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圈內「三劍客」與PTA期貨共成長
十年來,伴隨著PTA期貨的成長,PTA市場湧現出不少優秀、知名的PTA分析師和行業專家。當前,依舊活躍在PTA市場的吳文海、韓耀傑和王曉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圈裡人稱他們為PTA「三劍客」。他們因工作與PTA結緣,人生道路也因PTA期貨而改變。回顧走過的這些年,「三劍客」一同感慨:「點滴成長,一路有你(PTA)。」
吳文海:職業生涯因PTA期貨而變
若按入行時間排序,吳文海無疑是「三劍客」中的大哥。
2004年,吳文海從西安來到無錫一家專業生產滌綸FDY的化纖企業工作,就此結識了PTA這樣的化工品。兩年時間後,他對PTA現貨市場和產業已經非常熟悉,但對剛剛上市的PTA期貨是一知半解。PTA期貨上市後的第一年,吳文海也只是偶爾看看期貨價格變化。
2008年10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出現連續大跌,當時國慶節前採購的PTA現貨庫存,1個月時間價格跌了2000元/噸,那時他才意識到利用PTA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的作用和意義。之後,吳文海很快就寫了一個報告交給公司領導,建議公司參與PTA期貨交易。自那以後,吳文海便與PTA期貨有了交集。
經過一段時間的套期保值知識和操作實務學習,2009年年初,吳文海開始幫助公司做PTA期貨交易。剛開始,他們參與PTA期貨交易帶有一定的投機成分,方向判斷主要依據PTA現貨市場走勢。當時,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出現了一波不錯的上漲行情,但這樣的行情走勢讓當時只有現貨思維的吳文海很困惑。
其間,他接觸到不少期貨行業人士,從中也聽到了不少有別於現貨思維的市場分析和看法,於是,他萌生了到期貨公司深入學習、研究期貨行情的想法。
機緣巧合,2009年3月,吳文海成為一名期貨分析師。由於在現貨企業工作5年,對PTA產業較為熟悉,加之持續學習期貨專業知識和期貨相關業務制度,吳文海的PTA期貨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其間,交易所組織的PTA產業調研對他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幫助很大,他也從中結識了不少同行和投資公司研究人員,互相交流學習。
2010—2012年,吳文海連續3年獲得鄭商所高級分析師稱號。
然而,研究畢竟偏理論,和實務操作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而且,研究達到一定水平後就很難突破。在做了4年PTA期貨分析師後,吳文海決定轉做期貨交易員。
他離開期貨公司後,先是去了一家化纖企業,負責企業的PTA期貨套保業務,做了兩年的期貨交易員。後來,他又到一家投資公司專注於PTA期貨交易。
十年間,吳文海與PTA期貨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結緣,其個人職業生涯也因PTA期貨一次次升華。
韓耀傑:從採購員成長為職業投資人
和吳文海經歷相似的,還有PTA「三劍客」中的韓耀傑,他也從一位普普通通的PTA採購員成長為職業投資人。
2008年,研究生畢業後不久的韓耀傑進入廈門翔鷺集團,在公司他先後負責過PTA、MEG原料採購等業務。七年的工廠職業生涯,使韓耀傑見證了PTA產業從「產不足需」到「產能快速擴張」再到「成熟理性」的發展印記。
讓韓耀傑欣慰的是,他自己人生的重要階段能夠在PTA行業進行歷練。「我懂得了很多產業運行原理,並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韓耀傑對期貨日報記者說。
韓耀傑告訴記者,他曾經深入生產一線,爬過裝置反應塔,到過工廠主控室與技術人員交流,考察過碼頭接卸流程,和國際一流供應商進行過商務談判,到上遊芳烴裝置進行過學習,等等。在翔鷺這個平臺上,他能夠接觸到優秀的同行和國際主流供應商,也加速了他個人的成長。
