遇到不會解答的問題請選擇「不知道」而不要憑感覺胡亂猜測噢~本智商測試其實與學術界的智商定義有很大差別,測試結果與其他智商測試結果也因此不具備可比性。小數據這麼久以來一貫堅持用心做好測試,歡迎小夥伴們留言為我們提出寶貴的建議哈!
  • DNA測試表明尼安德特人並非現代人先祖(圖)
    DNA測試表明尼安德特人並非現代人先祖  南方網訊  近日,由多個歐洲國家研究人員組成的課題組,利用DNA技術分析得出結論,沒有切實可靠的證據表明尼安德特人就是現代人的先祖。  由德國、法國、瑞士、奧地利、克羅埃西亞和瑞典組成的研究組,測試了24名尼安德特人和40名現代人的線粒體DNA,線粒體DNA只能通過母嬰傳播。排除化石的年齡因素,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把其中4個尼安德特人和5個現代人相比較來看,他們都包含有足夠的線粒體DNA.
  • 如何測試智商 - 百度經驗
    智商就是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即IQ,是通過一系列標準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智力發展水平。智力也叫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
  • IQ測試 - 智商測試 - 智力測試
    比如,過去我們常常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智商高,但是後來一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卻在事業上更為成功,像卡爾·馮·林奈、愛迪生等著名的科學家也都曾是班裡的吊車尾。他們的智商問題該如何解釋? 還有些人在待人辦事上都很精明,他們能很輕鬆地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還經常幫別人排憂解難,他們很聰明,但是他們小時候學習不好,如今也沒有什麼成就。他們的智商又該如何評價呢?
  • 如何測智商的30題,韋氏智商測試在線測試
    比如,過去我們常常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智商高,但是後來一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卻在事業上更為成功,像卡爾·馮·林奈、愛迪生等著名的科學家也都曾是班裡的吊車尾。他們的智商問題該如何解釋? 還有些人在待人辦事上都很精明,他們能很輕鬆地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還經常幫別人排憂解難,他們很聰明,但是他們小時候學習不好,如今也沒有什麼成就。他們的智商又該如何評價呢?
  • 沒出息全怪智商低,怨基因別怨社會?垃圾科學和學術自由了解一下
    對群體智商的研究關於智商測試,華人樂見下面這個結果——東亞裔平均智商最高,依次是白人、南美裔和黑人。這種曲線叫「鐘形曲線」,在數學中叫正態分布,橫坐標是智商值,縱坐標是人口比例。1994年,就以《鐘形曲線:美國人生活中的智力和階層》為名,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理察·赫恩斯坦和某智庫學者查爾斯·莫雷,聯名出版了飽受爭議的這本書。
  • 測測你的智商——智商測試圖片
    測測你的智商——智商測試圖片從網上發現了這些圖片,一起來測測吧!
  • 愛因斯坦「智商200」?專家:都是假的!家長不必在意孩子智商測試結果
    很多家長熱衷於給自己的孩子測試智商但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陳浩昨天在公開講座中告訴在座的家長,家長不要迷信於智商測試的結果。智商的測定實際上並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全部智力水平,家長也不必太過在意在外面的商業機構測定的孩子的智商的高低。關於愛因斯坦「智商200」也只是謠傳,根本不足為據。
  • 智商測試IQ專業版
    01智商是什麼?我們平時誇一個人聰明是智商高嗎?事實上,經常會有人把能力和智商混淆。他們總覺得別人能力差,就是因為智商低,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換句話說,你的抽象推理能力,影響著你智商的高低。02擅長抽象推理的人究竟有什麼樣的思維?《明星大偵探》這個號稱檢驗娛樂圈智商的綜藝節目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幾個明星具有極強的抽象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