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種植了茶花鳳仙、除蟲菊、旱金蓮等10個花草品種,請看它們的生長過程。」近日,北京市日壇中學初中部舉行初一年級班級植物種植活動階段匯報展示,初一(7)班班長陳怡菲的一張張照片見證了她和同學在班級「種植園」的勞動成果。
勞動教育是「五育並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學生全面培養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受疫情影響,如何結合學校實際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勞動教育?日壇中學初中部在勞動教育必修課、學科滲透做好知識講授的基礎上,開展多樣化日常生活勞動,讓學生切實經歷動手實踐,學習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精神。這學期面向初一年級的班級「種植園」活動尤其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教室裡的陽臺、空處是「種植園」的首選之地。活動伊始,種什麼、怎麼種、如何管理等,這些問題擺在了孩子們的面前。「學校確立了以班級為單位、人人參與的原則,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倡議班主任和家長有限度介入,共同做好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日壇中學初中部德育處主任徐富新說。
在興奮和新奇中,學生們很快行動起來:每個班分成多個種植小組,每組分頭商量種植什麼植物,再在班級中分享。組員分工明確,相互配合,收集資料、養護植物、日常記錄等。查閱了種植方法,準備好花盆、種子等,花盆擺放到小組區域,種植當天還有「隆重」的入盆儀式。
「給種子澆水,細心觀察陽光有沒有照射到,每天對著花盆左看右看,期待每天都有新長勢。」初一(5)班學生尹浩妍說,從種子萌發到植株長大,大家驚喜於自己培育出來一個個小生命,為它們的每一個變化而高興。
初一(8)班的一株水仙花長勢良好,太陽花幼苗在經過了一周生長峰期後莫名枯萎了,而菊花至今沒有發芽。班長姚仲明說,要了解植物習性,花種選擇要恰當且適應季節,對於植物成活至關重要。「土壤過厚,陽光不足,水分不夠或澆水過多,都會造成種子不發芽或者死亡。」初一(7)班學生鄧雲橋在勞動中對「生命來之不易」的體會頗深。初一(2)班班長李昊天說,「種植園」活動讓同學們從中體會到了勞動者的辛苦與付出,形成對勞動的正確態度,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種植的樂趣和勞動的價值,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落到了實處。「種子的生生死死、同學的悲傷與歡喜、經歷的挫折與付出的努力,教師和家長都為孩子們的收穫和成長感動。」徐富新說。
「『種植園』活動可以綠化班級、美化環境,對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也大有裨益。」日壇中學初中校區校長蔡向文表示,要堅持勞動教育育人導向,提高學生勞動素養,促進他們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和積極勞動態度,明白「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於創造的精神,為他們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11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餘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