當然,他的成長也離不開期貨這位朋友。
近些年來,隨著PTA期貨的日趨成熟,PTA產業企業相繼參與到期貨市場中來,有力地促進了期現融合。
在韓耀傑的印象中,PTA工廠和相關貿易商對PTA期貨態度的重大轉變是在近幾年。「他們不僅把PTA期貨當成一個簡單的風險管理工具,而且把基於PTA期貨的基差交易和日常生產運營有效結合起來,使PTA期貨更好地服務實體企業。」韓耀傑說。
正是有感於PTA期現貨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本著開拓視野、豐富閱歷的想法,韓耀傑於2015年年初選擇離開廈門翔鷺集團,加入了國內領先的對衝基金——深圳市凱豐投資,繼續深入密切關注和研究芳烴市場。
更讓他欣慰的是,藉助於網絡新媒體的快速傳播,近幾年,PTA期現貨市場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大幅提升。近兩年,交易所的視頻講座、期貨日報的投資者懇談會、「香然會」的沙龍、「潮汐」的專家解答,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韓耀傑看來,知識的迅速傳播和國內研究水平的提高也能促進市場交易水平的提高。
王曉明:由現貨銷售轉為期貨「新人」
相比PTA「三劍客」中的吳文海和韓耀傑,王曉明近兩年在公開場合露面的頻率要少一些,但他在圈內的人氣依舊不減。圈裡人都稱他為「PTA小王子」。特別是他在微博上發布的第一手PTA現貨市場信息,成為眾多投資者交易的重要參考依據。
王曉明之所以被PTA市場人士所熟知,是因為他頗具專業性的個人博客和微博。
2007年5月,王曉明從浙江聯達化纖本部外派到湖州長興創建門市部。作為初來者,他當時的首要任務就是快速打開當地的市場,尋找到合適的客戶。工作的壓力和學習的欲望促使他開設了博客。他把PTA行業相關基礎知識等整合到他的網易博客上,這成為他後來和PTA市場人士溝通的最直接的媒介。
2009年,隨著經濟刺激政策效應的顯現,國內各產業開始復甦,王曉明的團隊開始把PTA期貨介紹給其下遊客戶,作為他們採購PTA的價格參照。同年,王曉明開立自己的第一個期貨帳戶。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盯盤,如果期貨價格出現一定的漲幅,就立刻通知客戶提前採購。」王曉明對期貨日報記者說,PTA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讓他們做PTA銷售的人異常輕鬆,「那時我才真正認識到PTA期貨的作用」。
2010年,棉花價格出現大漲,短纖脫銷,PTA期貨價格出現連續漲停行情。2011年之後,PTA行業進入相對規律的周期,下遊聚酯行業企業經常按照行業規律進行操作。
這幾年,給王曉明最直觀的感受是,PTA現貨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力度越來越大,產能的嚴重過剩讓PTA生產企業進行了各種嘗試。與此同時,鄭商所在做精做細PTA期貨上也做了大量工作,豐富了交割倉庫類型,給PTA生產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套保條件。基於PTA期貨價格的點價交易和基差交易成為PTA現貨行業常用的定價方式。「PTA期貨市場上,多空雙方的持倉集中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PTA期貨不再那麼冒進了。」王曉明說。
如今,「PTA小王子」已成為王曉明在圈內最為響亮的名片。通過微博,他將現貨市場的最新行情變化第一時間發布出來,並把自己對期貨與市場的一些感悟分享給投資者。
正是因為有了PTA期貨,他讓不少參與者走到了一起,他同時也認識了不少有識之士。
目前,王曉明已離開浙江聯達化纖,從事起與期貨相關工作。作為期貨市場的一位「新人」,他希望多年的PTA期貨情緣能讓他再次起飛。
這些年來,他們與PTA期貨的緣分妙不可言,不僅收穫了PTA「三劍客」的圈內美譽,而且個人職業生涯均實現了突破,而他們與PTA期貨的故事仍在繼續。