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事兒哥
高考是個戰場,但是有的人起點高,有的人起點差,為此有了優勝劣汰。但還有一部分人就是小編這種,不高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小編讀高中的時代,優劣班級風興起,幾乎大部分的高中都劃分了好壞班,有的稱之為重點班、普通班;有的稱之為英才班、平行班;還有分為了三個等級特優班、希望班、普通班;還有實驗班啥的。這些無非都是一種促進升學的手段,但像中等人這種選擇問題其實相比努力學習要重要的許多。
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太多了,所有的高中都希望自己教的是好孩子,不惜以免學費、免住宿費、給錢、租房各種手段獲取中考的優等生。擇優錄取,爭搶人才是公平的,誰讓咱學習不好呢。
中考分數下來,離重點班差10分
這樣的分數很尷尬,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去好一些的班級分數不夠,中間會產生很多「擇校費」,去差一些的學校分數超前,還有可能減免學費啥的。但家裡依然絕然花了高額的「擇校費」,進了重點班。中考時候我們班的第一名因為家裡貧困去了普通高中的班級,當然他一進去就是「雞頭」。
重點班的「鳳尾」讓人壓抑
來到重點班第一個感覺,就是這些同學都是本市優秀初中的精英,任何一個人拉出來都能講講之前怎麼在某個初中考上年級前五的。我當初雖然在初中班裡也算優等生但是並不是成績很好。再加上愛虛榮的學生們,比分數便成了認識前的第一招呼,毫無疑問,我是全班的倒數。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神仙打架」中一個看門房的,班裡也有其他關係進來的,找尋平衡變成了交友的理由。
重點班的「神仙打架」讓人振奮
那些精英們,除了學習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踢球不會、遊泳不會、電腦不會、打遊戲更不用說了,在書堆裡埋頭苦幹。面對自己的視野廣闊,我覺得終於有了比他們更優秀的地方,也因為這樣交下了不少朋友。但是考試畢竟是重點,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大家每天還有閒暇時間出去溜達,高三純粹沒有了空閒。這幫人簡直在拼命,每天晚上不到12點半不回宿舍,有的偷偷點蠟燭在教室學習,他們的學習能力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日益刷新記錄,剛到高三壓力便來了。他們在比什麼,就是那一分兩分的差距麼,我不得不佩服這些人,並且也慢慢加入了隊伍。因為身邊的人始終在提醒著你,要努力要拼搏。氣氛都哄起來了,揮汗灑血在所不惜。
從一晚上睡7小時變成一晚上睡5小時;從偷懶不上早操到提前半小時起床;從每星期回家一次到每月回家一次;從倒數第三名到全班倒數第13名;環境就是這樣的催人振奮,即便沒有超越他們也超越了一周前的自己。
二本裡面排名靠前的一所大學通知書到手
高考後,考上了。家裡人開心,老師也開心。全班沒有一個掉隊,全部考上二本以上。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原來並不是自己牛,而是你周圍人牛,所以你牛。當然也有不牛的,一開始學習很好,後來落後,但還是考上了。
考完聯繫初中班裡的第一名,就是那個去了普通高中的同學,他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學,不管怎麼樣考是考上了,他決定要複習再戰說自己三年高中懈怠了,沒有初三努力。我告訴他說希望把努力放在考研上。
大學畢業後,神仙們依舊在打架
大學畢業後,我個人選擇了研究生,恰逢高中同學聚會,這裡面真是如狼似虎,有500強企業的技術人員、有網際網路app的產品運營,還有已經是碩博連讀的英才,還有已經賺夠第一桶金的老闆等等,出國的出國,深造的深造,賺錢的賺錢,大家還是很優秀,這些人也將伴隨著自己更優秀。我還是不如他們但是卻告訴了自己一個道理,跟優秀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越來越優秀。
寧選鳳尾不做雞頭
只說在高考這個事情上,還是應該選擇鳳尾,因為未來接觸到的事情你想像不到,越長大越發現學習是個環境的事情,很多人都說沒有環境沒法學習,為啥大家要去圖書館自習,因為宿舍不屬於學習。環境會造就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像是一個時間規律。所以寧選鳳尾不做雞頭。
您周圍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評論區分享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